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邂逅霍金(邂逅霍金教案)
霍金,他的,宇宙邂逅霍金(邂逅霍金教案)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邂逅霍金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邂逅霍金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本公众号
文丨黄卫来
斯蒂芬·威廉·霍金
物理学家
1942.01.08~2018.03.14
我们看到的从很远星系来的光是在几百万年之前发出的,在我们看到的最远的物体的情况下,光是在80亿年前发出的。这样当我们看宇宙时,我们是在看它的过去。
——霍金《时间简史》
3月14日,著名科学家史蒂芬·霍金不幸离世。
有人说,霍金是当今世界智商最高的人,也有人说霍金是20世纪或者21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客观地说,当今世界,智商只有更高,难以鉴定谁是最高;20世纪的伟大科学家数不胜数,比如爱因斯坦、费米、莱特、居里夫人,等等,也难言霍金最伟大;而21世纪刚刚过去17年,现在就下结论为时尚早。但毋庸置疑的是,霍金一定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这不仅仅缘于他生前担任着也许是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牛顿和爱因斯坦曾经担任过的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授,而且他有关宇宙起源、宇宙本的追问和预言,许多已经被科学观测所证实。
霍金一生,与中国有着不解的渊源。他曾三次访问中国,每一次都引起了轰动。
霍金第一次访华是在1985年。2016年4月12日,霍金开通微博后,其微博处女作即回忆了1985年的首次访华之旅:“我的首次中国之旅是在1985年,我那时候坐火车游历了你们雄伟的国度(My first trip was in 1985 when I travelled across your remarkable country by train.)”。
霍金第一次访问中国,就是到我就读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学。那个时候,霍金在科学界,特别是物理学界已经知名,对于物理系大四学生的我,这样的大物理学家的学术报告自然要去听听。讲座安排在学校的水上报告厅,能容纳三四百人的报告厅,在霍金报告前就已经挤得水泄不通。要是平常,组织方会把演讲转移到能容纳两三千人的大礼堂去,但考虑到霍金实在是行动不便,这次就没有转移。
演讲由一位研究天体物理的副校长主持。说是霍金演讲,其实,他并不讲,因为那时候的霍金已经不能讲话了。他的助手根据他的口型和面部表情,以及安装在他轮椅上的语音设备,用英语说出他讲的内容,内容主要还是天体物理方面的。当时本来安排了学校的一位老师做现场翻译,但不知什么原因,翻译的并不好,没翻译多久就出了一个错,接着又出了一个错。终于,老师被听演讲的学生轰下去了(当时科大就是这样民主自由的学术氛围)。无奈之下,那位副校长亲自做起了翻译。
虽然都是物理,但我学的是普通物理,离天体物理还是有很远的距离,所以,霍金讲的那些东西大部分是听不明白的。唯一记得的,霍金说到,在一个收缩的宇宙中(我们现在所处的宇宙是膨胀的),时间可能会发生倒转。他说,在膨胀的宇宙中,杯子掉到地上,就会摔成碎片,但在收缩的宇宙中,散落在地上的碎片会“破镜重圆”。当然更让我们期待的是,霍金说,到那时候,人会越活越年轻。之后他又补充,那个时间要50亿年之后。这立即让我们泄气了,人类的历史还不到一百万年,50亿年之后实在是太遥远了。
1985年5月2日,霍金结束中国科大之行后,中国科大校方陪同霍金和他的助手翻译护士等一干人马坐火车从合肥到北京。据说,在北京师范大学也开了小型的学术报告会,而且还是我们科大的那位研究天体物理的副校长当翻译。
有趣的是,访问结束前,霍金突发奇想,要去长城参观。北师大感觉突兀,向他解释长城的功效就是设置障碍,不适合行动不便者游览。但霍金执意要去,扬言不让上长城就。尽管知道霍金作为一个严肃的科学家,说不过是一个“借口”,闹着要去长城无非是被“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说法感染。但北师大还是发动在读的物理系的几位研究生把霍金抬上了长城,满足了他的“好汉”心愿。
霍金对中国的另外两次访问都发生在新千年,这时候,他在世界上的名气更大,中国社会各界对他的了解和认可度更高,自然他的访问造成的影响也更大。2002年,霍金第二次访问中国,这一回是更正式的官方邀请,他和他的团队去了更多的城市,开展的学术活动也更多。有趣的是,他再次“任”地提出了攀登长城的要求,不过这回没有再找人抬他,而是把他的轮椅绑在缆车上,登上了八达岭长城,而且这一次他真的获得了一张登上长城的证书。据说这样的证书一般是只颁给外国政要的。
2006年,霍金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访问中国,他的公众学术报告被安排在中国最宏伟的地方——人民大会堂举行,听众也是达到空前的数千人,既有专家学者和霍金爱好者,还有高级别的官员。
霍金一生著述颇丰,有十多种著作被译成中文在国内出版,很多中国人都是通过阅读其著作而了解并敬重霍金。在他的著作中,最著名的还是《时间简史》。这部著作自1988年首版以来,已成为全球科学著作的里程碑,曾荣登《星期日时报》畅销书榜达237周,这比任何书都久。它被译成40多种文字在数十个国家出版,销售量达创纪录的2500多万册,在全世界每280人就拥有一册!
严格意义上讲,《时间简史》是一本关于宇宙本的最前沿知识的科普著作,包括宇宙图像、空间和时间、膨胀的宇宙、不确定原理、黑洞、虫洞、时间旅行、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等内容,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遥远星系、黑洞、粒子、反物质等知识,探究了已有宇宙理论中存在的未解决的冲突,并指出了把量子力学、热动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统一起来存在的问题。
宇宙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在其中的位置如何,以及宇宙和我们从何而来,宇宙为何是这个样子?这是千百年来人类对宇宙起源的追问,也是《时间简史》试图要回答的问题。当然,有关宇宙的起源和命运的问题,实在是太深奥了,尽管霍金在写作中希望尽量科普一些,但对于普通科学爱好者来说,很多内容只能是似懂非懂。事实上,关于宇宙从何而来,何时终结这样的问题,目前的科学依然无法做出最准确的解释。因此,霍金在书中写道:“到现在为止,我们在根据数学方程来与体验人类行为上只取得了很少的成功!所以,即使我们确实找到了基本定律的完备集合,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仍面临着在智慧上挑战的任务,那就是发展更好的近似方法,使得在复杂而现实的情形下,能做出对可能结果的有用预言。”
根据霍金和其他一些科学家的理论,在过去的某个时点(霍金和科学家们谓之奇点),宇宙发生了大爆炸,从那之后,宇宙是一直在膨胀的,并也许会在将来某一个时间终结。
现在想来,虽然1985年霍金在中国科大讲学的时候,他的《时间简史》还没有正式出版,但他报告中提到的碎片的“破镜重圆”和50亿年之后人类会“越活越年轻”,其实讲的就是《时间简史》中的观点。只是,50亿年对于诞生只有100万年上下、人均寿命不到100岁的人类来说,实在是太久了,那样的美好前景,我们想一想也就罢了,不必当真。
上一篇:马赫带效应(什么是马赫带效应)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