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慎修
(1919~1946)
于慎修,1912年生于山东省文登县(今文登市)大水泊镇西南台村一个农民家庭里。于慎修在饥寒交迫的生活中度过了他的童年,饱尝人世间辛酸。他9岁时上学读书,由于家境贫困,13岁-退学,去给本地地主扛活,吃的猪狗食,干的牛马活,稍不留神,鞭子便会抽在打在身上。于慎修幼小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1937年12月24日,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组织了威震胶东的天福山抗日武装起……[详细]
|
于化南
(1904~1945)
于化南,1904年7月20日出生于山东省文登市宋村镇东孔格庄村一个农民家庭。幼时的于化南,耳闻目睹官府对人民的压迫,亲身感受了豪强劣绅对穷苦百姓的欺凌,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反抗阶级压迫的种子。于化南读了六年私塾,15岁时到文登师范就读。这期间使他有机会涉猎大量进步书刊,明白革命道理。尤其五四运动爆发后,他又看到,要推翻腐败政府,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就必须外争国权,内惩-。在校期间,他曾积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还替人写过抨击官府时弊的诉讼状……[详细]
|
于洪锦
(1915~1943)
于洪锦(1915―1943)原名于洪珊。文登县(今文登市)大水泊镇南疃人。曾任中共胶东北海区特委书记,中共七大代表。出身富裕农民家庭。小学提前一年考入文登中学。1932年,在全省毕业通考中,成绩排第三名,获奖章。同年,考入济南省立师范学校。这期间,阅读马克思经典著作和其他进步书刊,积极参加学生-。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七七”事变,学校停办,离校回乡,在望浆寺小学任教。不久,参加国民党文登县政府以准备抗日的名义举办……[详细]
|
蔡雍泉
(1914~1941)
蔡雍泉(1914―1941)又名徐戎泉。文登县(今文登市)南稻地湾村人。193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6年发动青年学生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1月,他带领30多人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被任命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是年9月,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五支队六十一团三营政委。1939年9月任五支队十五团政委,转战于蓬(莱) 、黄(县)、掖(县)一带。1940年4月,任东海司令部政委兼军政委员会书记。1941年3月20日,他率……[详细]
|
丛禾生
(1871~1940)
丛禾生(1871―1940)名涟珠,又名宝清,字禾生。文登县(今文登市)文城镇北宫村人。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以廪生资格考入济南优级师范第一班。次年官费留学日本,1905年夏毕业回国。为挽救孱弱的祖国,他力主学习西方科学文化,征得烟台渔业公司总办王季樵和东海关道何秋辇赞助支持,奔波于胶东十余县,发动知识分子83人,如徐镜心、谢鸿涛、马秋仪等,自费去日本留学。后来这些人大都成为山东辛亥革命骨干。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5月,丛禾生与……[详细]
|
于�
(1903~1940)
于�(1903―1940)文登县(今文登市)大水泊镇井南村人。中共党员。1937年参与天福山武装起义,为筹集经费献出大部分家产,曾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二大队大队长。 1938年任掖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0年被误杀。1985年5月13日,中共烟台市委印发72号文件,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恢复党籍,肯定他对创建胶东革命根据地做出的贡献。……[详细]
|
邹恒禄
(1901~1939)
邹恒禄(1901―1939)化名俞可范、石匠俞。文登县(今文登市)林子西村人。曾任中共牟平县委书记。 1932年加入农民协会,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2月,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兼特委联络员,后兼任中共文登县委委员和职工会会长。同年9月调往青岛海港码头做工运工作。 193 5年1月回到家乡,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息、抗债和反捐税斗争。“一一・四”-时,参与负责西路的领导工作。-失败后,联络幸存下来的特委委员,秘密恢复整顿党组织……[详细]
|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