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忠文
包忠文 (1932~)笔名倪斌、麦芒。浙江东阳人。中-员。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南京大学系主任、教授,图书馆馆长。江苏省作协理事、省大众文学学会会长,南京市文联名誉主席、市作协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鲁迅的思想和艺术新论》、《艺术与人学》,主编《左联时期――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马列文论一百题》、《现代文学观念发展史》、《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世界学术名著导引……[详细]
|
陈士橹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20~2016)
陈士橹(1920.09.24-2016.04.24)飞行力学专家。浙江省东阳市人。194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航空学系获学士学位,1958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航空学院获副博士学位。西北工业大学教授、航天学院名誉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第一、二届成员,航空宇航组第二届召集人,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宇航学会首届理事,中国宇航学会无人飞行器学会首届常务理事,美国宇航学会(AIAA)副资深委员,1994年当选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 长期致……[详细]
|
徐更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2~2015)
徐更光(1932.11.18-2015.01.07)0理论与0应用技术专家。浙江东阳市人。1956年毕业于原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0灾害预防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爆理论及0应用技术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先后研制成功新型混合0十余种,发展了多种装药新工艺。为较大幅度地提高0威力、解决0安全生产关键技术作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作为项目负责人和主要完成者,取得了包括国家级奖四项和部委级奖十项等一批……[详细]
|
潘德炉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潘德炉(1945.12.26-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卫星海洋动力环境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海洋遥感专家、《海洋学报》主编、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海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际海洋水色遥感专家组成员、历任国际亚太遥感大会总主席。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一等奖5次,国家科技部863项目重要贡献奖一次,国际光学工程学会遥感科学成就奖一次。 在海洋水色遥感大气校正、反演……[详细]
|
严济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1~1996)
严济慈(1901年1月23日―1996年11月2日),字慕光。出生于浙江东阳。物理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48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一、二届中央理事会理事,第三、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五、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严济慈,其父严树培,依靠种田养活一家人。严济慈从小聪明好学,父母节衣缩食供他上学。他7岁入本村私塾,13岁在县城宏道小学毕业,14岁入东阳中学。1918年夏,以第一名……[详细]
|
李正武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6~2013)
李正武,核物理学家 1916年11月8日出生,浙江东阳人。193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51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研究员、名誉院长,曾任该院院长。长期从事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受控核聚变等方面的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在轻原子核反应方面完成多项实验研究,对爱因斯坦质量能量转换关系作出当时最精确的直接实验测定。提出了带电粒子活化分析方法。是中国第一台高气压型质子静电……[详细]
|
金玉�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7~2006)
金玉�,古生物学家 1937年12月26日生于浙江东阳。195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6月26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国际古生物协会副主席。长期从事腕足动物化石和石炭纪、二叠纪地层研究,提出新的国际二叠纪地层年代系统,代替沿用了150年的传统年代系统,被各国采用。长期研究中国乐平统,使之成为上二叠统的国际标准,并在华南建立了乐平统两个阶的全球界线层型。与合作者研究提出地球……[详细]
|
严陆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严陆光, 电工学家。原籍浙江东阳,1935年7月6日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电力系。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近代科学实验所需的特种装备的研制和电工新技术的研究发展工作。在中国开创了大能量电感储能装置的系统研制,建成了储能6×107焦尔的合肥7号常温电感储能装置。领导研制和建成了中国第一台托卡马克CT-6的电磁系统,参加了……[详细]
|
麻生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
麻生明,有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1965年5月生于浙江东阳。1986年毕业于杭州大学化学系。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硕士学位,1990年获该所博士学位。2007-2013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特聘教授。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联烯及其类似物化学方面的研究。引入亲核性官能团,解决了联烯在金属催化剂存在下反应活性及选择性调控,为环状化合物的合成建立了高效合成方法学发展了从2,3-联烯酸……[详细]
|
潘建伟 中国科学院院士
潘建伟(1970年3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物理学家。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潘建伟1987年从浙江省东阳中学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正是在这里,潘建伟接触到量子力学,发现微观世界里有很多奇特的现象,与传统的经典规律完全背道而驰。如此种种神秘现象使潘建伟对量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确立了他研究量子的奋斗目标。本科毕业前,潘建伟集中研究和总结了量子世界的各种佯谬,……[详细]
|
卢洪春 [明]
(1544~1619)
卢洪春(1544-1619):字思仁,号东白,浙江东阳卢宅人。明万历丁丑(1577年)进士,官至礼部祠祭司主事,死后赠光禄寺少卿。《明史》有传。其父卢仲田嘉靖丙辰(1556)进士,累官从二品广西布政使,曾参与抗倭、议救海瑞、捐资建孔庙等正义行动,影响了卢洪春的人生价值取向,塑就了卢洪者嫉恶如仇、宁折不屈的刚烈性格。卢洪春在万历六年(1578)任旌德知县。志载他初任时锄强扶弱,悉访习滑横行之徒,置之法。最后复用宽,故民畏而见德。万历九年(……[详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