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昆山为什么这么发达)-为什么昆山人均gdp高
昆山,仙桃,上海(昆山为什么这么发达)-为什么昆山人均gdp高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城市都瞅准了昆山的发达之本——靠近上海。
上海市决策咨询专家库专家、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昆山与上海地缘相连、人文相亲、经济相融,是苏州对接上海的第一棒,是靠上海最近的产业新城和后花园,具有最强的同城效应。
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县,昆山还是苏州下辖6个县中最穷的一个,人送外号“小六子”。
改革开放初期,昆山所处的地区盛行“苏南模式”,以乡镇企业、集体经济、加工工业为主。在周边县都在轰轰烈烈发展苏南模式时,昆山却还在发展工业经济的迷雾中摸索,找不到方向。对昆山而言,发展乡镇工业最好的时机已经被其他对手抢走,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可能最后的结局依然是屈居末流。
彼时的昆山找准了一条路:依靠上海。
昆山没有选择苏州,而是选择上海,这一点直到今天仍然是许多人热议的话题。知乎平台上,问题“苏州和昆山为什么一定要视为两个城市?”引来,侧面证明在苏州的发展历程中,昆山具有特殊的独立性。
“要发展,靠上海”的口号很快成为了昆山人的共识,与上海绑定的“横向联合”战略,是昆山政府反复调研论证得出的结论。当时全县上下为了到上海寻找“靠山”,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同上海有关部门和企业全方位洽谈合作,请他们到昆山办企业。短短两年间,就一口气上马了14个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总投资1.5亿元。
昆山的崛起之路,便是一部不断向上海靠拢、融入的历史。
但是,昆山的成功绝不是单纯依靠自己的地理环境实现的。当年的“横向联合”战略,尽管让上海金星电视机厂、上海液压泵厂、金山石化等企业先后落户昆山,但4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其实容纳不下更多的工业项目。招来了商,却没有地方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昆山政府模仿国家兴办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做法,照葫芦画瓢建立一个集中的工业园区,这也成为了后来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自费开发区”。
昆山在老城区的东侧擅自划出的这一块“经济开发区”,完全是“自作主张”建立起来的——没有得到国家授权与认可,没有优惠政策,更不能享受国家专项启动资金,硬是通过自己掏钱,引进了一批外商独资企业。
在苏南地区,昆山的积累与发展模式,可以说是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独辟蹊径,才成就了今天的发达景象,甚至重新定义了“苏南模式”,被学者称为“新苏南模式”。
有分析指出,所有想学昆山的城市,都面临更加具体和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和昆山当年的发展困境有重合,但可能更多的是不同。
陈炜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其他城市对标昆山,要重点观察昆山与大上海发展资源的市场化、国际化对接的过程,加快形成与特大城市产业梯度分工、链式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放大产业协同平台磁吸效应,努力成为特大城市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和产业化空间。
他认为,这其中,最难学的,还是同城化的理念、思路、服务和生态。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昆山世硕大量员工离职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