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芈八子和秦始皇)-嫪毐为什么性功能强大
秦国,屯留,秦王(芈八子和秦始皇)-嫪毐为什么性功能强大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芈八子和秦始皇(嫪毐为什么性功能强大)
嬴政的兄弟很少,在史书上留名的就只有一个——长安君嬴成蟜。嬴成蟜生年不详,但结合秦庄襄王回咸阳的时间来看,他至少比他哥哥嬴政小三岁。
公元前239年,为了报复和遏制赵国,秦国君臣决定再次发兵攻赵。
尽管嬴成蟜年纪不大,领兵打仗的经历也不多,但嬴政还是决定让他来完成这项任务。
嬴成蟜接受过秦国王族全套文武教育,了解格斗和兵法。更重要的是,秦王政五年时,还不到十五岁的嬴成蟜出使韩国谈判,不费一兵一卒就让韩国君臣向秦国进献了百里土地。他能得到“长安君”这个封爵,与这次功劳是分不开的。由此可见,嬴成蟜具备不俗的个人能力。
嬴政大概想着学习自己的祖先秦惠文王。秦惠文王重用同父异母的弟弟樗里疾,两人关系很好。樗里疾是中国史上第一个被称为“智囊”的人,立下无数战功,在战神武安君白起出道之前保持着最高的歼敌纪录。如果没有这个能干而忠诚的弟弟,秦惠文王的军事扩张成果起码减少一半。
秦王政对长安君成蟜委以重任应该是抱有同样的期待,希望弟弟能立下真正的战功,帮助自己掌控军队,在秦国史上留下一段新的佳话。可是他万万没想到,长安君嬴成蟜一到前线就举兵造反了。
(上图)《大秦赋》剧照,嬴成蟜
据历史学家李开元先生考证,嬴成蟜的母亲是出身韩国王族的韩夫人。这个韩夫人正是夏太后为儿子秦庄襄王嬴子楚挑选的儿媳妇。已故的夏太后、韩夫人以及韩系外戚势力是嬴成蟜的政治后盾。若非秦庄襄王坚持要把嬴政母子接回秦国并立嬴政为太子,继承王位的就是嬴成蟜了。这一点让嬴成蟜及韩系外戚一直耿耿于怀。
嬴成蟜生在咸阳、长在咸阳,对从赵国回来的大哥并不心服,只是父王健在时没表现出来,甚至连嬴政都对弟弟缺乏足够的警惕性。嬴成蟜听到过秦王政是吕不韦私生子的流言,又把彗星异象视为要变天的征兆,野心膨胀了。在他看来,忠于秦王的老将蒙骜去世,朝中无名将坐镇,此次赶往伐赵前线就是举兵推翻兄长的最佳时机。而祖母夏太后的去世让韩系外戚在朝中的势力急剧衰退,也迫使野心勃勃的他不得不尽快动手。
嬴成蟜很好地掩饰了自己的意图,以忠臣的姿态带着兵马出咸阳,渡过黄河,经河东郡进入离赵国首都邯郸最近的上党郡,与上党郡的边防军在一个叫“屯留”的地方顺利会师。屯留在今天的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区一带。屯留自古以来就是上党盆地的一大重镇,驻扎着上党郡军的主力,囤积了大量粮草和武器装备。韩国和赵国曾经为争夺此城大打出手。可以说,谁控制了屯留,谁就掌握了上党郡的腹心地带。
秦国自从得到太原郡和上党郡后,已经控制了今天山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其中上党郡跟赵国首都邯郸只隔了一座号称“天下脊梁”的太行山脉。已经完成集结的伐赵之师只等长安君成蟜一声令下就出发,顺着太行山著名的滏口陉通道东下,就能直逼赵国首都邯郸城。谁知成蟜命令这些兵马调转矛头,以屯留为基地割据上党,再以上党郡为后援反攻秦都咸阳。
此时的上党郡入秦才八年,吏民对咸阳的忠诚度并没有多高。更糟糕的是,上党军民对秦国怀有很深的恨意,这是秦国其他郡县所没有的特殊情况。
