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悯农的作者是谁)-悯农是在哪里写的
乐府,刺史,节度使(悯农的作者是谁)-悯农是在哪里写的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悯农的作者是谁(悯农是在哪里写的)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出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们共倡新乐府诗体。其代表作《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李绅27岁中进士后进入官场,因不满李琦而被捕,释放后回无锡读书。他在出任翰林学士时卷入朋党之争,之后失势被贬。840年,他入京拜相,封赵国公,后因病辞位。846年,病逝,终年75岁,赠太尉,谥文肃。
网络配图
大历七年(772年),李绅生于湖州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当时其父在乌程县任职,李绅即生于乌程县署。
大历八年(773年),李绅乳病暴作,七日之后痊愈。
大历十二年(777年),父亲去世,由母卢氏教以经义。
贞元二年(786年)前后,十五六岁时在无锡惠山寺读书。
贞元七年(791年),再游乌程县。
贞元十年(794年),此年或稍后以诗受知于苏州刺史韦夏卿。
贞元十四年(798年),此年或稍前,赴长安应进士试,逢吕温,其诗《悯农二首》受到吕温赏识。
贞元十六年(800年),东游天台,识僧人修真。有诗《华顶》《题北峰黄道士草堂》《题龙宫寺净院四上人》。
贞元十七年(801年),秋,赴长安应试,遇韩愈。
贞元十八年(802年),韩愈举荐李绅于陆傪。李绅落第,返回江南,游江浙。与元稹、白居易因同年考试而相识。
贞元十九年(803年),客苏州,作《苏州画龙记》。
贞元二十年(804年),九月在长安,与元稹宿靖安里第,语及崔莺莺事,作《莺莺歌》,元稹作《莺莺传》。
网络配图
壮年入仕
元和元年(806年),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锜幕府。因不满李锜谋叛而下狱。李锜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
元和四年(809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二十首。
元和十四年(819年),升为右拾遗。
元和十五年(820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
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
自宝历元年(825年),至太和四年(830年),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833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
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
开成三年(838年)八月,编《追昔游诗》三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
网络配图
晚年拜相
开成五年(840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四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
会昌六年(846年),病逝于扬州,终年七十五岁。赠太尉,谥文肃。
主要作品
李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作品流传至今的有《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合为四卷,收录于《全唐诗》。散文现存十多篇,存于《全唐文》中。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李绅是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之一。同时,李绅也是一位政治家,历经宦海沉浮,中唐时期的“牛李党争”几乎伴随他一生的政治生活,最后得居宰相之尊。
从李绅现存诗歌来看,以贬谪端州为分界线,李绅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儒家“济世”、“利物”思想影响下,抱着强烈的政治热情,在继承《诗经》现实主义精神的同时,积极向民间学习,诗歌关注社会,反映现实,规讽时事,政治功利性很强,因而形式相对简单,语言亦通俗易懂,表现出通俗浅切的风格特征;后期随着社会政治形势的改变,以及个人宦海沉浮的不定关注的对象由外向转为内敛,重在抒发一己之私,表现个人情感,与之相适应,诗歌形式也多样,且讲究艺术手法的运用,意境深晦,重视炼字锻句,表现出典雅繁艳的风格特征。
悯农诗
李绅与白居易、元稹一起倡导了“新乐府运动”。唐代有意识地以“新题乐府”为标榜和传统的古题乐府区别开来,李绅是第一个。他曾一气写出《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稹和了十二首。白居易本着这个精神,写诗五十首,改名《新乐府》。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序说:“予友李公垂,贶予乐府新题二十首,雅有所谓,不虚为文,予取其病时之尤急者,列而和之。”李绅的二十首新题乐府已失传。他的《悯农二首》,铸为格言,传诵不衰,虽未被郭茂倩收入《乐府诗集》的“新乐府辞”中,其实是地道的新乐府,是新乐府运动中的杰作。
李绅六十七岁时自编其诗集为《追昔游诗》,用各种体裁追叙平生的遭遇和游历,抒发怀旧之情与盛衰之感,其中有很多是回忆当年漫游各地的写景之作。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李绅“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锋,对唐代长篇叙事诗的发展也有贡献”(吴庚舜等主编《唐代文学史》)。李绅具有写长篇叙事诗的才能,成就与影响仅次于元稹、白居易。中唐是文学史上叙事诗较为发达的时期,李绅是当时重要的诗人,与元、白等为叙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李绅的叙事诗除《新题乐府二十首》(已佚)以外,还有《莺莺歌》《悲善才》等诗,与元稹的《会真诗》《梦游春》《连昌宫词》、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一样,是中唐时期长篇叙事诗中的代表作品。《莺莺歌》与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相关联。作品以长诗铺排故事,不仅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人物描写也十分细致传神,是后来《西厢记》的创作依据之一。[2][3]
李绅散文比较著名的有《寒松赋》。这是一篇咏物抒情的小赋。作者身处逆境,一方面发泄怨愤,决心“驱雷击电除奸邪”,另方面也表明要砥砺志节,像寒松那样披风雨,傲霜雪,抗严寒,亭亭耸立,不改变其忠贞本性。作者对生于幽涧的松树“负栋梁兮时不知,冒霜雪兮空自奇”的遭遇深感愤懑,看似句句写松,实则处处喻人。全赋篇幅短小,但也摹仿汉赋形式,文末有总括全篇要旨的“乱曰”。赋文中,多用骈俪句,但不都是四六句式,而富于变化。语言通俗平淡,极少使用典故。可谓一代绝赋。
网络配图
生活豪奢
李绅步入仕途飞黄腾达后,却再也没有了诗歌里的悯农之心,逐渐蜕变成一个花天酒地、滥施淫威的腐官。
刘禹锡任苏州刺史时,曾应邀参加时任扬州节度使李绅安排的宴会,他看到李绅家中私妓成群,其中一名歌妓色艺双绝。刘禹锡感慨颇多,于是写下了《赠李司空妓》一诗:“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怪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诗歌的大意是:佳肴美酒,歌姬美色,轻歌曼舞,李司空早已习以为常,养尊处优过着奢侈糜烂的生活,可我刘禹锡却肝肠寸断,于心不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