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前目的地)-电影)-20部无限死循环的电影
电影,时空,目的地(前目的地)-电影)-20部无限死循环的电影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前目的地 电影(20部无限死循环的电影)
2014年,一部由澳大利亚电影公司和美国演员主演的低成本科幻电影不仅在当年度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斩获多项大奖,同时更凭借出色的剧情和人物塑造获得IMB和烂番茄等一众大众影评平台的一致高分。
后来在全球上映时,更是引发了一阵关于时空穿越的热议和讨论。这部无论是名字还是海报都像是一部烂片的低成本科幻杰作就是《前目的地》。
一九五九年,当时已然出名的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海因莱恩发表了一篇题为《你们这些回魂尸》的中篇科幻小说,小说用较短的篇幅讲述了一个来自未来的时空特工穿越时空,不断探寻自我的故事。
原著的故事可以用两百多字来概括,简单来说就是:
1945年,一个女婴被抛弃在孤儿院。
1963年,长大后的女孩在公园里与一个男人一见钟情,一年后产下了一个女婴,随后男人消失、女婴被偷。伤心欲绝的女人做了变性手术,整日酗酒。
1970年,她路过一个小酒馆,酒馆老板把她招募进了一个神秘组织,进行时光旅行。
他被送回1963年,在公园里和一个年轻的女孩一见钟情,一年后女孩产下一个女婴。
就在这时,他又接到新的任务,为了不让女孩做未婚妈妈,他旅行到1945年,将婴儿遗弃在一个孤儿院。
之后他又接到了新任务:返回1970年,去一个小酒馆假扮酒馆老板,伺机招募人手。
看完这段概述,相信明眼人一看便知,故事中的女婴、母亲、神秘男、偷婴贼、变性人、和酒馆老板其实都是同一个人。
作者以这样的一个夸张而又怪诞的故事,来向读者们阐释,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冥冥之中其实早就由自己此时的所作所为决定了,珍惜当下,活在此时,成为了这部原作最重要的精神内涵。
其中的烧脑情节和对时空悖论的巧妙运用,让小说再具有通俗的阅读趣味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科学反思。小说一经推出,便畅销全美数十年。罗伯特·海因莱恩也借由这篇小说成功奠定了自己又一个创作高峰的开端。
时隔多年以后的2014年,在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孪生兄弟导演下,《你们这些回魂尸》被成功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银幕。放在今天来看,《前目的地》的投资和拍摄成本低的可怜,如果单从成本上来讲《复仇者联盟4》可以秒杀20部《前目的地》。
但是在故事情节和烧脑程度上,同样是用了时空穿越的科幻梗,而《前目的地》的环状叙事结构和一个接着一个的反转是《复仇者联盟4》所无法比拟的。
电影在保持原作情节完整和烧脑程度的同时,运用了商业电影快节奏的剪辑风格和原作的环状叙事结构。更增加了故事人物的经历,丰富了人物的内心起伏和对细微变化的刻画。对于两个拍摄广告片和低成本电影制作起家的青年导演斯派瑞兄弟来说,《前目的地》作为他们首部较大规模的科幻电影制作,成绩斐然!
《前目的地》开篇没有一丝一毫繁琐的背景交代,而是直入主题,留下悬念。
一个穿着灰色风衣的神秘男子,一手提着保险箱,一手提着小提琴盒,在大楼中穿梭,神秘的来到了大楼的地下室,嘀嗒作响的炸弹出现在观众们眼前。
眼见倒计时只剩下一分多钟的时间,神秘男子,娴熟地打开保险箱――实际是一个装炸弹的仪器,然后迅速地拆开炸弹。就在炸弹即将被拆除那一刻,另一个神秘人的出现,打乱他的计划。
神秘男子成功控制住了炸弹爆炸,却没能保住自己的容颜,爆炸产生的火焰将他烧的面目全非,而另一个神秘人则在此时悄然离去……
这个拆炸弹的神秘男子是谁?那个突然出现的神秘人是谁?炸弹为什么会被安放在这里?头颅尽是火焰燃烧的神秘男子结局又是怎样的呢?
在短短几分钟的开头画面和低沉的男中音旁白中,留给观众的是一个又一个相互交织的悬念和具有高度对称美感的画面触感。使得观众可以清晰地觉察到电影中商业电影的制作模式和深度思想内涵的融合,同时勾起对后续情节发展谜底的兴趣。
整部电影后续的发展可以说不负众望,近乎完美的开头引出的是比一个经过改编后比原著还要烧脑的故事。
为了不使各位看官在这里过于迷糊,就简而言之地概括一下这部电影的主要人物剧情吧――自己干了自己,自己生了自己,自己杀了自己……并通过一系列的时空穿梭逐渐形成一个如同莫比乌斯环的无限循环。
如果单纯论情节精彩度的话,这么一个惊世骇俗的故事,估计很难有人能够再度超越。
而如果从电影主题和思想内核来看,《前目的地》在尊重原著的同时,也做到了对其进行契合时代发展的情节和人物改动,使得电影相比原著较为单一的主题和思想表达,更为广泛而深刻。
电影中,对恐怖主义缘由、科技发展下人性扭曲、变性手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的表现和探讨,已然把时空穿越这个电影中最大的噱头作为了自己探讨现实问题的一个绝佳跳板。
而伴随着电影结局的到来,电影故事的终极疑问也通过男主人公最终所面临的艰难抉择展现在观众们面前:如果一切都无法改变,那么时空穿越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如果穿越最终带来的是无止境的循环和不伦下的罪恶呢?
关于这样的疑问,我们其实早已在《回到未来》、《蝴蝶效应》、《终结者》领略和思考过,时空悖论是所有时空穿越电影永远无法回避的神坑,而电影中的主人公们即便历经千辛万苦穿越时空,也大多无法改变原有的历史,改变已然成为既定事实的过去,他们通常能够做到的只是把因为时空穿越而偏转的历史重新进行修正……
在《前目的地》中,问题变得更进一步,如果时空穿越下的你我,不管怎么做,都只会让所有事情陷入一个如同莫比乌斯环般的无限循环中,那如果问题的本身就是我们自身的存在呢?那么我们该怎么做?
片中的男主最终在明白自己一直寻找的炸弹客,就是年老后经历了奇异转变的另一个自己。他同时发现,自己的转变和经历不仅是他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更关乎到整个世界的运转,如果他不在最后一刻做出正确的抉择,那么他赖以生存的组织和内心所坚守的一切信念都会通通崩溃在自己眼前。
最终,电影在生命的又一次轮回往复中,悄然结束,烧脑而又充满寓意的剧情,似乎也在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来表达对珍惜当下,活在当下的愿景。
如果《星际穿越》展现了人类面对生死存亡危机时,穿越时空的勇气与无畏,那么《前目的地》则用穿越时空挖掘出了人性深处的野蛮与荒谬,它所讲述的故事仿佛就是对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传说和西西费斯巨石的综合演绎,令人在其中流连忘返……
要说这部电影中,除了时空穿越的巧妙运用之外,第二大的亮点无疑是主演伊桑·霍克的对电影的倾情奉献了。
通过《爱在黎明破晓前》、《爱在日落黄昏时》、《爱在午夜降临前》三部曲一举成名,并逐步成为欧美文艺片男神主角的伊桑·霍克抛弃了在以往电影中通常饰演的成熟、多情男人的荧幕形象,首次在《前目的地》这部电影中挑战了一人分饰多角的巨大难题,出演了特工、炸弹客、酒保及冷酷杀手等同一个人物的不同时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