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瓜蒌桂枝汤)-万方之祖的桂枝汤
桂枝,芍药,伤寒论(瓜蒌桂枝汤)-万方之祖的桂枝汤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三)温中补虚
桂枝汤中,桂枝和芍药等量相伍,阴阳相调,并配以姜、枣、草安中和胃补虚之品,则使全方更具温中补虚之良能。《伤寒论》中,桂枝汤有三禁:一为太阳伤寒的麻黄汤证不可用,二为内有湿热的“酒客病”不可用;三为素有里热之人不可用。在这三禁之中,特别是后二禁,之所以禁用桂枝汤之理,大抵不脱桂枝汤是一首偏温又偏补之方。因此在《伤寒论》伤寒例中古人明训:“桂枝下咽,阳盛则毙”,不可不察其义。
推而广之,由桂枝汤衍变的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等诸方,皆以桂枝汤为底方,用以治虚劳不足之证,即是取桂枝汤温中补虚之良能。诸如《伤寒论》中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证属血虚寒凝,药可视为桂枝汤变化而来(桂枝、芍药、炙甘草、大枣、当归、通草、细辛)。《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9条的温经汤,亦可看作是桂枝汤变化而成(桂枝、芍药、生姜、炙甘草、当归、阿胶、川芎、半夏、丹皮、麦冬、人参、山萸)。桂枝汤加补气药或加补血药,左变为,右变为,终不脱桂枝汤可温中补虚,滋壮气血之根基。徐忠可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和阴阳。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仲景取桂枝汤之意而进行加减变化之方,大约有26首之多。其中用以解表,有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柴胡桂枝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汤、瓜蒌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用以补虚降逆气,有桂枝加桂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用以补阳助阳,有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桂枝加附子汤;用以调血治血,有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用以调补阴阳气血,有新加汤、桂枝龙骨牡蛎汤、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当归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用以治水气病,有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
由此论之,桂枝汤的加减变化之方,洋洋可观。它体现了桂枝汤之用,可表可里,可气可血,实为一首难得之良方。仲景将其加减化裁,所涉之证甚广。然而仍有其规律可循:一是桂枝汤之加减,关键大多在桂枝与芍药之变;二是除用于解表外,凡治里证,终不离温补、温通,温化之情。章楠在论桂枝汤时说:“此方立法,从脾胃以达营卫,周行一身。融表里、调阴阳,和气血,通经脉”(《伤寒本质》)。倘若我们能将桂枝汤从专于解表的印象中解脱出来,师仲景之法而不泥其方,随证化裁,广其应用,无论对临床和科研,定会有所裨益,则欣慰足矣。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