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朱兰质量手册(朱兰质量手册电子版)
质量,产品,用户朱兰质量手册(朱兰质量手册电子版)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朱兰质量手册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朱兰质量手册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质量是离时代最近的回声国产品牌这几年的崛起,成为一种引入瞩目的现象,无论是高价的元气森林气泡饮料,还是盲盒惊喜的泡泡玛特,或者是二手保价值很高的陀曼滚齿机,都在各自领域掀起了惊奇一幕。它们与众不同的质量观,让人重新思考质量这样一个“百年老汤”的命题。质量是一幅《蒙娜丽莎》画作,人人叫好,但各自品味却各有不同。而质量的定义,则也在一直变化。
2014年出版的《朱兰质量手册》6.0版简明扼要地将质量总结为两个要点:质量是由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来定义的,而特征和无缺陷是满意度的两个主要决定因素。产品特征,会影响销售收入;无缺陷,则影响成本。这种简洁,给人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它以一种经营者所喜欢的语言——钱,进行了描述。这也正是克劳士比在《质量免费》一书中所提到的,“管理者只懂得一种语言,那就是金钱”。
但是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全面进入强买方时代,这两个维度,开始显得有点苍白。因为用户的心理体验,开始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快速发展的工业时代,已经来不及等待新质量的定义,许多现象级产品已经开始冲出来。心理感官所强化的体验质量,正在朱兰手册所定义的质量两维度之外,形成第三个不可忽略的维度,以至于它要独立门户。
重新发明轮子新国货现象,就是在看似红海市场中,找到一片蓝海。看上去,他们更像是重新定义了一个最普通的产品。“重新”就是强化“体验因素”(也是用户心中的质量),让原来习以为常的产品重焕容颜,让人耳目一新,使用愉快。这是新国货的典型现象。
元气森林采用了一种全新的质量战略,成本被踩在脚底下。最初,元气森林也是根据传统定位策略,进行战略选择。当时瞄准的是可口可乐 3.5元,元气森林卖到4元,成本大约是0.5元,而渠道和终端则各自抽成30%。听上去是无懈可击的定位策略,但这种成本做出来的产品,员工自己都不想喝。最后,已经生产了价值500万元的产品,全部都销毁。
定位理论不错,但产品却不灵。背后根本的原因,就是“用户体验思维”不足。一大堆成本、交付等传统框框,限制了创新的思路。无论是战略考量,还是质量思维,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理论产物。用这样过时的土枪土炮旧武器,来面向Z世代的新消费者,是很难赢得芳心的。
于是元气森林,决定从体验开始。主持产品开发的人员,不考虑任何成本等,尽可能用好的材料,做一款自己喜欢喝的饮料。在这种超级体验的驱动下,元气森林在行业率先采用了非常接近糖味的甜味剂。它的成本比传统的阿斯巴甜,要贵50倍,果汁气泡的糖分99%都是来自果汁。体验被放到统领的位置,而成本则被放在后面。所有产品在上市之前,产品人员和销售人员都不知道产品成本是多少,直到上市之后的两三个月,才有财务人员告诉他们成本和毛利。
这种以体验质量入手的战略,使得元气森林的气泡类饮料迅速成为现象级产品。
另外一家新创公司贝医生,则对传统的牙刷进行了解剖。中国的牙刷,一直就是以刷白为理念,硬刷丝成为根深蒂固的标配。在扬州杭集镇,占据国内80%生产份额的牙刷之乡,在牙刷上的竞争基本停留在造型、颜色、成本等方面。这家入道不深的牙刷新兵,则从护理健康概念入手,抓住现代口腔护理关键:齿龈间的清洗。它重新定义了一把牙刷的体验,刷丝要既硬且软,硬度足以深入齿龈而不倒,软度则足以用力摩擦而舒适。而牙刷把,也基于美学设计,将重点放到了从没有人注意的注塑封口:以前每个牙刷都留有这一个肚脐般的硬痕,那是塑料挤塑的最后收口。牙刷丝的植入方式,也做了改良,让刷丝可以更好地站立不倒。从刷丝和牙刷把开始入手,两者都基于体验质量,将顾客刷牙时候的真实感受,放到一个企业的头等要务之上。
谁会有这样的心思?体验质量,居然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的战略。这家牙刷公司的创始人,正是来自联想的设计师。而元气森林的产品设计师,则是来自游戏界出身。不妨说,他们将全新的体验,带入到了最普通不过的产品。体验惊奇,回报惊喜。大开脑洞的设计师们,与大喜过望的消费者,两者以体验相连,完成了美好的邂逅。
以高质量而著称的日本家电、手机为何衰败?某种意义上讲,它们错误地留在了传统质量的时代。传统上质量要求一致好、能好,让日本制造精益求精,形成了一种“质量过剩”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有些精细化甚至已经到内卷级了。
手机是快消品,不过一年到两年的生命周期,当手机部件表现仍然稳定的时候,喜新厌旧的用户已经开始更换新的手机。产品寿命,再也等不到寿终正寝。而中国手机制造,则抓住了用户体验质量的心理,加速了产品的迭代发展。根据《日经新闻报道》,小米5G手机的迭代速度,实在太快。在2021年4月的时候,比半年前的成本已经降低了40%。这让日本人觉得匪夷所思。而电视机在进入互联网电视时代之后,则更加着重于内容和更新换代。这让固守规格、尺寸等传统质量的日本家电一筹莫展。日本电视,从来就没有进入互联网赛道。这两大类产品,基本都是败在韩国和中国的手下。用户心理的变化,形成了不一样的质量冲击。这是日本制造颇为不适的地方。
实际上,日本制造更早地就应该接受这个教训。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存储器基本是日本一统天下,占据全球80%以上的份额。但日本制造是如此执着于可靠和长期质量,工艺精益求精给产品成本带来很大的负担,而完全忽视了当时电脑按照摩尔定律高速发展的趋势。电脑的寿命只有2-3年的周期,保证十年质量的存储芯片的意义又何在?追求技术指标上的质量,自然导致成本过高,反而成为对日本半导体制造的一种损害。六家芯片巨头,在合并、合资的挣扎中,逐渐退出了这个市场。只有东芝的存储芯片资产几经腾挪,勉强存活下来,但股权已经更改,名字也改成了铠侠。
用户星球的崛起人们越来越注意到,社会心理学、人口学等看上去过于宏观的走向,会影响到大大小小的企业战略走向。人口结构变化,就是不容易为人感知,但却是深刻影响制造业的因素之一。
1995年以后出生的年轻人,一般被称为Z世代。Z世代消费者,羽翼渐丰正在成为消费主力。除了房子、豪车等大宗商品,其他各类消费品都在吸引他们的眼睛。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受信息的碎片化。Z世代小时候经历了互联网(2001年),在10岁开始接触移动互联网,是一批云原生居民。他们跟社交媒体的关系,已经是天生的鱼水之交。这些消费者更在意的是意见领袖和社群喇叭。
那些经历了物质贫乏而进入新时代的人,往往对大品牌更有迷恋感。而现在,Z世代消费者是见招拆招、浑身有理,对于几十年传统的老品牌、大品牌,再也没有了往日的敬意。
上一篇:夏鸥(夏鸥by两英寻)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