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思想潮(思想潮网)
都是,小王,的人思想潮(思想潮网)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思想潮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思想潮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现代人有个困境,觉得不幸福,很焦虑。于是很多心灵导师跑出来呼唤:活在当下,找到自己。言下之意,人们把自己弄丢了。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人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有其必然吗?变成现在这样,有什么好处?从古到今,有没有一条发展逻辑线呢?
问一个问题:人现在的生活,是在往好的方面发展吗?文末给出我的答案。
根据现代生物学的结论,生物进化大致表现为下图:
图片引自“百度百科”中“物种进化”词条
从原核细胞到真核细胞,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多细胞到猿人,智人,一路走来,都是伴随着环境的一步步恶化。所有的变化,都是因为生存环境恶化才有意义,变化才成了进化。
打个比方,在你的身边如果出现一个“两个头的人”,大家肯定认为是个怪物。但如果两个头的人,更有生存优势,那就会得到强化,以后的人长两个脑袋是主流。
有句古话说:穷则变,变则通。穷不仅仅指没有钱,而是泛指没有活路了。
生命的主旋律是:忍与能。
忍字头上一把刀
什么叫忍?既来之,则安之。在宇宙里面,人的渺小超出你的想像,人之出生充满着无可奈何。忍受是人的本能,用老子的话说,叫“安时”。忍受的本质是臣服,是接受这种等级规则。
当然,除了忍受,你还可以逃离,前提是有地方可以逃,你得看到逃的希望与美好,故事讲得好,才有人愿意跟你走。
还有一种“逃离”叫“造反”,推翻现有的系统。是小系统,你没法把太阳炸掉。
还有一种改变派,改变自己位置,或者改变一些系统的规则,这是“能”。
能从熊,具有攻击力量
所以,生活就是忍和能的交替作用。当这种忍与能的需要量,超出人心的承受范围,人就处于持续的焦躁不安中。忍不够,能来凑。能不够,忍来凑。忍与能俱佳,是生存大师。
人心的承受范围是什么?是自我的设定。
于是心灵导师跑出来,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同志们,要活在当下。”
动物需要提倡“活在当下”吗?
答案是不需要,因为动物每时每刻都是“活在当下”。动物的忍与能,都是本能,都是基因与基因突变。动物偶尔也会有焦虑,但这种焦虑源于持续的亡威胁。其他情形下都是简单直接,打不赢就跑,打得赢就干。实在没办法了,就等,不会像人一样,回忆过去,感叹命运,一万个念头草泥马。
那么,人跟动物的差别在哪里?人现在的这种困境,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吗?
事实上,这种情绪上的游离感,是智力发展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大脑皮层开始形成,人开始有了记忆,记忆产生比较计算,计算产生超出之前的“能力”。
想像一下,动物时代,行动的决策来源于本能,而本能的第一条是:适应环境,即,基因是延续了个体与环境的相处之道。
人与之不同,欲望一个接着一个,思考者的立场,容易把人与环境对立起来,想方设计调用环境的资源,来满足欲望,解决压力。
智力情境下,忍是下降的。人越“能”,忍越下降。于是,人活在了他处,而不是当下。
这也是为什么,老子提倡“少思寡欲”、“绝圣弃智”的原因。其本质,就是现代讲的“活在当下”,不用机心,这是对“过度用智”的纠正。
可能要问,这种纠正有用吗?
有没有用,得看现在的情况的严重。事物到了一个极端,自然会反向运动。当这种社会的焦虑变得无法承受,自然会出现一种思想潮,促进三观地进化。社会的发展,从来不是以个别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超过一定比例的人,感觉“用智”所带来的收益,远远少于其带来的负担,自然,会出现反智的潮流,老子讲的“小国寡民”不是幻想,到那时,不用智,是更流行的生活方式,只是现在还没到那个时机。
目前而言,用智的红利,还没有消耗完,所以用智更容易给人带来幸福感。人们嘴上说着:“平淡是福”,当有机会变得与众不同时,没几个人忍心放弃的。我敢说,如果亿万财富放在你面前,你一心不动,那才叫放下。
习惯于用智来思考行事,很容易忘记自己的位置,忘记自己属于哪个系统。
你看我们的军队系统,有很多规矩,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这都是训练“忍”,因为个人的忍,才有团队的能。这是活在当下的生动例子。
当然,你去看老美的军队,相比较而言,纪律比我们要求没那么严,只是相对而言。他们所倡导的自由,是能的表达。同时,他们的英雄主义,是跟集体荣誉与身份感(精神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的,能与忍形成了闭环。先进的技术,增强了战士的忍的能力。
如果是其他国家的部队,搞成老美这种自由主义,肯定没有战斗力。
所以,美国当兵的退役后,容易给社会带来动乱,脱离了战士的身份,忍不足的弊端出现了。相反,我们退役的战士,政治觉悟整体高于美国。
所以,发展能与发展忍,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于,系统需要什么样的搭配比例。
就个体而言,什么叫“活在当下”,做事有成就感,有归属感,觉得时间有意义。
就国家而言,“活在当下”怎么表达,国家要生存发展,国家利益先行,尽量兼顾民众的感官,尽量统一个人与国家的利益。
怎么操作,方法论是什么?有实力就发展能,用拳头获得发生存权。没有“能”,就发展“忍”,韩信能忍胯下之辱。
在学习“活在当下”的地程,就是自己与自己和解的过程。
两个人打架,要么小明打败小王;要么小王打败小明;要么打个不输不赢;要么两败俱伤;要么在打的过程两人都变强,然后一起把小强打败了。不管怎样,最后都会达到一个平衡。小明打败了小王,小明做老大,小王忍着做老小,一起凑合过日子,这也是一种当下。
回应文首的问题:人类发展到现在,是进步了吗?
我的回答是:不能说是进步,只能说,幸运的是“人还活着”。人走到今天这一步,具有必然,有着深重的无可奈何。不以道德批判为转移,嘴上说不要,心里很诚实,这种现象比比皆是。
如果你忍得太多了,发展你的“能”,就是当下。
如果你用智过多,学学“忍”,这也是当下。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李德亭(李德亭)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