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资本家(资本家的本质)
牛奶,美国,农民资本家(资本家的本质)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资本家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资本家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曾经有一种说法,在1929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中,资本家宁愿牛奶倒掉也不让穷人喝;很多人就此痛斥资本家的贪婪,并哀叹穷人们太可怜。
那么,事实到底如何?首先倒掉牛奶的肯定不是资本家,而是饲养奶牛的人,资本家是不会从事这样的劳动的。
其次,当他们倒牛奶的时候,牛奶的价格是白菜价,几乎一文不值,多数人是喝得起牛奶的。
那些养奶牛的人不是不给穷人喝,如果距离奶牛场近的话,是可以喝的,扔掉跟让人喝没有区别。如果距离远,穷人肯定喝不到,因为奶农和穷人都承担不起运费。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拿中国的果农和菜农跟做一下比较。
蒜薹,是一种深受欢迎的蔬菜;相比种植粮食作物,蒜薹收益较高,所以农民往往喜欢种植。
蒜薹价格高的时候,每斤能买到5块钱以上;因此农民们趋之若鹜,纷纷种植。
但是如此一来,供大于求,价格直线下跌,每斤几毛,甚至分钱一斤。
很多人不知道,蒜薹要一根一根抽,需要雇人投入巨大的人力。一般来说每斤需要一元钱。
因为一个劳动力,每天最多能抽一百斤左右,跟他打工的工资标准相符,报酬低的话没有人干。
蒜薹是季节的蔬菜,菜农种植很多,自己干显然忙不过来。
但是当收购价落到每斤八毛钱的时候,如果你是菜农你会怎么办?只能含泪用机器将蒜薹掩埋在土地里,别无选择;这样还能增加土地的养分。
无独有偶,有一年大葱价格几毛钱一斤的时候,不少农民宁愿将它掩埋在地里,也不去卖;因为出售还不够人工费。
大葱和蒜薹丢在地里坏掉的时候,如果你去地里弄,农民们是不会拒绝的。
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在这种情况下,菜市场的批发商和零售商是不会把蒜薹和大葱扔掉的,因为无论菜农是否赚钱,他们的利润永远有保证。
这就好比猪肉卖三十元一斤的时候,批发、零售商赚钱很多;猪肉卖五块钱一斤,养殖户血本无归,想要跳楼的时候,中间商和终端商赚取的利润分文不少是一样的。
当一种农产品供过于求卖不出去,受伤的永远是农民;血本无归的时候,他们只能忍痛扔掉。此刻他们的心情是沉痛的,或者说心在流血,是一种无奈。
不过美国的奶农倒掉牛奶,不仅仅是一种无奈,而是他们跟批发商的一场博弈,跟的一种抗争。当我们了解“资本家”倒牛奶来龙去脉,就会改变“资本家”唯利是图、为富不仁的观点;而且还会从中受到启发。
美国奶农倒牛奶的事情,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在此之前,美国经济蓬勃发展,刚刚经历了"柯立芝繁荣",用中国人的话说是美国当时进入了盛世。
众所周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依靠自己“中立国”的有利地位,大发能源和军火财,赚了个盆满钵满,从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
而英,法,德等欧洲列强刚经历战争,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给美国的经济势力向外扩张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
美国通过技术革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空前提高。
在此情况下,美国迅速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不但政治地位空前提高,经济地位也独一无二。
这一时期,正好是柯立芝担任总统期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美国的债务国到了偿还高峰期,他们对美国的进口减少,美国出口大受影响,经济遭受重创,股市持续低迷,由此引发了全球经济滑坡,进入大萧条。
经济大萧条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各行各业都受到冲击,美国工人收入增长缓慢,购买力持续下降,农产品也出现了严重过剩,价格暴跌。
当时在美国,市场上100磅牛奶(约90市斤,约50袋)的售价在3.48美元左右,每袋售价在7美分。胡佛总统的家乡艾奥瓦州,1升(两袋)牛奶只能卖到2美分。
除了运费和包装费,以及经销商的利润,奶农实际得到的更少,根本不够本。
相比之下,美国其它商品下降幅度较小。
从1929年到1932年,美国农产品价格下降了将近百分之五十,而农民日常消费品的价格只下降了百分之三十。
在此情况下,美国农民收入降低,支出增加,生活水准直线下降,朝不保夕。
美国的农民,自然也包括奶农。
牛奶的用途分为两种,一种奶是高质量的,属于鲜奶,可以直接饮用。
但是鲜奶保质期非常短,一般只有一天左右;即使采用了巴氏消毒的鲜奶,保质期也只有7到15天。
因此当时的鲜奶,大多在本地销售。
牛奶还有一种用途,可以用来制作黄油和奶酪,做深加工;这样的话保质期长,可以送到路途遥远的大城市销售,销路较广。
当时的奶农分为两类,一类奶农成立了合作社,跟制作奶酪的奶制品公司签有合约,他们的鲜奶销路有保证;另外一类奶农,没有签约,主要靠卖饮用奶为生。
这样一来,奶农的处境也截然不同;那些加入了奶农合作社的奶农,牛奶有销路,日子不至于那么惨;没有加入合作社的奶农惨不忍睹。
牛奶卖价太低,成本都不够;不挤牛奶,牛就会因为乳房发炎而生病。挤出来的牛奶卖价太低,不够成本,卖越多赔钱越多。
所以挤出来的牛奶,只能忍痛倾倒在下水道和就非常艰难了。
即使这样,也难以长久坚持,因为饲养奶牛也是需要成本的;长此以往只能杀掉奶牛,喝西北风。
当时美国奶农最多的威斯康星洲,成百上千的奶农无法偿还贷款而破产,把赖以生存的土地都卖掉了。
其实在三十年代,倒牛奶的人不只是奶农,还有难以生存的农民;他们倒掉的有的是自己的牛奶,有的则是别人的牛奶。
倒掉自己牛奶的人自不必说,奶价太低,不够成本,只能忍痛倒掉。
倒掉别人牛奶的人有两种,一种人是奶农,没有加入大型合作社的奶农们。
自己的牛奶卖不上价格的奶农愤愤不平,希望通过倒掉别人牛奶,改变供过于求的局面,提高牛奶售价。
还有一种是穷困潦倒的以种植为主的农民,他们喝不起奶,生活举步维艰,倒掉别人的牛奶泄愤。
这些人倒掉的,大多是合作社运往大城市的牛奶。
他们手持武器走上交通要道,在半道上设置路障拦住拉奶车,拦截并倒掉车上的牛奶,不让牛奶运往大城市;有的甚至直接冲进乳品厂,将人家的桶里面的奶倒掉。
比如1933年,在威斯康星州,愤怒的农民冲进乳品厂,将3.4万磅牛奶掀翻在地。
1934年1月,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上千奶农封锁了公路,通过“拦路倒奶”,倾倒了超过10万磅其他奶农的牛奶。加利福尼亚州、威斯康星州、爱荷华州也发生过同样的类似倒奶事件。
这还不算,他们还把汽油倒进牛奶桶中以示抗议。更有甚者,有的农民还袭击运送牛奶的列车,拆毁那里的铁路。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