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论文研究方法)-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汉语,句子,文献(论文研究方法)-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状语跟谓语有格支配关系;
(2)“意见”类名词有配价要求。
有了这样的发现后,1985年,我跟导师倪宝元、王维贤先生汇报自己的硕士论文选题,并当众夸口:要形成具有开拓性的硕士论文选题——《汉语句子中谓语跟状语的格支配关系研究》。征得了导师的同意后,我开始动手考察跟谓语有格支配关系的句子。后来,受时间的限制,逐渐缩小了考察的范围,把重点放在了准双向动词上(如“来往、相识、交手、对立、服务、求援”等)。试比较:
(1)我经常和他来往→*我来往
(2)我去年和他相识→*我相识
(3)我明天和他交手→*我交手
(4)我一直和他对立→*我对立
(5)我们为人民服务→*我们服务
(6)我们向工人求援→*我们求援
(7)我们求助于老师→*我们求助
(8)我们受业于章门→*我们受业
这些动词都有一个共同点:“要求两个名词性成分与它发生强制性的句法联系,并且当这两个名词性成分与之同现时,其中有一个名词性成分必须用介词来引导。”随后,系统地考察了500多个准双向动词的语义特征和句法表现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硕士论文《现代汉语准双向动词研究》。毕业后,该文删节发表在《语言研究》1988年第1期。
2.博士论文
1987—1990年,我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读博期间,继续沿着硕士的选题方向前进。此时的目标是:解决汉语名词的配价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先做了现代汉语二价名词的研究,比如“意见、感情”类。然后又做了现代汉语一价名词的研究,比如“尾巴(部件名词)、父亲(亲属名词)、面积(属性名词)”类。由于缺少后续的课题,无法达到博士论文的规模,只好暂时搁下。和导师朱德熙、陆俭明先生商量过后,决定另起炉灶。基于先前对“坐着!”“听着!”类祈使句的调查与分析,我决定把这套方法推广开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博士论文《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现在看来,当时的选择是对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冒进,也许会山穷水尽。
3.博士毕业后
博士毕业后,我将以前的想法陆续整理成文。
(1)先发表了《现代汉语名词的配价研究》(《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和《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中国语文》1994年第4期)。
(2)继续推进,发表了《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中国语文》1995年第4期)和《话题化及相关的语法过程》(《中国语文》1996年第4期)。
(3)将前期的研究成果系统化,形成了《汉语动词的配价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汉语配价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汉语句子的焦点结构和语义解释》(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汉语名词物性结构的描写体系和运用案例》(《当代语言学》2014年第1期)等。
当然,革命尚未成功,同学仍需努力。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