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高振衡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1~1989)
高振衡,有机化学家 1911年6月21日生于北京,籍贯浙江绍兴。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6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9年11月14日逝世。 曾任南开大学化学系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物理有机化学。20世纪50年代起运用量子化学处理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有机汞化合物、有机锑化合物等,阐明了此类化合物的双重反应性能。70年代开展有……[详细]
|
195、高怡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0~1992)
高怡生,药物化学家 1910年8月30日生于江苏南京。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学系。1950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年5月30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上海市计划生育研究所所长等职。曾从事氯霉素合成新法及其类似物的研究和从柠檬酸合成异烟肼的工作,开拓了设计与合成新药的药物化学领域。在肿瘤药物方面,设计、指导合成了数百……[详细]
|
196、高振西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7~1991)
高振西(1907年7月7日―1991年12月9日),出生于河南荥阳。地质学家、博物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7年加入九三学社。高振西出生于一个小地主兼教师家庭。祖父曾中秀才,后来做教师,父亲也是教师。家庭的耕读之风对高振西影响很大。高振西小时在家乡读私塾,1917年到县城上小学。1920年考入省城开封省立第二中学。1924年中学毕业后,考入私立青岛大学工科预科。一年……[详细]
|
197、高玉臣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7~2005)
高玉臣(1937.05.27-2005.10.06),固体力学专家。生于吉林长春。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力系,1966年清华大学力学系研究生毕业。北方交通大学力学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裂纹尖端场、复合材料细观力学及非线性连续力学。裂纹尖端场方面,得到了理想塑性及幂硬化塑性材料中准静态扩展裂纹的一系列奇异解发现了动态扩展裂纹的平面应变塑性场的奇异性必然伴有激波发现了静止裂纹的理想弹塑性混合型……[详细]
|
198、高荷 [宋]
高荷,字子勉,自号还还先生。荆南(治今湖北江陵)人。江西诗派诗人。元�时期太学生,曾入陕西转运使张永锡(仲蔚)幕。官至兰州通判,晚年为童贯客。崇宁元年(1102),与苏轼齐名的著名宋代诗人黄庭坚自涪州贬所东归,逗留于江陵时,高荷曾前往献诗,诗中“点检金闺彦,凄凉玉笋班”之句,极蒙黄庭坚叹赏,称赞他作诗“以老杜为标准,用一事如军中之令,置一字如关门之键,而充之以博学,行之以温恭,盖天下士也。”“使之……[详细]
|
199、高崇民
(1891~1971)
高崇民同志(1891--1971年)是辽宁省开原县人,曾任东北人民政府副主席、第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共产主义的忠诚战士。崇民同志立场坚定,襟怀坦白,刚直不阿,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他以民主人士身份努力为党工作,几十年如一日。崇民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追求革命的一生。他的革命业绩与实践,处处展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详细]
|
200、高熊徵 [清]
(1636~1706)
高熊徵(1636-1706),字渭南。归义镇谢村人。顺治庚子副贡。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叛清,熊徵拟《讨吴三桂檄文》、《平滇三策》,并组织乡兵与官军讨伐入岑之叛军,斩敌军总兵陈士龙。康熙十八年六月被委为浔州府教授;同年九月巡抚傅宏烈召他至桂林,欲他随征滇黔。他表白:“余一介儒生,志在观场,教职是所愿也”。十月任桂林府教授,任职期间, 他设法收还修复满州旗员占住的明伦堂和学署,筹建桂林府学、……[详细]
|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