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无纠(无纠长生千叶txt下载)
自己的,自在,之人无纠(无纠长生千叶txt下载)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无纠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无纠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院中有一兔,教众人观其目而度其意,凡有所言,非兔之本意,皆为自身之心境也。
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因为每个人的认知不同,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结论也就自然不相同。
可问题就在于,认知越低的人,他们越坚信自己的看法,并把自己的看法当作真理,去与他人争辩,结果实际上却离事情的本真越来越远。
《学经》说:
圣人之书,圣人阅之,无相无字;贤人读之,谨而行之;达人观之,警而示之。而好利之人言有利,好辩之人得其辩,妄念之人断其意,不善之人言其邪,心障之人言其魔。
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解读,与人的格、企图、态度和意愿有着密切相关。
举一个例子:
我上初中时,很喜欢动脑举手回答问题,包括在语文课上,大家都觉得总结课文每段的意思很难,而我却能很好的给出答案。
其实,并不是我的语文有多好,而是老师叫其他同学说自己总结段落大意的答案,每个同学的回答可能多多少少有差别,其他同学只在乎别人说的是对还是错,我却在很认真听每一个人的回答,然后,我总能很好的把之前同学的答案合理的总结在一起,然后举手回答总结后的答案,这个答案往往是比较接近标准答案的。
所以,老师就认为我总结课文能力很强,我的语文能力不错。其实,我只是做了简单的总结而已。
好处是,我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坏处是,我回答问题的企图和态度变化了,以前只是回答问题积极,喜欢动脑筋,而现在却为了证明自己的“权威”,用佛家的话说,当时的我“着相”了。
上了高中,我发现语文已经比初中的难了很多,从初中时建立起来权威的优越逐渐崩塌了。
因为,初中时语文课上我的答案基本就是标准答案,可是到了高中,我经常答错。
这种回答错误的结果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否定,内心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羞耻感,所以,刚开始的一段时间,我总试图证明自己的“正确”,不惜课堂上强词夺理的表达自己的合理解释,但是,错的就是错的,后来慢慢地我接受了这种现实,后来,为了给当时自己可怜的自尊心一些保护,我回答问题时总会先加上“我认为”或者“我个人认为”,这样的前缀。
这样即使说错了,也不会强烈的被否定感。因为我潜意识里认为每个人都是渺小的,自己说的话并不是真理。而不加上“我个人认为”,就总会下意识觉得自己的话就是真理,结果就把自己的期待无形中放大了。
后来,老师发现了我说话与众不同的前缀,又特意当着全班的面表扬了我,称赞我说话很严谨、谦虚。
我从“着相”,到被迫“破相”前后不同的表现,其实都是出于自身内心的企图、态度和意愿,甚至与自身格相关。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和言行,就如,“好利之人言有利,好辩之人得其辩,妄念之人断其意,不善之人言其邪,心障之人言其魔”。
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呢?
言者,心之声也;心者,情之境也,神之舍也。一语出,他意有会,非圣人之本意,会意易生其妄,是为常。
其实,我们每个人理解他人、他物都会产生自己的虚妄,因为里面掺杂了自己的想法,其所发所感,都来自内心(言不由衷者除外)。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现象,因为我们又不是机器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这本来很正常。
可问题是,如果我们认知狭隘、自以为是,那么虚妄就会过重,就会产生执念,形成上文所说“好利之人言有利,好辩之人得其辩,妄念之人断其意,不善之人言其邪,心障之人言其魔”。
也正因为如此,在当今信息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虽然言论变得越来越方便,反而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在网络上发表评论。
因为正确的观点,总有人去诋毁,你与他相争得来的只有精力和时间的耗费。
真正有想法的人,他们不会为了证明自己而陷入口水战,他们对于不同的声音会选择一笑而过,或者沉默不语。
《道德经》说:
知我者希,则我贵者,是以圣人被褐怀玉。
意思是:能明白我道之人少之又少,能取法我道之人更是难能可贵。有道的圣人不被看重,就像外面穿着粗布衣裳,怀里却揣着稀世美玉一样。
《学经》说:
圣人身怀异宝,则素衣蔽行,不自彰其贵,不求证于物,潜而作,无失自在。
意思是:圣人有着宝贵的知识或者物品,穿着粗布衣裳并把宝贝隐藏起来,自己不彰显其珍贵,不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同,沉下心来做应该做的事,非常自在。
有的人会说,有话不能说,有好东西又不能彰显,我可受不了,我要的是自在!
《学经》说:
言无纠,则心坦达,自得自在。故言道:言自在,非自在也,和美之基不可弃也,善德之行不可失也。此皆非自在,因非自在,故得诸般自在。
自在并不是口无遮拦,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自在。
比如,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而不是为了自在而肆意妄为。
真正的自在是建立在和美之心与善德之行的基础上的。失去了基础的自在,就会导致祸患。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言积余之道,在于守中,守中之道,在于损益。若得诸般自在,意必归清静,言出则行践,易行于守中,无有障碍,不知自在,然得自在,欣然而心安。
我们要获得自在,就要“知言知不言,知止知不至”,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时候要即使停止,知道自己的言行会导致么结果。言行如一,说出的话要做到。对自己有要求,这样看似不自在,其实这才是真的自在,因为你的心是安稳平静的。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