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无责任底薪真的会给吗(客服无责任底薪真的会给吗)
底薪,责任,劳动者无责任底薪真的会给吗(客服无责任底薪真的会给吗)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无责任底薪真的会给吗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无责任底薪真的会给吗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酝酿三年有余的《工资条例》迟迟难以出台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该条例酝酿的三个核心内容:工资增长保障机制、同工同酬制度和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似乎都忽视了同一个问题:责任底薪的存在。如果允许责任底薪的怪胎继续寄生,那么一线职工工资偏低、工资增长缓慢、底层工人被欠薪等问题都成了小巫见大巫。反过来说,廓清了责任底薪的相关问题,以上问题都有望迎刃而解。
无责任底薪为什么成了优惠
《工资条例》当然要对工资的发放进行规范,为工资保持在适当水平提供法律保障;然而,撇开工资的多少不说,仅仅以工资的发放形式来忽悠劳动者,就足以让《工资条例》的未来实施“出师未捷身先”;以无责任底薪作为“优待”员工的条件就是如此。统计数字表明,今年上半年寿险市场整体增幅有限,人力低迷是限制其业绩增长的重要因素。于是保险业纷纷以“无责任底薪”为优惠条件招徕新员工,类似于“无责任底薪+提成+……”的招聘广告屡屡见诸报端。太保推出的“无责底薪”方案是:新入业务员在正式上岗后,在满足考勤的条件下,一个月内完成28个课时的滚动培训,即可获得超过1000元的无责底薪。
所谓无责任底薪,是员工在即使没能完成用人单位所下达的任务指标时,也可以拿到该单位所承诺的最低薪水。它的“优惠”是相对于责任底薪而言的,而责任底薪是指:劳动者必须在当月完成用人单位所规定的任务指标,否则即使完成了相当的部分,只要还有差距,就没有薪水。当然,用人单位绝不会说这是白干,把这叫做积累;只不过在你下个月还不能完成指标时,还得继续“积累”下去。因为有责任底薪的存在,无责任底薪就成了天大的优惠,等于白给你钱。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无责任底薪是在为责任底薪作铺垫,而且发放时间有限,太保的无责底薪待遇只有一个月,太平洋寿险的新人无责任底薪也只发三个月。有限的时间过后,劳动者就被推上了责任底薪的战车。
如果说无责任底薪作为“优惠”是例外,那么这说明责任底薪普遍存在。据记者调查,在保险业的个险代理人中,有底薪的一般只占二到三成,大部分代理人是无底薪制。公开的数据显示,保险代理人的首年留存率为30%,2年留存率为15%.就平均数而言,中国保险代理人留存率比保险发达国家低2-3倍。留存率低就是人员流失多,于是保险业就不惜大“出血”,祭起了无责任底薪的优惠大旗,在不经意间向世人露出了责任底薪的软肋。除了保险领域,责任底薪在金融、投资、电子商务、咨询服务等领域都比较常见。在这种情况下,无责任底薪其实是诱饵,而且是人力低迷时的应急措施。在他们招募的人力相对充裕时,即使在必不可少的上岗培训期间,也要实行责任底薪,造成了初次分配中正常与不正常的错乱。
责任底薪在模糊工资属
责任底薪的质无疑是非法的,因为工资是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劳动关系双方的约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简单说来,员工付出了一定的劳动就理应得到一定的报酬。而责任底薪则由用人单位单方面规定的“责任”作为支付报酬的条件,不仅将劳动与报酬割裂了开来,并且用“底薪”这个伪观念逃离了最低工资的法定义务。依据《劳动法》第四十八条关于“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规定,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六条明确指出:在劳动合同中,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劳动者在未完成劳动定额或承包任务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条款不具有法律效力。责任底薪留下的劳动者可能会“白干”的潜台词,至少属于这种应当排除的情况。
从实际效果来看,责任底薪的实施,与传销有着惊人的相似。在去年年底太保“辞职门”中所折射出的疯狂“增员”和“自保件”,就说明了这个问题。2010年11月17日,太平洋“朝阳支公司”原代理人暴料:“进公司后,我们还要买一份自保件,每份保费不低于50元。公司告诉我们说这个是规矩,必须要买!过两个月,公司要求我们再买一份自保件,参加所谓的搬家荣誉宴,首期保费不得低于3000元。到这个时候,公司当初承诺的工资一分未得,我们已经付出了3700元左右”。不少保险代理人一旦做完自己亲人、朋友、同学的保单后,也就预示着要彻底离开了保险业。
责任底薪以责任绑架底薪,奥秘就是将市场风险完全推给劳动者,经营者坐享人口红利的盛宴。保险公司将“增员”和“销售”作为两大核心主题,他们的流水招聘策略实际上就是人海战术。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业绩迅速扩张的代价是大量地将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压榨一番之后,重新推向社会底层,往往使他们“净身”而去。于是社会收获的便是“马太效应”,即贫富两极分化的回报。一方面,与责任底薪相配套的自动离职规则,使得保险代理人的地位连农民工都不如(著名教授郝演苏概括)。只要劳动者连续一段时间(比如2个月)未能完成指标(出单),不管升到何种级别的“职位”也要出局,且不能享受任何续保佣金。也就是说,他们以前开发的客户后继缴费所产生的效益,完全由上级享有。与此相对应的另一方面是,保险公司的高管薪酬的节节攀升。除了中国平安总经理马明哲的天价年薪业内皆知,据2010年权重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中国平安执行董事张子欣2010年薪酬为税前1067万人民币,是目前所披露公司中首位年薪过千万的公司高管。
责任底薪为什么会被忽视
相对于同工不同酬而言,责任底薪在分配领域所表现出来的不公更为严重,而它为什么在《工资条例》的立法过程中没有像同工不同酬那样引起更多的关注?在责任底薪上下挣扎的人群多游离于体制的边缘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说难产的《工资条例》呼唤改革协调,那么在责任底薪问题上,能够参与协调的代表机构都很难找得到。
换句话说,责任底薪的存在是以被体制边缘化人群的大量存在为前提的,被体制边缘化人群的生存状态尚没有被具体的新体制所关注,他们的责任底薪难免会被忽视。中国保险网的数据表明,全国200多万保险营销人员中,拥有大专以上文凭的不到30%,大部分是高中或中专学历,并且保险知识普遍缺乏。也就是说,除了极少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属于被“忽悠”之外,责任底薪这种初次分配形式的存在,几乎是为被体制边缘化的人群量身定做的。被体制边缘化的人群主要是指被原有的体制淘汰后又没有被新的体制接纳,或者那些没有正式职业的人群,以及部分第二、第三代农民工。他们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得不到责任底薪时不至于马上没有饭吃,又有十分有限的人脉资源聊以利用。于是他们或者在投报无门时一试身手,或者在闲着也是闲着的心态中“被加盟”。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