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决策(管理学决策的四种方法)
自己的,你的,结果决策(管理学决策的四种方法)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很多朋友想了解关于决策的一些资料信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与决策相关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决策。面对决策时,一些人优柔寡断,一些人则当机立断。如果你总是优柔寡断,不仅会影响你的做事效率,而且还可能会给你带来一系列的不必要烦恼。那么,如何让自己做决策更果断呢?这篇文章,翻译自知名个人成长主题类博主Darius Foroux,原标题是How To Be More Decisive。Darius在文中介绍了3个让决策更加果断的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推荐阅读:醒醒吧,别再盲目使用待办事项清单了
图片来源:Darius Foroux
你是否清楚自己的决策能力如何呢?实际上,大多数人在做决策时,都会陷入焦虑状态,不断权衡各种结果、感到困惑,甚至在很长时间过后还可能会回到原点。到最后的时候,也就可能硬着头皮眯着眼睛做了那个决定。
优柔寡断,可能是几乎所有人都会出现的问题。
我还清晰地记得自己才跨入高中校门的第一天,老师开玩笑般地告诉我们,“做什么样的选择,你就会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个时候,这句话并没有引起我和同学们的共鸣。
我也记得大家还对着他发出了嘲笑般的声音。由于他经常重复说那句话,渐渐地,我们也就习以为常,没拿他当回事了。我们还给老师起了个绰号,叫做“选择人”。只要是他的课,基本上他每次都会跟我们提这句话。
然而,多年以后,我现在仍然记得那位老师说过的这句话。我想,可能是因为他当时重复的次数过于频繁了。
实际上,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很感谢有这样一位老师曾经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对于成年人来说,大家都知道,我们想要过的生活,完全就是由自己的选择所导致的。
这即意味着,通过慎重的决策,我们可以塑造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这是事实,但它同时也可能会会让人不知所措。很多时候,我们由于太过于重视自己的决策,最后却导致我们的优柔寡断。
毋庸置疑的是,做决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发现,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让自己的决策过程更加果断。
1. 避免思考结果投资人总是会说:好的决策,会导致不好的结果;而不好的决策,会导致好的结果。就书籍而言,我最喜欢的投资主题书籍之一,就是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所著的《投资最重要的事》(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对马克斯而言,他的投资策略,主要就基于一个事实,即人类是情感动物。
仔细思考这句话。如果我们所做的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而且不带任何情感,那我们的经济可能就非常完美了。如果2007年引发次贷危机的人经过理思考后再做出有关抉择,最后的结果也恐怕不会那么糟糕。
因此,优秀的决策者都会认同,大家都是情感动物,我们并非天生就会做理选择。
对于这种说法,我可以用“结果思考”来举例说明。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这可以算得上是我们最容易犯的、也是最大的思考错误。许多人都会过分权衡事情的结果。此外,还有许多决策理论家更鼓励“思考结果”。
但是,马克斯却认为:
衡量一个决策的对与错,不能通过结果来评判。
决策结果,与你的决策过程毫无关系。毕竟,决策结果不受我们人为控制。我们只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因此,为了让自己决策更加果断,你就不应该关乎结果。
举例说明,前不久,我的一位朋友买了一套房。他买房纯粹就是为了炒房。他认为,就现在的房地产市场而言,他肯定可以从中获利10万美元。而且他的房地产中介也告诉他,这房子买了就是赚到。
于是,他给自己设定了那个目标,一定要从中获利10万美元。然而,要想真正获利10万美元,相关因素之中,99%的因素都不受朋友控制。
所以,朋友在不知情、不确切的情况下,就做出了人生的一个重大决策。那个时候,那就认定了自己已经将10万美元收入囊中了。但内心深处,他知道,某个地方可能出了点问题。
当我们上一次再见面的时候,他跟我说,这种不确定,也在他个人生活的其他方面导致了他的不正确抉择。于是,我跟他分享了“结果思考”。他才发现,原来他已经深陷其中,而且还给他导致了一系列不必要的焦虑。
如今,他也开始学会了不再去关注结果,并且把焦点转移至了他自己能控制的领域。这样过后,他做决策也更加果断了,他也不再用自己能控制的1%,去撬动那99%的不可控因素,从而也大大减少了其焦虑感。
2. 一切从简,限制选择数量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随时回顾各种行为科学相关的理论。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分析瘫痪:分析过多造成无法决策的现象
决策疲劳:如果一个人短时间内做了大量决策,那其损失的意志力、自律和自控力也就越多,从而导致决策质量下降。
信息过载:过多信息超过了你所能接受、处理或者有效利用的范围,从而影响你的决策质量。
基于这些认知过程,我为自己设立了一个做决策的简单规则:一切从简,并且尽量限制决策数量。你思考得越多,事情就会越复杂。你为自己创造的选项越多,那你更透彻地了解当前局势的可能就越小,最终还是会影响你的决策质量。
当你遵从一切从简原则时,你做决策时就可以更加果断。毕竟,生活本来就已经很复杂了,为什么让自己更难呢?
我知道,所有这些理论和科学听起来会觉得干燥乏味。但实际上,决策制定,也是科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毕竟它也像是生活中的实验一样。
虽然我们不知道万事万物的所有答案,但有一件事情,我却了如指掌:从简、从简、再从简。这一点,千万要记住。
3. 及时放下就做决策而言,其中很大一部分还离不开决策过后自己会想什么。
“我这个决策做对了吗?”
“如果我当初是做的另一个决策,现在又会怎样呢?”
“完蛋了!我肯定是做错决策了。现在该怎么办呢?!”
对于各种后悔的担心,会导致更多的犹豫不决。从科学角度而言,这也称作“买家懊悔”,它指的是购物后又后悔的情绪。这种情绪通常会在购车或购房等大笔支出过后出现,而且多半是因为担心做了错误的选择、因为支出过大而愧疚,或者怀疑自己被商家忽悠了。
科学家认为,之所以出现买家懊悔的情况,其原因在于我们因投入大量心血过后而做出某个决策所引起的认知失调。但这是自相矛盾的。无论是什么决策行为,只要你在做决策过程中耗费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那你事后后悔的可能就更高。最后,你只会不断地去思考和评判自己的那个决策。
实际上,买家懊悔这种现象,也并不仅仅局限于购物。在职业发展和学术发展生涯中,也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还记得自己高三时,身边所有的朋友、同学都在谈论,自己毕业过后要做什么。他们甚至在毕业前几个月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