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薛沛建(薛沛建文广)
海口,农民,乡村薛沛建(薛沛建文广)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薛沛建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薛沛建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海南日报记者 郭萃
对于农民来说,常用的农具有什么?传统的锄头、耙子?抑或是犁地机、拖拉机等现代机械?信息化的时代,在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的农业新图景里,农民手里多了一个“新农具”——赋予“三农”服务功能的手机。
当前,海口以新坡镇为试点,以“海口农民”App为乡村信息化的载体,富集新闻资讯、政策文件、技术服务、电商对接、招聘就业、乡村旅游等40项服务,打通信息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
通过手机平台,农户与市场实现无障碍对接,在农副产品销售、远程教育、就业等生产和生活领域享受到了信息化的便利。
新坡镇的乡村信息化探索究竟成效如何?信息化进村入户还面临哪些困难?未来乡村信息化建设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海口农民”App发起人薛沛建正在介绍项目进展情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一个志愿者的乡村实践
打造手机信息服务平台,补齐信息入村“最后一公里”
如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如何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如何让农民第一时间掌握政策动态与市场信息?如何让农村与更大的市场共享资源?2021年2月5日,一款手机App“海口农民”上线试运营,开设农村新闻资讯、政策智配、农技问答、电商平台、村务信息、金融服务、就业招聘、乡村旅游等30余项服务。海口以新坡镇为试点,探索用信息化的方式,解决上述难题。
新坡镇文丰村村民周汝光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3月2日这天,他接到了一个咨询电话,有客户想了解他家的圣女果和泡椒的种植情况,并希望预约购买。
从未见过面的买家,如何知道自己的电话?原来是周汝光在“海口农民”App上公开了自己的种植信息和联系方式,“这为我们农产品的销售打开了线上渠道,我们也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按订单种植,避免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从乡村信息化中受益的,不仅是单个农户,更大的市场主体与更多的订单需求纷纷找上了新坡镇。
“我们经过研究同意批量采购新坡的瓜菜,价格合适的话还会调配全国市场,请你们尽快协调新坡的农户和农业企业拿出产品清单。”2021年春节刚过,互联网电商平台盒马鲜生总部的电话就打到了“海口农民”App发起者、来自上海的乡村振兴工作志愿者薛沛建的手机上。
“目前美团团购、上海江桥批发市场、上海高校后勤服务公司已与新坡镇达成承诺,定期批量采购新坡镇的蔬菜产品。如上海高校后勤服务公司与江桥市场,已开始购买海口的泡椒。此外,海供乐农、鲜优惠等多个海南本地电商平台和社区团购平台,也开始上架销售新坡镇仁南村蘑菇基地生产的小姬菇。”“海口农民”平台负责人介绍道。
为何这些大企业、大平台纷纷关注起新坡镇的农副产品?这还得从“海口农民”App背后的故事说起。
在“海口农民”App推出之前,薛沛建不计报酬,带领团队在新坡镇进行了3个月的调研。在了解农民、农村干部、乡村企业家等群体的需求后,薛沛建认为,乡村要加快信息化进程,就要抓好载体建设,“要把信息化的各种功能赋予农民的手机,让手机成为信息化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的落脚点,同时还要以服务农民为中心,吸引社会力量主动参与信息化进村入户的各项工程。”
基于新坡镇的实际情况,薛沛建团队将自己的基础调研与上海中产三六五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农民云”平台结合,开发出“海口农民”手机App。其功能不仅有拓展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还涵盖了招聘就业、乡村旅游、教学培训与远程医疗等多种生活服务功能。
仁里村村民吴成聪就通过“海口农民”App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成为海口某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销售员。“春节前夕,我看到‘海口农民’平台发布的招聘信息,就联系了招工单位参加了面试。”吴成聪说,新工作不仅环境好,待遇也不错,“试用期工资就有3000元。”
“海口农民”App内还开设了线上教学系统,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团队成为首个入驻系统的远程教培团队。
3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课在新坡中心小学举行:一部手机连接着电视屏幕,屏幕里是华东师大校友、著名书法家周斌,屏幕外的会议室里,则坐着新坡中心小学的学生。
“我们还会定期通过‘海口农民’App线上教学系统,对新坡中心小学教师开展数学、英语教学培训,还要开展振兴乡村、提升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改革工程。”华东师大副校长戴立益表示,通过“海口农民”平台的远程培训,如在新坡镇试点提升教学质量见成效,以后可在海口乡村学校推广。
手机应用软件的乡村信息化探索,为新坡镇的农业、农村和农民赋予了更多便利。“信息进村入户是当前乡村振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各级部门尤其是农村基层干部,要全力支持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探索实践,走出一条以信息化振兴乡村、服务农民的新路。”新坡镇镇长陈树福表示。
3月17日,华东师大校友、书法家周斌通过手机软件,为新坡中心小学的同学带来一堂远程书法课。海南日报记者 李天平 摄
渴望改变的农村与农民
农民获取信息意愿迫切,数字乡村建设被写进“十四五”规划纲要
当前,在国内多数农村,信息化程度仍偏低。
“乡村信息化普及推广的欠缺,使得供需市场间长期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薛沛建说,比如,农民要销售自家的农产品,通常是等着别人来收购,较为被动,“很多农民都希望拓展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持续增加收入,农村地区的干部群众盼望信息化进村入户的心情十分迫切。”
乡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农民的迫切心愿,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立涉农信息普惠服务机制,推动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
如何把中央政策落到实处,推动信息化与数字乡村建设、农民增收等目标融合创新?在新坡镇的乡村信息化探索中,在手机应用软件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的背后,农村大数据的重要日益凸显。
“新坡镇农村调研实践表明,农村数据是农业生产的定位仪、农业市场的导航灯和农业管理的指挥棒,通过运用大数据推进农产品供给侧与需求侧的结构改革,可以引导农民合理生产经营,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薛沛建说。
为此,新坡镇打造了自己的村级数据库——新坡数据库,其中收集整理了新坡镇土地流转、电商购销、人口就业、学生教育、每日蔬菜生猪信息等385项与农村生产生活相关的数据。
数据库建立起来了,该如何确保其中每一项数据信息准确、更新及时?这些后续维护工作,可以交由农村信息员来完成。这是一个新岗位。农村信息员不仅需要定期采集、更新乡村各类数据,还是农民使用信息化工具的指导员、电商收购农副产品以及农业科技下乡的协调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