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法国的首都)-法国的著名景点有哪些
法国,戴高乐,自由(法国的首都)-法国的著名景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法国的首都(法国的著名景点有哪些)
巴黎作为法国首都已有千年历史,这座历史名城早已成为了法国的象征。但法兰西民族也是多灾多难的,在血雨腥风的二战时期,法国不但沦亡,巴黎也丧于敌手。
而英吉利海峡彼端的伦敦,则变成了“法国首都”。
▲英国伦敦各大名胜
一、法兰西的沦陷
法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和当时的欧陆第一强国,本来有能力扼杀纳粹德国的侵略野心的。然而,一战的胜利对法国人来说太过惨痛,他们无力,也不想去主动招惹复仇心切的德国人。
而擅长玩“欧陆制衡”战略的英国人,也希望看到一个重新崛起的德国在欧陆制衡法国。这样,英法不约而同地推行“绥靖政策”,对德国的侵略步步退让。
▲英法领导人与法西斯首领签订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协定》
但抱薪救火的做法并不能满足希特勒,德国吞并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之后,1939年9月1日悍然进攻英法的盟友—波兰。然而,英法竟然在战壕里打起了“静坐战”,坐视波兰沦陷。
终于,清理了东线腾出手的德国,在第二年对西线的法国开刀了。
▲1940年进攻法国前夕局势,蓝色为轴心国,红色为英法,绿色为苏联
法国自以为法德边境的“马奇诺防线”固若金汤,结果被德军绕路进攻打乱部署。英法联军中计,40万英法联军被包围在敦刻尔克,不得不发动“发电机行动”将大军撤离到海峡另一端的英国。法国一溃千里,战事开始六周即投降。
▲被德军俘虏的联军士兵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灭亡,它的溃败让世人瞠目结舌。希特勒强迫以一战英雄贝当为首的法国政府接受法西斯统治,巴黎包括北方大部分地区则被法西斯占据。
▲仅剩半壁江山的维希法国(红),红色黄色分别为德意占领区
虽然新政府仍然以巴黎为法定首都,但巴黎已经沦陷,而实际首都则迁到了维希,因此也被称作“维希法国”。
▲希特勒在兵不血刃拿下巴黎后在埃菲尔铁塔前的照片
二、流落他乡的“自由法国”
法国人并没有全部向法西斯屈服。曾是法国国防次长兼陆军次长的夏尔·戴高乐,在上司贝当元帅向德国投降之后,赶赴英国伦敦,公开在BBC发布抵抗宣言,号召法国军民为自由而战,这就是“自由法国”运动的开始。
▲组织“自由法国”运动的戴高乐将军
戴高乐发表的《告法国人民书》无疑是在法兰西民族最黑暗时刻的一针强心剂,鼓舞了广大法国人的斗志。巴黎的学生公开集会,表示支持戴高乐。一些撤到英国的法军官兵也很快投奔戴高乐。
戴高乐的举动遭到了维希法国的敌视。他们憎恨戴高乐,甚至开设军事法庭宣判他死刑。戴高乐曾经的同僚们也不愿支持他,纷纷效忠维希,但他不为所惧,仍然积极地组织“自由法国”的抗战工作。
盟友英国及时地表达了支持,6月28日,也就是在法国投降后的一周,英国首相丘吉尔表示承认戴高乐为初建不久的“自由法国”领袖。而这个流亡政府在当时还未被任何国家承认,相反,许多国家纷纷承认了维希法国。
英国的承认,对“自由法国”是极其有力的支持。伦敦也成为了“自由法国”的临时首都。
“自由法国”运动不能没有自己的旗帜,但传统的法兰西蓝白红三色旗已经被维希法国使用,自由法国必须设计新的旗帜。戴高乐选择了在原有的三色旗基础上加上洛林十字的方案。洛林十字正是当年圣女贞德拯救法国的象征,戴高乐认为这可以鼓舞法国人民反抗纳粹的斗志。
▲自由法国的旗帜,中为洛林十字
“自由法国”的总部被设在了泰晤士河畔的圣斯蒂文大厦,戴高乐将军正是在这里筹备武装力量,以及建立“法国民族委员会”。支持他的法国人从各地辗转赶来,加入“自由法国”的队伍中。
“自由法国”初期的境况十分严峻,尽管敦刻尔克战役将9万多法军官兵救到了英国,但维希法国的号召力仍然强大,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回国,留下的人只有几千人,而且他们暂时还是手无寸铁的。
没有实力,如何让世界承认“自由法国”?
所幸,6月末,法国海军中将米塞利埃听闻法国投降消息后,立刻组织了一支小舰队,护送一批货物从法国马赛赶往英国控制的直布罗陀,他本人也愿意效忠于戴高乐,这支宝贵的海军极大地壮大了“自由法国”的实力。
终于,在7月14日法国国庆到来之时,戴高乐集结起来的7000多自由法国战士在伦敦白城体育场接受他的检阅,戴高乐一身戎装,法国战士们军容严整。
展现在伦敦民众眼前的,又是一支强大的法国军队。
▲伦敦白城体育场
虽然“自由法国”的武装力量相比于英国和德国还很弱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陆海空三军都具备。在盛大的阅兵式结束不久,“自由法国”空军就发动了对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空袭,极大地鼓舞了盟军的士气。
随着运动的蓬勃发展,英国政府也逐渐开始重视这个起初不起眼的“流亡政府”。8月7日,丘吉尔同戴高乐缔结了一项协议,规定英国和在英的其他盟国流亡政府的关系。戴高乐根据协议,获得了统帅法国部队和支配法式装备的权力,还有英国经费的支持。
作为交换,他要服从英国统帅部的指示。当然,戴高乐的底线是不能被派去攻击法国人。
“自由法国”总部也搬到了更加宽敞的卡尔顿花园四号,虽然环境更加舒适了,但戴高乐无心享受,他必须走出伦敦,开创新的解放事业。
▲丘吉尔与戴高乐的合照,右一戴高乐,右二丘吉尔
三、“自由法国”在非洲
法国在非洲有着广阔的领地,即使本土沦陷,还有大片殖民地可以争取。客居伦敦的戴高乐深知,要与维希法国和纳粹德国作斗争,就必须向非洲进军,和它们争夺法属殖民地。
伦敦虽好,在法国人心中又怎么比得过巴黎?
▲二战前夕的非洲殖民地形势图
法国沦陷后,北非与亚洲的叙利亚殖民地选择支持维希,而马达加斯加等殖民地过于偏远,西非与赤道非洲就成了“自由法国”的首选目标。
1940年8月,英法联合远征军远征西非达喀尔。更幸运的是,在出征之前,乍得省的黑人总督费利克斯·埃布埃就宣布归附自由法国,喀麦隆等地也相继投靠了过来。
▲黑人总督费利克斯 · 埃布埃
“自由法国”在赤道非洲的进展非常顺利,然而远征达喀尔最终以失败收场。但戴高乐没有气馁,他留在了赤道非洲巡视,整合队伍。10月,“法兰西帝国防务委员会”在布拉柴维尔建立,戴高乐出任主席,米塞利埃、埃布埃等人充任委员,就这样,一个有模有样的“自由法国”政府在非洲建立了。
与临时首都伦敦不同,布拉柴维尔和法属赤道非洲是完全属于法国人自己的土地。委员会的成立大大提高了“自由法国”的声誉和实力,之后一连串在非洲的军事行动不但打击了德意法西斯,更让英国体会到了“自由法国”的实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