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秋瑾丈夫)-揭秘秋瑾丈夫是谁)-
秋瑾,妻子,带着(秋瑾丈夫)-揭秘秋瑾丈夫是谁)-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秋瑾丈夫(揭秘秋瑾丈夫是谁?)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5月17日,湖南湘潭由义巷4号的王家大院张灯结彩,宾客满盈。一个面容清俊的年轻公子穿着大红婚服,喜气洋洋地等待着他的新娘。
这个年轻公子名叫王廷钧,他是富绅王黻臣的第三个儿子。王家是当地著名的大户人家,不仅拥有大片田地,还经营了许多钱铺和当铺。王廷钧的新娘比他大4岁,是常德县厘金局总办秋寿南的女儿,名闺瑾(后去闺字)。
时人看来,富商之子与官宦之女结合,可谓是门当户对,珠联璧合。
21岁的秋闺瑾在喧天锣鼓中嫁给了17岁的王廷钧。王廷钧对飒爽不失俏丽的妻子很是满意。
以妻为荣
王家非常重视这门亲事。秋瑾刚过门,公公王黻臣就送了一间当铺给她做见面礼,直接轰动了当地,吃瓜群众们纷纷对秋瑾表示羡慕嫉妒恨。
在那个年代,寻常人家的媳妇往往要在公婆面前低眉顺眼,在丈夫面前谨小慎微,但是秋瑾几乎没有受到这种封建礼法的约束。她可以自由自在地读书吟诗,练剑学拳,王家的当铺里有什么新鲜货,常常先让秋瑾拿去穿戴。王廷钧帮父亲经营自家的当铺,秋瑾基本不用操心生意上的事。夫妇二人婚后和睦,有时还会在一起切磋技艺。王廷钧以妻子才貌双全为荣,经常向朋友提起妻子能诗善弈,言语间不无骄傲。
婚后第二年,秋瑾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王沅德。王家上上下下欣喜异常,特意雇了一个专门服侍秋瑾的女仆,让她帮秋瑾分担育儿的辛苦。
不得不说,秋寿南给女儿挑了个好婆家。
王廷钧生得一表人才,性格温和,但他也有缺点,那就是进取心不足。秋瑾对此颇有微词,经常鼓励丈夫努力上进。为了讨秋瑾欢心,王廷钧捐了一个户部主事的京官,携妻子和儿子赴京上任。
这一次赴京之行,改变了夫妇二人余生的命运。
进京赴任
那一年,正是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秋瑾随夫进京后,眼见之处皆是外国军队烧杀抢掠留下的满目疮痍,以及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难百姓。
秋瑾自幼跟着四处为官的父亲辗转台湾、福建、湖南等地,本就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怀有深深的同情。如今亲眼见到“京城到处有啼痕”的惨景,救国的念头在她心中萌芽了。
为了躲避战乱,王廷钧只好暂时放弃做官,又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到了老家。1901年,秋瑾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王灿芝。一家人正准备再次入京时,秋瑾绍兴娘家那边传来噩耗,秋瑾的父亲秋寿南病故了。
秋瑾想到父亲病故后,兄长秋誉章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便邀请哥哥带着妻小来投奔自己,王廷钧没有异议。为了给妻子挣面子,王廷钧甚至还同意出钱让秋誉章经营钱庄。可惜秋誉章不懂为商之道,把一个好端端的钱庄经营倒闭了,无颜面对妹夫的他只得带着妻儿又回到了绍兴老家。王廷钧默默承担了亏损,没有埋怨秋瑾一句。
1903年,王廷钧带着妻子和儿女,二次进京赴任。夫妇二人在北京置业安家,养儿育女,日子过得很是温馨。不爱读书的王廷钧,在秋瑾的鼓励下竟然学起了英语,终于收获了秋瑾的一句好评——“夫婿近来习洋文”。
