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鲁迅)-诺贝尔)-9次拒绝诺贝尔奖的人
鲁迅,诺贝尔,候选人(鲁迅)-诺贝尔)-9次拒绝诺贝尔奖的人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鲁迅 诺贝尔(9次拒绝诺贝尔奖的人)
所谓“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是一桩荒唐的以讹传讹。
时为1927年,台静农给鲁迅写信,提到刘半农有意向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推荐鲁迅,以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然后,鲁迅在给台静农的回信中写道:
“请你转致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努力。”
上述史料,只能证明“刘半农希望鲁迅成为诺奖候选人,想要向斯文.赫定推荐鲁迅,但被鲁迅拒绝”这样一个事实。但中文知识界却以此为据,演绎脑补出了“瑞典汉学家高本汉通过在中国考察的地质学家斯文·赫定,委托刘半农在中国推荐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之类的怪异情节。
自1920年代中期开始,斯文.赫定就有意提名中国作家作为诺奖候选人。为此他征询过很多人的意见,包括德国汉学家卫礼贤(Richard Wilhelm)、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等——1925年~1926年,赫定与卫礼贤就中国候选人之事进行书信往来,他们讨论的对象,包括了梁启超和徐志摩;高本汉则认为,就他的视野所及,目前的中国“根本无法找到任何一位诺贝尔文学奖人选”,但他愿意与中文知识界再多做一些接触。
(瑞典地理学家、探险家斯文.赫定)
赫定本不希望中文知识界知晓自己正在物色诺奖候选人。他曾告诉卫礼贤,“这件事情得保密,别让中国人产生或许无法实现的期望”;也曾提醒高本汉,在与中文知识界交流时不要提及诺贝尔奖。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中文知识界在1927年知晓了他拥有推荐诺奖候选人的资格,于是就有了刘半农想要向赫定推荐鲁迅之事。
但斯文.赫定真正属意的诺奖候选人,并不是鲁迅,而是胡适。1929年2月25日,赫定曾与胡适就此事有过一次交流。胡适在日记中写道:
“hedlin同我谈:他是瑞典皇家学会十八会员之一,可以推举诺贝尔文学奖金的候选人。他希望提出我的名字,但希望我把我的著作译成英文。此事我有我的意见:如果他们因为我提倡文学革命有功而选举我,我不推辞;如果他们希望我因为希冀奖金而翻译我的著作,我可没有那厚脸皮。我是不配称文学家的。”
自认为“我是不配称文学家的”胡适,未曾响应赫定的建议,积极翻译自己的著作。延迟到1939年,赫定才正式提名胡适为诺奖候选人;失利后又于次年提名了林语堂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