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袁也烈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军区,参谋长,他的袁也烈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袁也烈(1899-1976),湖南洞口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黄博军校政治部干事,国民革命军叶挺部连长、营长、团参谋长、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和龙州起义。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纵队参谋长、第七军第二十师团长。1939年后,任山东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抗大一分校训练部部长、清河军区参谋长、渤海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沂蒙山区反“围剿”长济南、淮海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政委,海军副参谋长,水产部副部。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袁也烈 - 人物简介
袁也烈,原名炎烈,字树成,号映吾。曾用名袁振武、王国栋,1899年10月19日生于湖南省洞口县袁家垅。一九二四年考入桂军军官学校。一九二五年考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干事,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连长,第十一军七十二团营长,第二十五军七十二团参谋长。参加过北伐战争。一九二七年率所部第三营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2月参加龙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一纵队参谋长兼第一营营长,一队纵队纵队长,红七军第二十师五十九团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山东军政干部学校副校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训练部部长,清河军区参谋长,渤海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渤海军区司令员,渤海纵队司令员,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46年8月,指挥了解放德州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司令员、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授少将军衔。1960年兼任水产部副部长。1963年,担任国家科委海洋专业组组长。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6年8月8日于北京病逝。
袁也烈 - 生平经历
袁也烈将军,一八九九年九月十五日(农历)出生于湖南省洞口县金田乡袁家垅(今黄桥镇大卜村)。一九○六年开始随父读书,一九一三年入高沙蓼湄小学(今高沙镇中学)读书,一九一九年受业于本村邱寿宇,专习经史国文,打下坚实的国学基础,作文含义深刻,文笔流畅。一九二○年就读于湖南省立甲种工业学校,一九二一年八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聆听毛泽东关于《共产党宣言》的革命演讲,接受进步思想熏陶,同同学创办《武冈同缝隙有会刊》。以后,经常阅读《新青年》、《湘江评论》等进步书刊,积极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活动,投身于反帝爱国斗争。一九二四年七月赴广州,考入桂军军官学校。
一九二五年二月,袁也烈参与策动桂军军校学员起义,反对云南军阀叛乱。六月,加入党的外围织“火星社”,联络同学200多人,投奔黄埔军校,编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从事政治工作。加入周恩来组织领导的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被选为常任代表,开始参加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十一月,被选送到叶挺独立团担任第六连连长,开始了戎马生涯。
一九二六年五月,叶挺独立团奉命作为北伐先遣军,从广东肇庆出发,开始北伐。袁也烈在北伐战争中,身先士卒,勇猛顽强,先后参加攻占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等战斗,连战皆捷,立下战功。攻占武昌后,被提升为副营长。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袁也烈参加南昌“八一”起义。一九二七年七月,汪精卫继蒋介石之后叛变革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时任叶挺部下二十四师七十二团三营营长的袁也烈,奉叶挺命令,率队开赴南昌。七月三十日下午,袁也烈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营以上干部会议。
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受党的派遣,袁也烈来到广西龙州开展革命工作,任警备第五大队副营长,不久任团参谋长兼一营营长。一九三○年二月一日,袁也烈在邓小平的领导下,率部参加龙州起义取得胜利,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一纵队参谋长、中共纵队党委书记兼一营营长。
一九三七年七月,袁也烈随徐向前进入山东,肩负特殊使命,被派遣到国民党的石友三部队做统一战线工作。
一九四二年以后,袁也烈一直在山东省清河军区(后与冀鲁边军区合并,改名为渤海军区)勃海军区担任参谋长、副司令、司令员,参与作战指挥。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三日,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宣告成立。一九五○年一月,袁也烈调任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兼参谋长。
一九五二年,袁也烈升任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一九五五年年九月,华东海军更名为“东海舰队”,袁也烈任政委,由陶勇出任司令。
一九六0年三月,袁也烈被任命为水产部副部长。
一九六二年,海军党委推荐袁也烈担任海洋组组长。
袁也烈从一九二五年六月参加革命,直至一九七六年八月逝世,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五十一年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做出了重要贡献。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党中央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强加给袁也烈的种种“莫须有”罪名和一切诬陷不实之词,统统予以推翻,给予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一九七九年二月一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袁也烈为革命烈士。安葬在北京市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
袁也烈 - 将军轶事
南昌起义,误把朱老总抓起当“俘虏”
袁也烈南昌起义时下过朱老总的枪,误把朱老总抓起当“俘虏”。1927年7月,汪精卫继蒋介石之后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时任叶挺部下第二十四师二团三营营长的袁也烈,奉叶挺之命,率部开赴南昌。8月1日凌晨,随着“砰、砰、砰”三声清脆的枪响,南昌城里顿时枪声大作。袁也烈部队就像潮水般冲进敌军营房。经过两小时的英勇冲杀,袁也烈全歼了朱培德部的一个团,胜利完成起义总指挥部交给的任务。这时,南昌城内的战斗仍在激烈进行。袁也烈命令战士在东门一线设置掩体和路障,以防敌军逃窜。忽然,一个40多岁穿国民党军装的军官骑马过来,袁也烈厉声喝道:“站住!”那军官刚翻身下马,袁也烈就带着战士一拥而上,下了他的枪,然后让副官把“俘虏”押进营房,并向指挥部报告。不一会儿,副官慌忙跑来报告,说周恩来告诉他,刚才抓的军官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朱德。“什么?糟糕!”袁也烈连忙跑去“请罪”。朱德哈哈大笑,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夸奖说:“你警惕性还蛮高的嘛!”三人相视,发出朗朗的笑声。
牢狱生涯,坚贞不屈
1931年2月3日,袁也烈在广东乳源县梅花村的战斗中身负重伤。随后,他化名袁映吾赴上海养伤。5月15日深夜,一批英国巡捕突然闯入他的住所,搜出党内文件24份,袁也烈和同在学习党内文件的桂仰之被捕。在押解途中,袁也烈机警地告诉桂仰之,敌人审讯时只说文件是袁映吾的,别的什么都不要承认。敌人接连毒打拷问,袁也烈始终坚守秘密。凶狠的敌人当即把袁也烈打翻在地,拖进刑讯室,上电刑、坐老虎凳,妄图逼迫袁也烈屈服。但袁也烈咬紧牙关,始终没有暴露自己和同志们的身份。最后,敌人以“危害民国”的罪名,由国民党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于6月29日判处袁也烈有期徒刑5年,关进提篮桥监狱。1932年7月26日,国民党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依照大赦条例,将袁也烈徒刑5年减至3年零4个月。
上一篇:柳冠中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