秋瑾
关系裂痕
如果日子就这样过下去,王廷钧和秋瑾不过是芸芸尘世中的一对普通夫妻。但自打进京后,生性侠义的秋瑾打开了眼界,她不想做一名寻常的家庭主妇,她的心中无时无刻不在挂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与此同时,夫妇二人原本融洽的关系开始出现了裂痕。
秋瑾自由惯了,有一次竟然穿着男装去戏园看戏。当时的官太太想听戏,只能请戏班子到家里来唱戏,绝不会踏入戏园这种鱼龙混杂的地方。王廷钧听闻妻子作出这等惊世骇俗之举,不禁大为恼怒,回家和秋瑾大吵一架。秋瑾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住进了客栈。王廷钧气消了,又感到后悔,求人前去劝说了几次,秋瑾才回到家中。从此秋瑾出入戏园,百无禁忌,开创了当时上流社会女性进戏园看戏的先河。
王廷钧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翻篇了,但是秋瑾已经对这个思想跟不上自己的丈夫感到失望了。
王廷钧给秋瑾的自由,几乎是那个年代的丈夫能给妻子的最大限度的自由。他从不限制秋瑾的意志和行动,任由她和朋友把酒言欢,随便她搜罗新书来看,秋瑾并未像其他女子那样,一旦结婚就被禁锢在家中。更难得的是,作为一个旧式官僚,王廷钧没有纳过任何一房小妾。当时一般的官僚家庭难免会有妻妾之争或嫡庶之争,秋瑾却从无这样的烦恼。
在王廷钧看来,他做得已经足够好了。但是,令他未曾想到的是,秋瑾并不仅仅满足于自己不受夫权压迫,她要拯救天下千千万万受夫权压迫的苦难姐妹。
秋瑾
力挽卿心
1904年,在日本朋友服部繁子的影响下,秋瑾萌生了去日本留学的想法。
王廷钧再一次崩溃了。在那个年代,哪有妻子抛下丈夫和幼小的儿女(儿子7岁,女儿3岁)去国外留学的道理?
为了打消秋瑾这个疯狂的念头,王廷钧软硬兼施,使尽了浑身解数。他给她买了许多昂贵的礼物,放下面子主动陪她逛街,甚至开始研习日语,努力培养和她的共同语言。见秋瑾不为所动,他又想出一个昏招:对秋瑾实施经济封锁。
王廷钧以为,只要断了妻子的经济来源,她就会回到自己身边,好好地陪自己过日子。
秋瑾是何等人物,怎会因区区钱财就停下追求梦想的脚步。她变卖了自己的嫁妆,筹措了去日本的经费。
见妻子心意已决,王廷钧叹了一口气。他在秋瑾面前,从来就没有赢过一次。
据服部繁子后来回忆,秋瑾东渡日本前,王廷钧曾亲自登门拜访她。她以为王廷钧是来阻挠秋瑾赴日的,没想到王廷钧“惶恐而又害羞”地说道:“假如您不肯带她去,我妻将不知如何苦我呢。尽管我们有两个孩子,我还是请求您带她去吧!留学也好,观光也好,任她去吧。在日本我还有三四个朋友,可以托他们照顾,不会给夫人添麻烦的。”
1904年7月3日,王廷钧带着一双小儿女来到北京永定门火车站,为秋瑾送行(秋瑾准备从北京坐火车去天津,再从天津坐轮船去日本)。他面带忧郁,反复叮嘱秋瑾路上小心,记得来信。
火车开动了,他抱起儿子向车内招了招手。
支持革命
王廷钧不是谭嗣同,他不可能做出抛家舍业、投身革命的壮举,他也不能完全理解秋瑾的满腔救国热情。但是,为了表示对妻子的支持,他还是在秋瑾离开后辞去了来之不易的官职,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过起了隐居生活。
然而,秋瑾抵达日本后,却在与亲友的往来信函中频频责备丈夫。责备的理由堪称牵强,无外乎是王廷钧有钱却不愿意资助她留学,又或是王廷钧欠她一笔财物没有归还,言辞十分激烈。秋瑾还给王廷钧去信,表示要与其决裂,如果王廷钧不答应,“则死之而已”。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