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ecs是什么)-ecs是什么意思
二氧化,气候,气候变化(ecs是什么)-ecs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右图:过去170年全球表面温度的变化(黑线),CMIP6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棕色为同时考虑人为和自然驱动因子的结果,绿色为只考虑自然驱动因子(太阳和火山活动)的结果。阴影区表示不确定性范围。(引自AR6图 SPM.1)
而未来如何,将取决于今后几十年人类社会采取怎样的减排行动。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给出了多种排放情景下的气候预估结果,预估结果称,未来20年全球平均温度较之1850-1900年的温升幅度,将会达到或超过1.5ºC,2021-2040年全球平均温度非常可能的范围是1.2ºC-1.9ºC。
如果我们快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在2050年前后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那么,到本世纪末,非常可能的是全球平均温升幅度有望被控制在2ºC以内;多半可能的是,全球平均温升幅度将低于1.6ºC、并且在本世纪末减少到1.5ºC。
需要说明的是,在未来几年,不排除在某一年全球平均温升可能会超过1.5ºC,但这和IPCC报告所说的1.5ºC温升目标不是一回事情,评估报告的是10年或者20年平均的长期气候状况,实际的气候系统存在年到年的波动。
全球所有地区都将受到影响,亚洲或许更为脆弱
气候变化将令全球水循环增强,增加强降水和洪涝灾害,同时,在许多地区又会带来强干旱。气候变化将影响降水,总体趋势是高纬度地区的降水将增加、副热带许多地区的降水将减少,季风区降水整体上将增加,但具体表现因地区而异。
未来,全球的沿岸地区都将受到海平面升高的影响,低地区域将遭受更为频繁的洪涝灾害和更为严重的海岸线侵蚀。持续的增暖将加速多年冻土的融化,造成季节性积雪的消失、冰川和雪盖的融化,以及夏季北极海冰的减少。
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包括温度增暖、更为频繁的海洋热浪、海洋的酸化以及含氧量的降低,这将对海洋生态系统以及依赖于海洋生态系统的人类生活造成影响。
城市是受到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区域之一,城镇化将令热浪的强度增强、频率增加,使得城市区域及其下游地区的平均降水和极端降水增加。对于沿海城市,更为频繁的极端海平面升高事件,和极端降水事件一起,将增加洪水暴发的可能性。
对于亚洲地区,观测到的平均温度的升高,已经超出自然变率的范畴,极端暖事件在增加、极端冷事件在减少,这一趋势未来将延续。海洋热浪将继续增加。
在亚洲北部,火灾易发的季节将延长,火灾天气的强度将增加。亚洲大部分地区平均降水和强降水都将增加。在亚洲中部和北部,平均风速在减少并将继续减少。冰川在融化,多年冻土在消融。到21世纪中期,季节性积雪的持续时间、冰川物质和多年冻土的范围将进一步减少,高山区域的冰川融水径流将在近期增加,但随后又将减少。
相较于全球平均状况,亚洲地区的海平面升高速度更快,导致了海岸线的退缩。未来,区域平均海平面高度将继续抬升,给沿海城市带来极大挑战。
图2:年平均温度的变化:说明伴随着每一单位的全球变暖增加,温度变化在区域尺度上表现得更强
图a: 观测和模拟的年平均温度变化比较,左图为观测值(1950-2020年),右图为模拟值(多模式集合结果),均为伴随全球增暖1ºC时局地温度的变化
图b: 模拟的相对于1850-1900年基准态当全球增暖1.5ºC、2.0ºC和4ºC时年平均温度变化的空间分布(引自AR6的图SPM.5a,b)
为何可以把极端事件归因到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检测和归因研究是互为一体的,只有从观测记录中检测到某个气候要素发生了统计意义上显著的变化,我们才能进一步对其进行归因,寻找人类活动的影响。
气候归因研究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涵盖的气候要素更为广泛,从早期的温度和降水扩展到大气环流(如急流、季风)、从大气圈拓展到海洋(如海洋盐度、酸度、海平面变化)和冰冻圈(如全球冰川、北极海冰);
二是归因对象从气候平均态拓展到极端事件,早期只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现在拓展到极端温度(热浪、寒潮、海洋热浪等)、极端降水(暴雨、干旱等)、热带气旋和复合型极端事件(高温-干旱复合极端事件、湿-热事件、火灾等)等极端事件;
三是从长期变化发展到事件归因,在对长期气候变化进行归因的基础上,发展了到针对一次(类)极端事件的归因,旨在回答人类活动是否对某一次(类)极端事件产生影响。
以上三个方面的发展,受益于归因方法的发展,特别是基于物理过程的归因方法的发展,是归因方法学的一个重要进步,为归因结论提供了可靠的物理基础。随着观测资料的增加和质量的提高、数值模拟归因试验的数据增加、更多归因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对物理机制认识的深入,目前归因研究的信度整体有显著提高。
频发的极端事件与气候变化之间是否有明确而直接的因果关系,取决于事件的类型和发生区域,报告对此做出了全面评估。目前,关于几类典型的极端事件归因的认知水平可概括如下:
1. 极端温度:1950年代以来,全球大部分陆地经历了热浪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寒潮频率和强度的减弱,人类活动对此有主要贡献,这一归因结论具有高信度(high confidence)。
2. 极端降水和干旱:与极端温度相比,极端降水和干旱的归因结论信度相对较低,这是由于降水观测资料不足、极端降水物理过程复杂、气候内部变率影响大、模式模拟能力有限等因素共同导致的。1950年代以来,大部分有观测资料的陆地地区经历了极端降水频率和强度的增加(高信度),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有可能(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