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智慧城市(智慧城市ppt)
城市,智慧,中国智慧城市(智慧城市ppt)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此后,相关部委开始相应出台具体领域的细化政策。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国家对智慧城市重视程度的加深,主管单位和重点城市培育方式也相应发生变化。
初级智慧城市探索阶段(2012~2015)采用‘广泛培育’的发展方式,鼓励全国各地积极试点,较少国家层面支持政策,由住建部担任主导和牵头单位。
新型智慧城市推进阶段(2016~至今)发展方式向“去粗取精”转变,国家层面支持政策陆续出台,细分领域政策逐渐登场,明确由发改委和中共中央网信办为主管和牵头单位。
随着智慧城市的认识逐渐升级,智慧城市的定义逐渐得到发展,新型智慧城市的内涵更丰富。
新型智慧城市战略提出后,中国智慧城市试点和建设呈现出分级建设、多点开花、提质增效的发展趋势。在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的城市和地区中,大多分布在环渤海沿岸和长三角城市群。
各个主要城市呈现不一样的特色:北京打造大数据+智能经济,推动首都信息化和物联网发展;杭州则是城市数据大脑2.0+智能经济,推进云计算与大数据产业中心,此外智慧交通调度公交车辆;广州则是推动智慧交通发展,并实施了“数字教育城”工程;深圳城市安防项目全面布局,智慧交通打造示范路;重庆则是信息化+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覆盖。
▲ 城市大数据平台建设情况(来源:中国信通院)
目前,第一梯队的智慧城市建设包含深圳、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苏州、武汉、天津、南京和成都;第二梯队的包含青岛、重庆、宁波、郑州、长沙、无锡、济南、长春;第三梯队则包含贵阳、石家庄、厦门、福州、大连、沈阳、盐城、哈尔滨。
总体来看,智慧城市的发展与经济水平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但也不乏智慧城市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
智慧城市产业链智慧城市包括各种“智慧”解决方案:智慧电力、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金融等,因此其也有漫长而复杂的产业链。
按照艾瑞咨询研究院的分类,智慧城市产业图谱可以分为5层,分别是:
1)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层:包含太极股份、神州数码、浪潮、中电科等厂商;
2)感知与通信层:包含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兴、大唐电信等厂商;
3)平台与基础设施层:包含阿里云、平安科技、新华三、中科曙光、太极股份等;
4)城市计算层:包含京东数科、阿里云、腾讯云、百度云、科大讯飞、平安科技等;
5)细分场景应用层:千方科技、海康威视、佳都科技、新中安、易华录等。
▲ 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图谱(来源:艾瑞咨询)
此外还有一些专攻城市安全的厂商比如360、深信服、亚信、安恒信息、瀚私等贯穿产业上下游。
总体来看,对于厂商而言,未来大的项目里将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但归根结底特色不一,均在传递差异化价值。
目前,国内主打智慧城市的主要玩家依然是以巨头为主,其中京东数科、阿里云、腾讯云、华为、平安智慧城市、浪潮等有着领先的解决方案。
阿里云是以交通大脑的方式推进城市大脑项目,从杭州城区的交通信号灯优化切入,延伸到做交管局、公安局、工信局等项目,其中云资源是主要业务;
腾讯云也是主打云业务的厂商,推出WeCity未来城市解决方案,腾讯集团与三大运营商合资成立的数字广东主打数字建设,社区项目主要提供连接工具;
华为以网络通信设备切入,在多地建立城市IOC(城市运营中心),云资源也成为重点;
浪潮以服务器等城市算力形式切入,与软硬件厂商进行合作;
平安智慧城市立足金融场景,为深圳做“I深圳”项目,重点关注政务板块。
虽然各大巨头纷纷涌入赛道,但因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单靠一家公司凭一己之力把整个城市的所有问题都解决并不现实,平台和生态逐渐成为巨头突围的方法论。
比如,京东数科旗下京东城市通过主打“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正在基于城市操作系统平台,构建成熟的组件和模块,发挥其生态属,让其他第三方依托系统高效建构自己的应用,减少重复建设,建立良生态。
▲ 京东智能城市操作系统
目前,京东数科正在为雄安新区打造基于城市操作系统的块数据平台,它将全面支撑新区数字孪生,培育数字产业和生态,为雄安成为全球智能城市典范奠定基础。
智慧城市发展的动力与阻力目前,智慧城市建设依然是“强政策驱动”的领域,与其“一把手”属分不开,毕竟各地纷纷上马的智慧城市工程都是重要大事。
加上2020年3月4日国家发布的“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号召,多地已经在新的“十四五”开局中规划智慧城市的发展。北京、上海、重庆、深圳、成都等地已经出台了新基建政策,鼓励城市建设投入。
▲ 新基建七大领域(来源:央视)
另外,需求是拉动智慧城市建设加速的重要因素。企业与大众已经习惯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正在被重塑。另外由于大城市病的出现,人们对于“以人为本”的居住、工作和出行环境的需求更为迫切。
不过,智慧城市发展不是顺风顺水的,它依然面临着问题。借用京东城市总裁郑宇博士的观点,智慧城市建设需要面对的是:
1)需要生态:城市既不希望烟囱林立的孤立的系统,也不希望一家独大,因为不利于城市安全,也不可能有企业把所有的事情做完,需要一个生态,既能统一平台又能服务于大家;
2)数据安全和数据融合存在矛盾:城市中各部门的壁垒非常高,有的壁垒是出于数据安全的考虑,这使得数据融合面临障碍;
3)专业人才匮乏:智能城市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专业背景出身的人才少之又少,加上大学培养模式的缺陷,学以致用的难度非常大;
4)自我造血的良好运营模式,不能一味地依靠补贴。
生态建设、数据融合建设、产学研建设、自我造血循环······每一个都是宏大课题,每一个都迫切需要面对。
尽管困难重重,道路曲折,但智慧城市是巨大的蓝海市场——这一点没有人会质疑。
技术角度,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加持,算力算法和数据技术迅猛发展,AI公司也把自己“逼”到了落地极限,数字孪生从工业、建筑走进城市管理的后台,中国无人机作为民用技术已经超越美国,中国5G一骑绝尘全球领先,新基建里的多种技术要素正渗透进城市每一根神经。
产业角度,“所有传统的产业都值得被重做一遍”成为基本逻辑,工业制造、农业、航空、交通无一不在被日新月异变革着,更多的传统型公司纷纷走上数字化转型路线,一往无前。
政策角度,新基建的信号弹指明了方向,各地投资迅速启动,也开始主动寻找好项目好技术好公司,从三四线城市的信息化改造、道路基建到一线城市的操作系统部署。
我们相信,在技术、产业和政策等多重有利因素的加持下,未来智慧城市的建设将构建起共建、共享、共治的城市治理“新基建”,从根本上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为市民带来更加安全和便捷的智能城市新生活。
上一篇:商业汇票贴现(商业汇票贴现计算)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