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特里芬两难(特里芬两难名词解释)
特里,美元,国际收支特里芬两难(特里芬两难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特里芬两难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特里芬两难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特里芬困境又称“特里芬两难”(Triffin Dilemma),由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提出。
二战结束前夕,1944年在美国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制订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立了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的平价(固定汇率)制度,以美元作为国际储备和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和支撑,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中心。这一架构对于恢复战后经济、缓解国际黄金储备和清偿能力的不足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研究后指出,如果没有别的储备货币来补充/取代美元,以美元为中心的平价体系必将崩溃,因为在这一体系中,美元同时承担了相互矛盾的双重职能,即(1)为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发展提供清偿能力;(2)维持美元的币信,保持美元同黄金的汇兑比例。为了满足各国对美元储备的需要,美国只能通过对外负债形式提供美元,即国际收支持续逆差,而长期的国际收支逆差将导致国际清偿力过剩、美元贬值(“美元灾”),无法维系对黄金的官价;如果要保证美元币值稳定,美国就必须保持国际收支顺差,这又将导致美元供应不足、国际清偿手段匮乏(“美元荒”)。美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这种两难处境,就是著名的“特里芬困境”(Triffin Dilemma)。其后的历史发展证明了特里芬教授的先见之明。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知名品牌(知名品牌logo)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