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6西格玛管理(6西格玛管理培训资料)
六西格玛,组织,黑带6西格玛管理(6西格玛管理培训资料)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 定义顾客需求(Define)
确定目标为:以降低中间轧废提高正品率和成材率,快速向用户交付产品,提高用户满意度,攻关目标值为:正品率由<93%提高到>96%。(合格率提升到>99.45%的水平)
(2) 评估当前绩效(Measure)
大型厂搜集了2003年高线轧钢废钢支数,并针对工艺废钢和设备废钢进行了分类统计如下表:
表4.2 大型厂2003年高线轧钢废品统计表
对现状评估如下:
抽样次数 正品数 正品率(%) 每百万次产品缺陷次数DPMO 合格率(%) σ绩效值
333344 307543 92.26 220016 99.01 3.21σ
由上表中的数据得知,高线一级品率的σ绩效值为3.21σ,属于中间层次的σ绩效值,亦说明在高线提高成材率上我们有许多的工作可以做,用户的满意度可以进一步的提高。从上表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设备因素所造成的废钢是次要的,占34%。而主要的是工艺因素废钢,占72%。为此,大型厂应用六西格玛管理确定:以降低工艺因素的中间轧废作为提高一级品率和成材率的优先次序予以解决,攻关目标值为:正品率由<93%提高到>96%。(合格率提升到>99.45%的水平)
(3) 原因分析(Analyze)
A 由于人员的经常变动,操作水平的参差不齐,加上工作态度不认真,责任心不强,是造成堆钢的根本原因。
B 操作人员导卫安装方法不当,造成导卫磨损严重或搭铁,而又不能及时发现处理,是造成堆钢的又一大问题。
C 操作人员在设置辊缝时不正确。后果是:辊缝大,轧件尺寸大,进口导卫损坏,堆钢;辊缝小,轧件尺寸偏小,下一机架进口导卫不能有效夹持倒坯堆钢,
D 轧件变形量增大,变形阻抗力随之增大,造成辊环局部温度快速增高而爆裂堆钢。
E 由于辊环的安装不正确,错辊,或者在轧制过程中卸压,也是导致堆钢的原因;冷却水中的夹杂,堵塞冷却水管,致使冷却强度降低导致辊环爆裂而堆钢;
F另外在设备上也有可能出现问题。比如:立式活套机构故障。侧活套进入口导轮的调整,油气润滑以及活套扫描仪(HMD)不正常也会导致堆钢;
(4) 改进措施(Improve)
A 实行竞争上岗制度,对岗位实施兼并和优化组合,组成工作上的互补。
B 严格实行经济责任制考核,落实分解责任到岗位到个人。.
C 推行和全面实施标准化作业,制定和完善工艺调整办法,纳入B标准管理。
D 在全线岗位推行生产过程控制, 落实公司工序控制点的检查。加强轧线各机架间变形量的控制,防止轧件变形阻力过大而堆钢。
E 推行全面设备点检制度落实。正确安装辊环。导卫及冷却水管,并在停机时着重检查。
F 长期培训计划,锻炼大工种作业能力,配合机动。电气人员对立式活套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工作状态完好。
表4.3 对策实施进程表
(5)控制实施(Control)
A 成立以车间主任为组长的培训小组,制订详实的培训计划,提高轧钢人员的技术水平。
B 车间技术人员加大对生产岗位的工艺纪律检查力度,保证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
C 落实上线的备品件的装配到位,导卫。水管。辊环质量符合轧线要求,完善统计台帐。
D 辊缝设置纳入综合管理,生产数据记录可查。
E 加强控制和抽检,保证活套工作正常。
F 实施全线生产过程控制,保证轧件走向顺畅。
2004年我们制定对策并严格按照实施后,取得了明显效果。下图是我们对2004年6月至12月废钢情况的统计。
表4.4 大型厂2004年6~12月份废品统计表
通过抽样,现状评估表:
抽样次数 正品件数 正品率(%) 每百万次产品缺陷次数DPMO合格率(%) σ绩效值
84837 81723 96.33 38130 99.47 4.87σ
(6)武钢大型厂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成效
(1) 由于6σ的成功应用实施,高线正品率由92.26%升到96.33%(合格率提升到>99.45%的水平),工艺废钢比率由72%下降到61%,绩效明显。
(2) 提高了高线设备的作业率和产品的成材率的质量指标的进一步提高,产能优势得以进一步提高。
(3) 质量指标的提升为我们的合同兑现和及时迅速交货提供了保障,给用户的满意度增加。
(4) 轧制废品的减少,使高线的生产成本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强,拓展了高线的市场占有率。
(5) 以顾客为中心的策略和持续的6σ管理法的应用改进,市场反应良好,顾客回头率提高,高线的订货量持续增长。
经济效率计算:
创造效益=直接效益+间接效益
直接效益=年产量(吨)×正品提高率×正材与废钢差价(元)
=700000×(96.33%-92.26%)×600
=1709.40万元
间接效益=废钢处理时间(按考核指标5小时/月*12月/年=60小时)×小时产量(吨/小时)×吨钢效益(元/吨)
间接效益=60×120×600=432万元
创造效益=1709.40+432=2141.4万元
武钢成功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实践体会
在实施六西格玛管理中应避免的认识上的误区
(1) 误区之一:只有优秀的组织才能成功地实施六西格玛管理
我国的许多组织在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方法时,普遍存在一种担忧:六西格玛管理是国外优秀组织采用的方法,而国内的组织科学管理基础薄弱,许多基础的管理工作都没有做好,不一定具备推行六西格玛管理的条件。存在这种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知道,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质量指标,它的核心思想是过程的优化,通过提高组织核心业务的过程能力,使过程的输出与顾客的期望之间的偏差降至最低,从而有效减少过程中因弥补缺陷而造成的成本和生产周期的损失,同时,显著地提高顾客满意度和组织的收益。因此,是否能够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管理与组织目前的质量水平关系不大,“只有优秀的组织才能成功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认识是不正确的。
不论是管理基础好的组织还是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的组织,也不论是大组织还是小组织,在推行六西格玛管理战略时,都需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构建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基础,使自己不断具备将六西格玛管理推向深入的条件。国内管理水平。质量水平较低的组织更应在总结优秀组织推行成功的经验的基础上,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给自己提供了一种自我升华的阶梯和机会。
(2) 误区之二: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关键在于统计技术的应用
我国组织在推行六西格玛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就是: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关键在于统计技术的应用,其结果是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变成了大规模的统计技术培训。诚然,由于我国质量管理发展的历程中,跨越了统计技术阶段,统计技术的应用成为组织的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无论在贯彻ISO9000标准还是在组织其它的质量改进活动中,许多组织都希望提高统计技术的应用水平。
六西格玛管理确实与统计技术的应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一种基于统计技术的过程和产品质量改进的方法,大量运用统计技术是其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统计技术就好像大黑带。黑带手中的显微镜,它可以帮助他们把工作重点放在问题的解决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关键在于统计技术的应用,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做好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策划工作。
上一篇:项目管理(项目管理类的课程)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