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露从今夜白后面一句是啥
节气,露水,这是(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露从今夜白后面一句是啥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露从今夜白的下一句(露从今夜白后面一句是啥)
露节气典雅古诗六首:林木含白露,白露忽已凝
白露,何其简美的词,它是指秋天清凉晶莹如水晶珍珠的露水,更是典雅的节气名称,时在公历的九月,农历的八月,是古代季节仲秋的开始。
当太阳行经黄经165度,真正凉爽的秋天来临。露水在古代是表示气温降低的一个的指标,可见可感,可喜可诗,那洗去空气燥热的露水,给天地一片清明,给草木以秋的滋润,让人欢喜中有沉定,清凉中有感喟,饱满中有期待亦有远思。让我们在白露时节的金风玉露里,触摸古人的情怀。
“露霑蔬草白,天气转青高。
叶下和秋吹,惊看两鬢毛。
养羞因野鸟,為客讶蓬蒿。
火急收田种,晨昏莫辞劳。”唐朝·元稹《咏廿四气诗·白露八月节》
这是一首经典的白露节气诗,曾广泛流行于中唐和晚唐,因为这是丞相元稹对全国颁布的彝族二十四节气诗,将典雅的诗文和节气紧密融合在一起,成为人民居家旅行必备的教科书,让人们认识了解感知白露节气,并获得相应的节气知识。
白露时节,那晶莹的露水会打在蔬菜和草木上,你可以看见天气由闷热多雨,转向了天高气爽。
此时有高大的树木开始落叶,伴随着凉凉的的秋风。你会从暑热里解脱出来,开始整理衣冠,照镜子。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头发干枯,又有很多人,忽然觉得自己又老了一岁。
那秋天的野鸟开始多起来,在户外捕捉猎物,储存食物,是为了漫长寒冷的到来,也是为了滋养被夏天消耗零落的羽毛。
那路上的行人多了起来,在苍茫的水陆行走,置身在秋风秋草的旅途,是为了生存和家庭打拼,有时候会有漂泊的伤感。
那秋天的太阳热烈而短暂,逼着人们在田间赶紧秋收,抢收一年辛勤的劳动果实。此时时间紧迫,所以这一阶段要把握天时,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呀!
这里的八句四联,写了白露节气的特征,秋露下,鸟觅食,田丰收。同时层次分明的写了,秋色,惊秋,感秋和勤秋,自然的变化和对人的影响互相融合,有季节的变化,有人心情的感慨,更有一种笃定的现实的勤劳。
喜欢白露节气的凉爽是正常的,有秋天心情的波动也是正常的,但是归根到底,要回归不能懈怠的生活和现实,天道酬勤!
诗句典雅贴心,流传广泛。
“炎凉正回互,金火郁相乘。
云雷时交构,川泽方蒸腾。
清风一朝胜,白露忽已凝。
草木凡气尽,始见天地澄。”元稹《秋堂夕》节录
在元稹另外一首私人作品里,则描绘白露节气到来的变化之美。
那炎热和清凉正在作拉锯战,互有来往,秋天的凉风和燥热交缠在一起。
这是早秋夏天和秋天换季时候的气温反复,初秋往往气候多变,有时候酷暑,有时候凉风。元稹对天气的把握非常准确。
早秋时常有雷雨,而且这种雨并不清凉,反而有水深火热之感。因为早秋还有三伏和秋老虎。
但是白露节气后就不一样,此时明显西风压倒南风,秋风占据了广袤的天空,所以此时,你会发现天气凉爽,而草木居然出现了让人欣喜的露水。
草木的蓬勃的生长的气息,此时已经歇止,开始看见天地间少云少雨,一片澄明。
元稹时代,肯定没有当代如此精确的气候知识。但是这首诗却有着相对科学的解释。写出夏秋换季时那种更替反复。
白露节气之美,在于白露之后,秋天渐渐稳定,天高气爽明净多丽的秋天终于来了。
“中夜忽自起,汲此百尺泉。
林木含白露,星斗在青天。”贾岛《口号》
贾岛这首小诗,写了白露节气的夜色之美。
贾岛是僧人,他所居住的地方是山林寺庙,而且他是因为贫苦而出家的,居住的条件可想而知。
白露节气的夜晚比初秋更加凉爽宜人,睡眠质量高,体力和脑力更加充沛。
但显然贾岛是被忽然下半夜的空气降温凉醒的。苦行的生活当然需要运动以维持身体的活力和生机,所以他走到户外,运动一下,打水。
很难确定他所在的地方是否有井,大概率是挑着水桶,到有泉水的深潭去打水。
半夜里听到泉水天然的瀑布响声,这已经是在山谷。
从一路草木露水的林间小道穿过,站在最深的谷底,仰头去看秋夜星空。
那林木间凝结着晶莹的白露,更让空气清新,仰头看着林木之上的夜空,星辰闪耀,分外清晰。
这是秋林难得的夜色之美。潭水如镜,林木如壁,有坐井观天视觉的约束,却又更有视觉无极的深邃美,因为除了星斗青天,还有无极限的星斗青天在水里。
人在此情此境,怎么不如化如仙?
贾岛的眼睛就是一颗白露,折射了另类无穷的季节之美,幽林之美和禅意之美。
特拉法尔加瀑布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杜甫《白露》
让我们回到真正白露秋实的尘世。
白露在半夜聚集在,路边柑橘的果实上,让柑橘鲜甜滋润。
露水在早上的阳光里,被我的马蹄声惊散。
我早上骑着马,去溪水边的果林视察,那山石间长的果树茂密连片,硕果累累。
而溪水里已经有早上的船,来往行驶,将山里的果实蔬菜运往远方。
我走到水边,轻松靠在石栏杆上,看着水里的游鱼,它们此时肥美,纷纷出来呼吸空气。
转去的路上,马鞭响处,惊动了还在睡觉的晨鸟,扑棱棱飞起。
我知道秋天的果实快要成熟了,只怕这幽静的山路,不久之后也会有人来踩踏而热闹吧。
这应该是杜甫晚年在四川有一片难得的靠近水边的果树林所作。白露时节,他骑马视察他的果园,那露水凝集在果实上,带着渐渐成熟的秋美,让他心生喜悦。
春华秋实,只有白露之后那种看到果实的成长和丰收,才会忘记所有的辛苦吧。
这是白露真正的农家之美,孕育香甜丰裕和希望。
而杜甫的白露诗之所以有名,并非这首有着旖旎情怀的农家山林诗,而是另外一首,那里记录着某个白露时节,最深的悲怆和幽怀。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怀舍弟》
正是因为白露节气,意味着丰收富庶,意味着家园的兴旺,失去家园,颠沛流离的人,更能感受那种深深的沉痛失落。
47的杜甫因为所要去的华州大旱,过去就是送死,不得已带着自己的妻子孩子转而辗转甘肃一带,颠沛流离艰难求生,而此时他又听说了安禄山史思明军队正在河南洛阳,处在战争的风暴中间,杜甫的兄弟家人都在这一带。战乱使邮政通信中断,久久没有收到家人的回信,他陷入了巨大的悲伤和忧患和牵挂中。
这是他乡北方边关的白露节气。黄昏的戍鼓打过之后,孤城闭,路上没有行人,一片萧条。只有天上的大雁还算是自由的,但那一声大雁的叫声,怎么不让人思量,雁子是可以飞回它的家园呀,哪怕它是个孤雁,它也朝着家乡的方向在飞。可是杜甫,在离家很远的北方边塞。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