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英荷(英荷海战)
荷兰,英国,战争英荷(英荷海战)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英荷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英荷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西方政治家眼中,总有一个绕不过去的“修昔底德陷阱”。
它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威胁到老霸主,而老霸主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于是战争不可避免。
这一说法源自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因此得名。说白了,其实就是咱们中国人常讲的“一山不容二虎”,不然就要“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修昔底德雕像
历史上,像英国联合普鲁士,与法国争夺北美和欧陆霸权的七年战争,德国立国之战的普法战争,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英法与沙俄的克里米亚战争,乃至两次世界大战,似乎都可以用这一理论来溯源。
这里有个规律,大国争霸中,英国似乎从来没败过。难怪土耳其“国父”凯末尔在临终前,要反复叮嘱后人:
英国人从来就没有在战争中输过,如果爆发新的战争,土耳其切勿成为英国的敌人。
那么问题来了——
英国又是踩着谁的肩膀,爬上了霸主的宝座?
当年那场世界霸权的更迭,对今天,又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01 世界霸主纵横四海15世纪、16世纪的人类地理大发现之前,是不存在“世界霸权”一说的。那些伟大的帝国,罗马、中华、孔雀、阿拉伯……充其量,只在各自文明区域内一统江山,人类历史上从没出现过一个世界大国。
第一批的世界大国,是引领了大航海时代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它们甚至在1494年,通过“教皇子午线”瓜分了地球。
教皇子午线中分世界
但之后的17世纪,则是荷兰的世纪——
1603年,荷兰海军在爪哇击败西班牙;
1605年、1606年两次击败葡萄牙,抢下盛产香料的帝汶岛;
1640年、1642年,从葡萄牙手中分别夺得世界海路咽喉:马六甲和南非好望角。
1619年,荷兰兴建巴达维亚城(今印尼雅加达)作为东方殖民据点,后逐渐控制苏门答腊、锡兰(今斯里兰卡)、苏拉威西,1624年“红毛鬼”侵占中国台湾,1642年进入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巴达维亚基地平面图
在美洲,1621年荷兰成立西印度公司,在南美占据圭亚那,在北美占据了哈德逊河流域和曼哈顿岛,建立新阿姆斯特丹(今美国纽约)作为殖民据点,在加勒比地区,与法国展开激烈争夺。
一时间,荷兰的军事和殖民基地遍及全球,与今天的灯塔国一样,几乎控制着全世界的制海权——
1637年,荷制“海上君主”号战舰,排水量高达1500吨,三层甲板,配置100门大炮,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核动力航母。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萨尔丹造船厂甚至扬言,只要提前两个月下订单,届时就可以每周一艘的速度,批量产出军舰。
荷兰战舰
全盛时期,荷兰拥有商船16000多艘,且造价只有英国同类舰船的一半。1670年时,荷兰全国的船舶总吨位,相当于英、法、西班牙、葡萄牙四大国的总和。这样压倒的实力对比,放在今天,您觉得眼熟吗?
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股份公司、股票交易所、股票经纪人、由商业银行发行信用货币、现代信贷制度……都是首创于荷兰。
荷兰东印度公司徽章
当年,荷兰就是整个世界的贸易中心、金融中心、航运中心,阿姆斯特丹是那个时代的纽约曼哈顿。
恩格斯说,荷兰是“17世纪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
马克思说,荷兰“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
总之,荷兰像极了今天的某国。
按照“修昔底德陷阱”,下一局,谁来挑战它呢?
02 冷战——热战——贸易战最近两百多年,盎格鲁撒克逊人稳居世界霸权顶端,但在当年,他们也有“贼挨打”的时候。
1619年,荷兰人攻击了英国在印尼的贸易据点,强迫英国签订协议,将东方的香料贸易分为三份,荷兰独占其二。1623年,荷兰清理印尼马鲁古群岛的英国势力,十余名英国人被杀,史称“安布亚娜屠杀”。
在波罗的海、西非和地中海,荷兰商人处处抢生意,排挤英国人。最蹬鼻子上脸的,是荷兰在英国近海捕捞鲱鱼,转手又卖给英国人。这在今天,可是灯塔国都不敢对东方大国做的事情。
英国“护国公”克伦威尔
历史上的大国崛起,往往都要经过强势政治人物的强力集权阶段。1649年克伦威尔领导英国成立共和国,处了国王查理一世,大权独揽,几年后自任“护国公”。他对内平定了苏格兰、爱尔兰,一统河山,对外颁布了著名的《航海条例》,展开对荷兰的贸易战。
条例中最关键的内容,就是规定一切输入英国的货物,或是在英属殖民地之间运送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荷兰号称“海上马车夫”,自己国内市场狭小,就是凭借坚船利炮,转手做全球航运和经贸生意的,英国人釜底抽薪,说今后网购,必须自驾车、自提货,那快递小哥岂不都要饿?
一言不合拔刀相向。1652年,第一次英荷战争爆发。史料显示,挑起战端的居然是弱小的英国一方,不过历史也证明,英国人赌对了。
荷兰一上来就犯了战略错误,因为要维持全球霸权,它不能集中全力应敌,即使在欧洲战场,也分兵在多佛海峡和地中海两线作战。英国丧失了地中海地区的全部贸易,但集中力量围剿多佛海峡航路上的荷兰商船,重创荷兰经济。
多佛海峡示意图
从执政初期开始,克伦威尔就举全国之力发展海军,将全部的关税收入和大部分出卖土地的收益都划拨给海军,从1650年开始,每年新下水的战舰都在10艘以上,到1654年,英国已经有了140艘军舰。虽然当时的战局是互有胜负,但英荷间的力量差距已经在急剧拉近。
1654年4月,急切盼望“和气生财”的荷兰人,和英国签订了《威斯敏斯特合约》,承认了英国在东印度群岛一带的贸易权,赔款27万英镑,还割让了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一百多年后,拿破仑大帝就在英国人的监禁下,在这座岛上。
南大西洋孤岛:圣赫勒拿
看得出来,双方都不太满意,合约墨迹未干,就各自回家磨刀去了……
03 从炮击伦敦到水淹七军事实上,《航海条例》并非一成不变,英国连续在1662、1663、1670、1673年,做过四次修订,一次比一次更严苛,自家垄断经营,严禁荷兰染指的货品名录逐年递增:烟草、靛蓝、棉花、羊毛、生姜、染料木、海军用品、麻、大米、糖蜜、海狸皮、铜矿石……简直就是今天大国贸易战的翻版。
1664年英国侵占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阿姆斯特丹,随即改名纽约,同年进攻荷属西非,企图夺取一本万利的象牙和奴隶生意,荷兰奋起反击,第二次英荷战争爆发。
英荷海上交锋
此时的荷兰,仍然是世界第一大国,早就磨刀霍霍要复仇;英国那边却经历了克伦威尔去世,查理二世复辟的乱局,尤其查理二世人称“快活王”,贪图享乐武备松弛。这一战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战争期间,荷兰人做到了日后连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想做而不能的事情。1667年6月,名将勒伊特利用涨潮的机会,率领舰队,溯泰晤士河而上,直杀英国本土。荷兰人攻陷英军炮台,火烧或俘虏英军舰只,劫掠数吨黄金和木材,最后炮击伦敦,又安然返航。
上一篇:gcc认证(gcc认证范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