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屈原为什么投河)-屈原为什么跳河而死
屈原,楚国,秦国(屈原为什么投河)-屈原为什么跳河而死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有作者在本栏目说过:项羽的兵败自刎,其实也是楚人风气使然。如果他不自刎,反倒得不到楚人的心仪。据《左传》桓公十一年载,楚国莫敖屈瑕曾率兵讨伐罗国,因骄傲轻敌而败北,结果他自缢于荒谷,而随从他的群帅们则将自己囚禁于冶父以听从楚王的刑罚。屈瑕曾多次为楚国立功,结果一次兵败就不能不自缢以谢国人。再如《左传》庄公十九年载,楚文王与巴人作战不利,回国时,掌管都城城门的鬻拳却不让文王入城。文王不得已,整顿人马去讨伐黄国,仗是打胜了,可惜回来的路上病死了。鬻拳安葬文王后,也自杀相殉。可见在楚国,即使君主丧师辱国也是不可以原谅的。又如战国时代的楚怀王并不是一个聪明的君主。他曾被秦昭王骗到秦国,要他割地称臣。怀王至死不从,最后病亡于秦。据司马迁《楚世家》说,楚怀王死后,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诸侯也因此都看不起秦国而同情楚怀王。
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楚国人把荣誉看得比生死更为重要,自尊心很强,所以也才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信念。楚国的灭亡虽然不是屈原的责任,但屈原断不会以楚国贵族的身份做秦国的的降臣。
总的来说,屈原愤然自尽的内因似应是理想破灭后的“绝望”,这样的死,当然不是怯儒或逃避对祖国的责任,而是对现实清醒的认知,是屈原坚守气节的最终追求。
屈原投江的地方
一代文学巨匠一代忠臣良士屈原随着楚国的大门被攻破,愤恨之下抱着还未被秦国士兵沾染过的石头跳入了汨罗江中。那么,汨罗江到底在何处,屈原投江的地方又在哪里?
汨罗江发源于现在的江西省境内,途径丘陵地带,以汨水和罗水两支水系并入洞庭湖。它的流经区域非常宽广,全长二百多公里,水量非常充沛,河道情况满足通航要求。汨罗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屈原选择投身在此,更是为汨罗江增添了人文气息。如今,各个省市都在依靠地区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汨罗江成为洞庭湖整体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被纳入到湖北省综合旅游项目当中。每逢端午节,以纪念屈原的各种主题活动陆续展开,包粽子、赛龙舟成为吸引人们的传统项目。在传统休闲项目之上,当地围绕楚文化建立纪念馆、公园,增添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历史氛围。这一点在价值观取向混乱的当代,意义尤其重要。人们可以从屈原身上领悟到个人发展离不开国家强盛,个人命运始终是与国家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终身追求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每一个学习。
历史再怎么演变,文化再怎么推移,大方向始终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即使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像屈原这种心系国家的大爱精神仍是值得大力推崇和赞扬的。
屈原投江的故事
当地传说,屈原投江始不沉,待衣裤装满泥沙才自沉下去,因此今又称此地为沉沙港。屈原自被楚襄王放逐于洞庭湖一带后,无日不为他的祖国的命运忧心,想到处于战乱中的同胞的悲惨处境,他更痛心。公元前二七八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楚襄王逃陈。屈原惊悉后,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经汉水北岸,永远告别了故乡秭归和首都郢,然后南行至今长沙。但心中总在眷恋着祖国,于是又折回洞庭。残酷的现实终于使他感到了绝望,自度已无出路,平生的理想和抱负都已付诸东流,便在汨罗写完《离骚》的最后一章后,在此怀沙自沉。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