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人口,东北地区,中国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人口与经济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人口与经济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劳动年龄人口的总规模仍然较大,达8.8亿人,劳动力资源依然丰富,人口红利也依然存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5月11日,对于被外界贩卖已久的人口焦虑,国家统计局再度给出肯定答复。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呈减少趋势,但总体规模仍较大,并且质量不断提高。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15-59岁人口为8.94亿人,占63.35%。劳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也在提高。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75年,比2010年提高了1.08年。
对此,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告诉记者,中国的人口红利不会结束,而是会转型。
当人口话题成为全民焦点,其数量变化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人口红利”怎样驱动中国经济增长?而随着东北地区人口出现负增长,如何均衡区域发展?
焦点1
人口变化意味着什么?
人口与经济密切相关,对于中国来说人口问题尤为重要。中国近四十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其中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核心因素是改革开放使得人口红利转化为生产力,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增长,劳动力供给充足,资本回报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中国长期保持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相关。
“经济减速并不是看到这次普查数据才得出的,近几年大家都知道我国人口步入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在减少。”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新京报记者表示。
他称,人口规模变化对经济影响会比较慢,比如今年GDP增长6%左右,明年5.5%,再接下来降到5%左右,然后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一年来看变化很小,但拉长时间看变化还是挺大的。就像回看十年前,我们的GDP增速还是10%以上。”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表示,人口机会需要经济条件的匹配,只有当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和人口机会相匹配,才能够把人口的机会激发起来,转变成经济的红利。在我国改革开放早期,劳动力近乎于无限供给,而且价格非常低廉,形成了很好的人口机会;同时改革开放促进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引进大量外资,形成劳动密集型产业结构。这二者的匹配使得我国依靠高劳动参与率收获了第一次人口红利,创造了经济增长的奇迹。
原新认为,我国的人口红利不会消失,而是会转型。要将这样的人口机会转变成红利,需要经济的转型。我国经济不能再依靠过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了,而要转变为依靠资本密集型、金融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提升劳动生产率,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中,更多依赖的是劳动力的素质,也就是人力资本。因此,人口机会会随着人口转变发生转型,收获人口红利的手段和条件也会转型,未来的人口红利将由高劳动参与率转变为高劳动生产率。
焦点2
中国是否仍需保持人口增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唐遥认为,中国站在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向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阶段转型的十字路口,老龄化、少子化仍是转型期需要关注的重点。保持人口的合理增长以及人口结构的合理演化,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以及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唐遥提出,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社会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面对人口增长压力大,要维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需要通过科技创新以及深化改革来释放更多的生产力,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其次,针对劳动力市场效率不高,要切实落实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方针和政策,使得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能充分地流动起来,让中国的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合理开发,每一个劳动者能够得到合理,公平的报酬,这样才会提高整个人口生育的激励。
最后,针对分配和消费不公平,要处理好高质量发展中的协调问题,一是区域协调,促进区域间机会的均等化:通过各种公共服务和交通通达的保障来提高相对落后地区的居民的就业以及发展的机会,改善他们的发展的前景。二是,区域发展协调还应该体现在通过提高公共消费品的生产,尤其包括教育、医疗、养老等等方面的公共消费品的提供,来让社会的消费更为均等化,让民众的获得感增强,减少在生育时感受到的焦虑感,以长期可持续地提高民众的生育意愿。
焦点3
怎样看待东北地区人口负增长?
从区域结构来看,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31个省份中,人口超过1亿人的省份有2个,在5000万人至1亿人之间的省份有9个;人口居前五位的省份合计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为35.09%;东北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地区的人口十年来发生的变化有几个特点,首先,总人口依然较多,但是出现了负增长。2020年,东北三省总人口达9851万人,接近1亿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十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其次,出生人口别比为106.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处于正常范围。第三,老龄化程度较深,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为16.39%,提高了7.2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认为,东北地区人口的减少,受到自然环境、地理环境、人口生育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当前东北经济发展的韧仍在,潜力很大。这里有一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战略产业。东北地区在科技人才、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交通设施等方面基础都是比较好的。”宁吉喆表示,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强对东北人口问题的研究,积极应对人口变化带来的挑战。
对此,李迅雷表示,“在国外人口流出是很正常的,以德国为例,地区之间的GDP会相差十几倍,但是人均GDP基本上一样多。”他说道,一个地区人口流出量多,留下的人获得的人均GDP就上升了,也达到了一个均衡。
焦点4
未来中国发展潜力在哪里?
东北人口及发展问题或许只是中国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一个缩影。分区域看,我国人口更多集中在东部地区,人口占比39.93%;其次是西部地区,人口占比27.12%;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人口占比分别为25.83%、6.98%。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对记者表示,东部、西部的人口比重在增长,中部、东北的人口比重在下降。近年来国家扶持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政策上也给予倾斜利好,带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再叠加东部地区、一线城市生活成本较高,压力较大,因此,会引发一部分人口回流到中西部地区生活。
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徐飞则对记者表示,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中国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不均衡发展的压力。徐飞认为,东部经济发展活跃度、发展阶段等都比中部和东北要好,对人口流入有着较大的吸引力,尤其是随着交通的便利,户籍管制政策的放松,以及在社会越来越宽容、人们的独立、自主、选择越来越强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上一篇:朱隶(明朝朱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