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苏州小雅青年旅舍)-苏州平江路)-旧时风月今何在
平江,苏州,都是(苏州小雅青年旅舍)-苏州平江路)-旧时风月今何在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真乃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毕竟老娘满意,我就满意。
游览
平江路及其附属小巷子里有一些名人故居,此外还有评弹博物馆和昆曲博物馆。总的来说景点不算多。
但附近有两个重量级的景区,其中一个还是世界文化遗产,它就是耦园。
耦者,偶的异体字。当初园主人造了这园子用来与妻子养老,这是一个秀恩爱的地方。单身狗慎去。
这园子的特色在于黄石假山,比起玲珑七窍太湖石别有一番雄浑韵味。园子紧挨着护城河,园中有一幢听橹楼,当然现在是什么也听不到了。
在护城河边看耦园听橹楼
从耦园出来,就是护城河景观带,往北走可到东园,这是苏州城内唯一的现代公园,2016年以前,苏州人看动物只能去东园;往南走可到相门古城墙遗址,不想走路的,坐摇橹船也成,80元包一艘。
东园和古城墙以及城墙博物馆都是免费开放的。相门外有游船码头,沿护城河绕苏州城一圈,有白天班和夜班两个班头,价格大约90元一人。
晚上,护城河景观带会亮灯。初五晚,于霏霏雨雪中,我们爬上了城墙。此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拖着两条大鼻涕,遥望城内万家灯火城外碧波静卧。
美食
此行之重头戏,古人说的好,每逢佳节胖三斤。
同样的,分三种,传统苏州味儿的,改良创新苏州味儿的,以及全国通用旅游景区味儿的。
全国通用旅游景区味儿的,主要是各式奶茶、糖葫芦、棉花糖、烤串、麻辣烫、盐酥鸡、大香肠……
买了一堆桂花糕、绿豆糕、玫瑰酱什么的送人,看包装很苏州,再仔细一看标签,产地是厦门!
改良创新苏州味儿的,这家叫鱼食饭稻的算一代表。平江路上本来就是小吃店多正经饭店少,又是节假日里头,生意忒好,我们一般5点半就过去占座了,连吃两晚,味道还行,全家都认可。
牛蛙太美味了,停不下嘴,就是吃到后来有点辣,这道菜不太苏州。
红烧昂刺鱼很下饭。
花雕酒蒸东山土鸡,鲜且咸。东山是我外公老家。
家烧黄瓜苗,也是一道不太苏州的菜。
还点了一些很苏州的菜,比如三鲜蹄筋、鸡头米小圆子。我发现不太苏州的比很苏州的好吃。
吃到一半,杜丽娘会上二楼来唱曲,每晚都有,每次都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我能告诉你,我会唱整出《游园·惊梦》,从《步步娇》唱到《山桃红》么?
还有一家桃花源记,据说蟹菜是一绝,但是太太太热门了,我一看排队那么长,扭头就跑。
传统苏州味儿的,正经饭店有松鹤楼,点心小吃有品芳、哑巴生煎。
原来平江路悬桥巷口有一家羊肉店,买的卖的都是本地人。我曾在那里吃羊肉面,用不正宗的苏州话跟大师傅讲,要两块钱的面,十块钱的白切羊肉,撒上大把的大蒜叶子和青葱。——现在自然也不在了。这地儿寸土寸金,传统薄利小店呆不住。
至于打着”姑苏特色小吃“招牌的,您千万别去。苏州人表示从没见过。
早饭在品芳吃的,点了锅贴、蟹黄汤包、桂花鸡头米和糖粥。
小时候家里穷,没啥好吃的,大人在白粥里放点白糖哄我。没想到苏州人烧糖粥居然这么奢侈,不放白糖直接放赤豆沙,再撒点糖桂花,好吃。米香混合豆香,甜甜糯糯的,简直舍不得下咽。
蟹黄汤包,汤比上海的多,价格比上海的便宜,真是高性价比。大冷天里手上捧一个,一边走一边吸,最后将吸干了汤汁的面皮喂了狗。人狗皆满足。
附录
一篇多年前的旧文,与君分享:
旧时风月平江路
苏州有一条平江路,寂寞八百年,现在红了。平江路之于苏州,好比新天地之于上海,南锣鼓巷之于北京,宽窄巷子之于成都。
当然它对我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去那里不麻烦。出火车站,坐6路车到相门,下了车,过马路,从河边的一条小道钻进去,我熟门熟路。
背着双肩包,走在青石板路上,昏黄的路灯,照在我身上,把影子拉得好长,夜晚的平江路有迥然不同于白日的落寞。那一刻,我是产生错觉的,我不是旅游,是回家。我想象有一扇门为我而开,有一盏灯为我而亮,有一股炊烟为我而燃。
在旅馆安顿洗漱完之后,忽觉肚子一阵空虚,外出觅食。看不见熟悉的那些小吃,卖的都是咖啡、蛋糕、匹萨饼,中式的唯有广东糖水。找来找去,最后吃了一碗双皮奶。归来,一边是河,一边是路,白雾笼罩之下一片烟水迷茫,天上半个月亮,也是惨淡淡的,一时兴起,我唱起曲,“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河对面一大片零落的老房子正等着拆迁,袅袅声中我遐想当年的盛况。良辰美景果然是奈何天呵!
我不喜欢现在的平江路,人来人去,熙熙攘攘,满街都是饭店、酒吧、咖啡馆、工艺品店……多么浓郁的小资情调!原来的那爿小馄饨店去哪儿了?我喜欢听那个苏州大叔讲方言,看他挑拣荠菜。可是现在没有了。
阳朔、丽江也是如此,满大街“小资”。但是在那里的时候,我是不觉得不快的,只觉新奇有趣,因为我是游客,看热闹而已。而在平江路或者说在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等等等等地方,我是游子。游子回家,人还是那个人,家不是那个家。人是物非,那种凄凉你能想象吗?
我去西塘的时候,看到那些临河的民居,曾经很羡慕,很想住下来,因为同行者反对,理由不外乎冷啊破啊的,只得作罢。于是我发愿,要经常去江南小住,说来说去,到今年为止,也只去了东山一次,锦溪一次,平江路两次。之所以平江路去的次数最多,也不是因为它的味道最足——失去的是再也回不来了——只不过离火车站最近、交通最方便。在看似的粉墙黑瓦小桥流水中,我安慰自己:这就是家了。
苏州籍作家范小青有一篇《到平江路去》,入了中考试卷。不晓得十五六岁的小孩是否能理解。其中一段是这样的:
“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我们也用不着精心地设计寻找的路线,路线就在每一个人自己的脚下。我们十分的奢侈,十分的大大咧咧,我们的财富太多,多得让你轻视了它们的存在。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视而不见,等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从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
读来凄楚满怀,哽咽难言。我幼时到绍兴、无锡、常州去,那时的江南还是江南,但我太小了,不懂,都不记得了,等我真正懂了之后,再去追寻,江南已不是江南了。1997年,我第一次来到周庄,深深地失望之后是锲而不舍地寻找,在那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大大小小有名无名的镇子村落,我去了不下十个。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