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恺 [宋]
(1012~1076)
罗恺(1012―1076年),字次元,号海如。祖籍江西南昌,五代末,其先祖迁龙川进贤乡,于今龙川县丰稔镇罗田围开基。恺生于北宋祥符五年(1012)十月。据1980年出土的罗恺《墓志铭》记载,恺自小喜读书,尤对经术(经世致用之学问)孜孜不倦。时循州乏拜师求友之风气,他便远游四方,拜有助于他参加科举的学者等。未弱冠在乡里便小有名气,附近儒生都来向他请教。不久,他在官府中找到一个临时代理职务的差事。后因父母接连去世,便在家守孝。孝期满后,则更刻苦读书写作近10年,遂被命为昭州龙平县(今属广西区)主簿。期间,恺在桂州(今广西桂林)参加地方推选的考试,取得擢升礼部进士考试资格。嘉�二年(1057)春,宋……[详细]
|
李焘 [明]
(1544~1625)
李焘(1544―1625),字若临,号斗野,河源县城镇上城石狮李屋人。他天资聪颖,四岁习句读,不懂的就请人解答。长大后,学无不通。明隆庆二年(1568)中进士。先后做官15任计50年,直到云南巡抚,人称“槎城之魁”。李焘中进士后,授任福建泉州府推官。不久,调任浙江金华府同知。他办事严谨,注意调查研究,到浙江金华府任职时,发现监狱里关押有7个犯盗墓罪的犯人有冤情,便深入民间查访,了解事实-,终于弄清案情,捉得真犯,释放了这7个受冤屈的人。后调任南京兵部职方司员外郎,随后又调任南京工部营缮清吏司署郎中事员外郎并代理郎中事务,不久升为郎中,负责营建和修缮四陵及殿宇,成绩显著,受赏5次,加俸一级。明万……[详细]
|
颜希深 [清]
(1729~1780)
颜希深(1729―1780年),字若愚,号静山,又号浚溪,广东连平县元善镇人,贡生出身。 颜希深是落户连平颜氏的第五代,生于雍正七年(1729年)。母亲何氏出身书香门第,秉性慈惠,知书达理,嫁与颜氏后因家庭困难,常以种桑织麻供子读书。 颜希深自幼受何氏教育,聪颖过人,器宇不凡。任太原府同知时,适逢乾隆皇帝驾幸五台山,颜希深奉旨办理行营事物,以毫不扰民受到乾隆称赞。 乾隆十八年(1753年),颜希深任泰安知府。 乾隆十九年(1754年),颜希深主持创建了泰安试院(考棚)。试院建成之际,颜希深作《创建试院碑记》(见民国十八年铅印本《重修泰安县志》卷十二•艺文志选……[详细]
|
陈张翼 [清]
陈张翼(生卒年不详),浙江仁和人,字孝廉,清乾隆年间举人。清乾隆七年至十一年(1742―1746)任河源县知县。他是个博学多才、精通农业、重于调查研究、多办实事的官吏。他到河源执掌政事,开始则对河源县城廓加以深入的调查研究,视览河源县城山川形势,巡行两城(上城、下城)周视三廓(上角、中角、下角),并观察周围环境后,觉得河源县城坐桂山、吞两江(东江、新丰江),城内有鳄湖,西南又有三凤石、燕子石重锁江口,山围水绕,这是山川定位、天造地设、融结之秀,因而大胆对城池建设提出意见,认为城门(上城)应改向东,以承地灵,不废老城(下城),以受天在融结之气。实行两城(上城、下城)并治,双城一气,以上城为根本,……[详细]
|
阮啸仙
(1897~1935)
阮啸仙,(1897~1935)原名熙朝,字建备,号瑞宗,别号晁曦。广东河源县人。小时在家乡读书,民国7年(1918)秋考进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机械科。在校期间,受到马列主义的启蒙教育,广泛阅读《新青年》等进步报刊,积极响应北京“五四”运动,与周其�等进步学生组织广州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担任执行委员,领导广州地区的学生开展-运动。1921年,阮啸仙参加广州共产党小组。1922年秋从甲工毕业后,和冯菊坡、周其�、刘尔崧等人,在广州创办“爱群通讯社”。他深入工厂、农村、学校去采访新闻,广泛联系各界群众,为各报刊提供稿件,宣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1923 年5 月,广-会主义青年团临时区委成立,……[详细]
|
古成之 [清]
(947~1007)
古成之(947-1007),字亚爽,原籍河源县回龙古岭人。后迁居增城县。他曾在罗浮山隐居读书10多年,“力学不怠,淹贯群籍”,文誉传四方。宋太宗雍熙元年(984年),广南东路推荐一人上京考试,他被选中,书面考试,他考第二名,在皇上召见唱名赐策前夕,嫉妒“广南人居其上”的张贺、刘师遒邀成之饮酒。暗中用哑药陷害,致使第二天清早,宋太宗召见唱名赐策时,成之不能说话,无法应试,“帝怒,命扶出之”。成之第一次考试落第。过了三年,即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他再举登第,中进士,同榜28人,他列19,这时他42岁。 古成之中进士后,出任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元氏县尉。任职期间,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工作成绩卓……[详细]
|
颜检 [清]
(1757~1832)
颜检(1757―1832年),字惺甫,号岱山,又号岱云,别号槎客,广东连平县元善镇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生于山东泰安,巡抚颜希深子,拔贡生出身。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颜检以拔贡生朝考入选一等,初授礼部七品小京官,再升仪制司员外郎、御前校射。此后连丁母忧、父忧,十二年后才升任主事。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颜检出任江西吉安知府,后又任云南盐法道,调任迤南(滇南)兵备道。 嘉庆二年(1797年),在迤南兵备道任上的颜检赴威远(在今云南思茅地区)剿匪(“猓黑军”,以彝族等为主),擒获匪首札秋,之后擢升江西按察使、河南布政使,嘉庆四年(1799年)调任直隶布政使。……[详细]
|
谢国平 [清]
(1885~1911)
谢国平(1885―1911),原名国南,字少知,连平陂头莲星村人。是策动武装起义推翻清朝连平州政权,建立民国连平县政权的第一任县知事。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谢长至10岁时,家里送他上私塾。在他13岁那年的某一天,有两位外国牧师到他家作客,赠给他数十本宣传新思想和民主革命的书籍。自此,他开始接触西方的宗教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光绪二十八年(1902),谢应科举童子试,考入了邑庠。光绪二十九年七月,他到广州求学,先后在广州师范、广州警察学校读书。光绪三十三年,他从警察学校毕业后,任广州市第五区警察署书记。目睹清廷腐败,他逐渐产生了救国救民思想,后经人介绍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并被推为同盟……[详细]
|
颜伯焘 [清]
(1788~1853)
颜伯焘(1788―1853年),字鲁舆,号载枫,别号小岱,广东连平县元善镇人,巡抚颜希深孙,总督颜检子,嘉庆十五年(1810年)顺天(北京)举人。 嘉庆十九年(1814年),颜伯焘殿试入二甲中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借新进士巡游的机会顺便到浙江省亲。出任浙江巡抚不久的父亲颜检,拿出刚刚得到的、祖父颜希深任泰安知府时所刻官箴拓本,指示说:“你现在已进入前程无法预料的官场,应该研究公职人员做人做事的原则了。这是先前正派GY留下来的格言,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我们家祖上传下来的教诲。”颜伯焘郑重接过,只见拓本上 书有“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详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