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王建 [五代十国] 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
(847~918)
王建(847年―918年),字光图,许州舞阳(今河南舞阳)人,五代时期前蜀开国皇帝。王建于唐末加入忠武军,成为忠武八都的都将之一。因救护唐僖宗有功,成为神策军将领。后被排挤出朝,任利州刺史,此后不断发展势力,逐渐壮大。文德元年(888年),王建投奔成都,为陈敬�所阻,于是开始攻打西川。历经三年苦战,王建夺下西川,被封为西川节度使。此后,王建接连击败黔南节度使王建肇、东川节度使顾彦晖、武定节度使拓拔……[详细]
|
13、王慧龙 [南北朝] 隋唐太原王氏之祖
(390~440)
王慧龙,无字无号,北魏太原晋阳人。生于晋太元十五年(390),卒于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北魏抗刘宋名将,官衔累至荥阳太守、使持节、宁南将军、虎牢镇都副将。慧龙祖父王愉为东晋国相王坦之之孙。逮王愉为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尚书仆射、江州刺史时,年方七八岁的王慧龙为王愉孙辈中最聪慧者,深得惜爱,尝谓为“诸孙之龙”,遂以慧龙为名。早在王愉为州刺史时,后来的刘宋皇帝刘裕怀才不遇,曾投靠王愉欲谋个好前程。然而……[详细]
|
14、王曾 [宋] 宋朝宰相,昭勋阁二十四功臣
(978~1038)
王曾(978年―1038年12月21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仁宗时名相。王曾少年孤苦,善为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计智逐丁谓,朝廷倚以为重。后罢知青州。景�元年(1034年),召入为枢密使,次年再次拜相,封沂国公。因与吕夷简……[详细]
|
15、王昌龄 [唐] 七绝圣手
(698~756)
王昌龄(约690―约756),字少伯,山西太原人。籍贯旧有三说:太原、京兆、江宁,《旧唐书》昌龄本传以昌龄为京兆人,较为可信。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详细]
|
16、王� [唐] 中唐名将
(732~802)
王�,字宏肱,唐太原晋阳人。生于玄宗开元二十年(732),卒于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家世史无载。王�少年之时酷喜兵家之学,研读兵书,戏习阵战操演,长成后以多智有威而知名乡里。约20岁,正值玄宗朝日隆日盛之时,步入军武,天宝年间先后任翊卫尉、羽林军宿卫。因其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后中制策,才兼文武科(投考“武科”中),遂授任辰州(今湖南沅陵)刺史。“安史之乱”平息后,唐朝军队骄兵傲将之风日炽,藩……[详细]
|
17、王思礼 [唐]
(?~761)
王思礼(?―761年),高句丽人,唐朝将领。朔方军将领王虔威之子,王思礼少习军事,初任押衙,先后隶属河东节度使王忠嗣、陇右节度使哥舒翰麾下。历任右金吾卫将军、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金城太守、元帅府马军都将等。天宝十五年(756年),当时正值安史之乱,潼关失守,王思礼西逃安化郡,唐肃宗责问其不能坚守防地,打算处以军法。但在宰相房�的劝谏下,得到赦免。后任关内行营节度、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至德二年……[详细]
|
18、王来聘 [明]
(?~1633)
王来聘(?~1633),字号不详,京师(今北京市)人,一说安徽怀宁人。明思宗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武举殿试第一人。�此科武举殿试第二人(榜眼)是江苏南汇人翁英,第三人(探花)是安徽人张载庚。�明朝重文轻武的现象比较严重。崇祯四年以前,明朝的武举只有乡试,会试,而无殿试。王来聘之所以在青史留名,恐怕不是因为他的战功显赫,更不是因为他的品级(正一品)高低,而仅仅因为他是崇祯皇帝亲自挑选的第一个武状……[详细]
|
19、王重阳 [宋]
(1112~1170)
【王重阳】(1112~1170)道教全真派创始人。始名中孚,字知明,号重阳子。咸阳市秦都区人。幼学儒术,长大后入学府,善于作文,颇喜弓马。年轻时投靠金廷,易名世雄,字德威,以求取功名富贵。因仕途失意,辞官解印,黜妻弃子,隐居终南刘蒋村,沉沦酒坛,自暴自弃。金己卯四年(1159)夏望,醉卧于甘河镇,自称遇仙入道,更名王吉吉,号重阳子。从此潜修金丹,佯狂装疯,开始了他的宗教生涯。后来打坐-,确立全真……[详细]
|
20、王淮 [宋] 宋朝宰相
(1126~1189)
王准(1126年―1189年),字季海,金华城区人。南宋名相。绍兴十五年(1145年)考中进士,授临海尉。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官至左丞相,封鲁国公。淳熙十六年(1189年)卒,赠少师,谥文定。人物评价�赵�:①陈康伯虽有人望,处事则不及卿。②丞相直谅无隐,君臣之间正宜如此。 脱脱:王淮为伪学之禁,毒�善类。 史籍记载�《宋史・王淮传》:王淮,字季海……[详细]
|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