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名声大震的意思)-名声大震还是振
李白,庄子,孔子(名声大震的意思)-名声大震还是振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螓首,喻指女子美丽的额方广而如螓。形容女子貌美。螓首蛾眉(汉语成语),意思是宽宽的额头,弯弯的眉毛,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自《诗经·卫风·硕人》。
第七题:“白居易”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名中为什么要加“赋得”二字?
A 应考习作 B 诗的格律要求 C 诗人自己的习惯
答案:A
解析: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白居易初到长安的时候,带着自己的诗作谒见知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他的一首作品后大加赞赏,给予了“有才如此,居亦容易”的评价。请问,他看到的是白居易的哪首作品?()
A 《忆江南》 B 《赋得古原草送别》 C 《钱塘湖春行》
答案:B
解析:
这里就要讲一下白居易初出茅庐时候的一个故事了。
这个故事出自唐·张固《幽闲鼓吹》:尚书白居易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况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嗟赏曰:“得道个语,居亦易矣。”因为之延誉,名声大振。翻译过来就是:白居易初到长安应试,带自己的作品去“干谒”(古时候文人士子想要走仕途经济的道路,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以带着自己好的作品去谒拜达官显贵或者文坛名宿,请求推荐入仕,即所谓的“干谒”类似于咱们现在的“走后门”、“拉关系”、“找靠山”等,孟浩然、李白都干过这样的事情)拜访著名诗人顾况。顾况看到白居易诗稿上的名字,便打趣眼前这个毛头小子,说:“长安米价正贵,恐怕居住不容易!(这是在打趣白居易的名字,意思是在长安白白居住可不是那么容易)”但等到披阅诗卷,顾况看到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大为惊叹,小小少年竟能写出如此篇章,便随即转变了刚才的态度,怒赞道:“能写出如此的诗句,居住也就容易了!”因而白居易诗名大振。
第八题:说一个和李白“干谒”有关的诗:李白年轻时候曾经谒见李邕,但是李邕傲慢的态度让李白甚为不满,随即写下了《上李邕》,其中“宣父又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便是对李邕赤裸裸的“回怼”。这里的“宣父”指的是谁?()
A 周文王 B 孔子 C 秦始皇
答案:B
解析:
宣父:即孔子,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诏尊孔子为宣父。封建帝王时代,孔子被历朝历代的帝王奉为神圣,汉武帝最先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地位不断提高。西汉起,历代不断给孔子加封追谥。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年(公元628年)尊孔子为“先圣”,十一年又改成“宣父”。
《上李邕》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的作品。李邕在唐玄宗时期曾任渝州(今重庆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谒见李邕时,因为不拘俗礼,且谈论间放言高论,纵谈王霸,使李邕不悦。史称李邕“颇自矜”,为人自负好名,对年轻后进态度颇为矜持。李白对此不满,在临别时写了这首态度颇不客气的《上李邕》一诗,以示回敬。
畏后生:意思是称颂后生。这里的“畏”可不是“畏惧”的意思。
第九题:下列哪项不是用来形容桂林山水的?()
A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 B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 C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答案:C
解析:
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唐朝的桂林,竟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般的美丽!》
关于写“桂林”的诗词,目前涉猎到的就这三首:
杜甫的《寄杨五桂州谭》
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闻此宽相忆,为邦复好音。江边送孙楚,远附白头吟。韩愈的《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送桂州严大夫》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户多输翠羽,家自种黄甘。远胜登仙去,飞鸾不假骖。
李商隐的《桂林》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出自李白的《蜀道难》。
第十题:宋代才女朱淑真有诗曰:“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请问,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花?()
A 杏花 B 菊花 C海棠
答案:B
解析:
这首诗的题目就是《黄花》,这里所谓的“黄花”即菊花也。例如“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的也是菊花。
朱淑真的这首诗和宋代诗人郑思肖的《寒菊》及陆游的《枯菊》有异曲同工之处。
郑思肖《寒菊》“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特别的像。
陆游《枯菊》“翠羽金钱梦已阑,空余残蕊抱枝乾。纷纷轻薄随流水,黄与姚花一样看。”
备注:题目主要参考好诗词,解析由xixima提供。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