战国时代最血腥、最惨烈的秦赵长平大战就发生在上党之地。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原本投降秦国的韩上党郡在秦军撤退后又转而投降赵国。秦国上党郡吏民的上一代不是韩人就是赵人,父辈多与秦人有长平杀降的血仇。秦军在邯郸之战惨败后,上党郡吏民趁机脱离秦国,被韩国拿回,直到后来被秦将王龁平定才重为秦土。
秦长安君嬴成蟜作乱,让屯留吏民意识到这是个闹分裂的好机会,便热情满满地与嬴成蟜合作。无论是做韩民也好,做赵民也罢,反正就是不做秦民(此时上党与韩国已经不接壤了,他们只能去向更强的赵国寻求帮助)。伐赵之师由多支部队组成,其中以屯留、蒲鹤两地兵马为骨干的上党郡军集体反水,帮助嬴成蟜攻打那些忠于秦王政的部队。各军将卒猝不及防,死伤无数,活着的也四处逃散,屯留顿时血流成河……
就这样,嬴成蟜清洗了不愿谋反的军官和士兵,牢牢掌握住了这支叛军。屯留等城邑的吏民响应长安君成蟜的号召,嚷嚷着要反攻关中。叛军不断攻城略地,上党郡的形势岌岌可危。上党盆地的地势很高,对周边的几个郡有居高临下的优势,背后还能得到赵国的支持。如果嬴成蟜能攻入河东郡,再西渡黄河,就能挺进关中平原,兵指咸阳了。
嬴成蟜仓促发动叛乱,固然让秦王政措手不及,但他没给自己准备太多的后手。事实上,嬴成蟜指挥大军作战的能力有限,而且战略头脑也比哥哥秦王政差了一大截。战国时代成功的兵变,无不是京师有内应,边疆有诸侯做外援。叛军唯一能联系上的外援,有且只有赵国,其他诸侯都被秦国的地盘分隔开来了。虽然赵国乐见秦国内乱,但在这一年并没有派兵参战。毕竟五国联军都没打赢,赵军犯不着为了一个叛国的王子得罪秦王政。嬴成蟜没有外援,虽在咸阳有韩系外戚的势力做靠山,但在军政要职上缺少真正的实权派。
权倾朝野的相邦吕不韦是秦王政的仲父,跟华阳太后(秦孝文王的王后)与嬴政的生母帝太后赵姬都是盟友关系。其中,华阳太后是秦国史上著名的秦宣太后芈八子的族人,是楚系外戚集团的代言人。秦国丞相昌平君是她的族人,还是秦王政的表叔。帝太后赵姬是赵国人,是赵系外戚的首脑。这些人都是秦王政的坚强后盾。
况且,除了上党郡军外,秦国其他军队都站在秦王政这边。四朝元老蒙骜去世了,但王翦、桓、杨端和、蒙骜的儿子蒙武等实力派中坚武将都忠于嬴政。未来赫赫有名的秦朝第一大将王翦更是嬴政尊以师礼的军事教官,他怎么可能不替自己的君主兼爱徒保住江山社稷?
就在嬴成蟜率军攻城略地时,秦王政与群臣迅速做好了平叛部署。他得知弟弟叛变后暴跳如雷,赶紧从关中和各郡调集重兵平叛,还让各个边关的守军严密监视诸侯动向,以防山东列国趁火打劫。嬴政很清楚,如果嬴成蟜跟赵国合作,上党郡再次回到赵国手中,秦国东部的几个郡都将不得安宁。在统一部署下,叛军附近的几路秦军火速驰援上党,从不同的方向与叛军展开激战。
在上党郡周围,秦国设有河东、河内、太原三郡。这三郡的驻军恰恰是秦国在函谷关以外的几支主力军。河东郡军与河内郡军是长平之战的功勋部队,曾经在白起、王龁等名将的指挥下几次跟昔日的韩国上党军和赵国上党军大打出手。两军都是秦国讨伐山东诸侯的一线主力军,可以说与赵国的上党郡叛军水火不容。太原郡军则是蒙骜平定晋阳之叛后重组的边防军,与赵国的雁门、代郡边防军是死对头。这三郡之师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忠诚度都高于嬴成蟜的叛军,攻打上党也称得上是轻车熟路。
三郡之师分别封住了叛军西进、南下、北上的通道,使他们无法从上党盆地杀出来。退一万步说,即使这三支军队都被叛军打败,嬴成蟜还要面对黄河南岸的三川郡军和东郡军以及秦国最精锐的京师中尉军。此战的大局一开始就对嬴成蟜不利。按照秦国传统,平定重大谋反者有封侯的机会。参与平叛的将士们跃跃欲试,攻打叛军时一个比一个卖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