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
(1913~1967)
王其梅(1913-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中共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书记。湖南省挑源县人,1913年12月27日出生于桃源县三阳乡一个殷实的农民家庭。1928年春,考入常德隽新中学读初中。1930年冬为-封建包办婚姻只身出走,前往北平求学。1931年入北平私立弘达学院读书。第二年考入国立北平大学附属高中,在该校加入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并担任支部书记。1933年1月加入共青团。同年4月23日,由于参加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公葬--,被捕入狱。出狱后毅然投笔从戎,党组织派他到张家口冯玉祥部从事兵运工作。1933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4年秋入中国大学经济系学习,任经济系党支部……[详细]
|
刘炎
(1904~1946)
刘炎(1904-1946)新四军第一师政委,革命烈士。湖南省桃源县人, 原名刘安焕,1904年1月28日生于湖南省桃源县孔水坡下庙湾(今马宗岭乡刘炎村)一个私塾先生之家。自幼给地主放牛,读私塾4年,14岁跟父母种田、织布。1926年参加农-动,被推选为村农民协会委员长。马日事变后,不少农运骨干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戮,腥风血雨笼罩桃源,他-离开家乡去武昌找党。在武昌,参加了国民政府警卫团,任战士、班长,开赴江西途中,经宛希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三湾整编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一营二连一班副班长、党小组长。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在连队积极从事党的工作,从工农出身的战士中发展党员。……[详细]
|
李光庆 维吾尔族
(1905~1989)
李光庆(1905-1989 ) 全国劳动模范。 湖南省桃源县人,维吾尔族,1905年9月27日生于桃源县枫树乡庄家桥村。未满周岁丧父,家贫未上学。7岁放牛,13岁打短工、做长工,受尽欺凌盘剥之苦。新中国建立后,才从苦海0来。1952年,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双季稻试种获得成功。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选为庄家桥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种稻劳动模范。枫树公社庄家桥大队第七生产队自然条件差,粮食产量上不去。1961年春他被派去任大队支部副书记,举家迁往第七队。当年试验田亩产稻谷635公斤,比上年增产150多公斤,改造低产田获得成功。1966年全大队平均亩产超过5……[详细]
|
孟少农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5~1988)
孟少农,(1915.12.12-1988.1.15),汽车设计专家。湖南桃源人。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1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一级工程师。1946年回国,在清华大学机械系任教,开创了汽车专业。50年代末期,为第一汽车制造厂设计、制造“东风”牌轿车和“红旗”牌高级轿车作出了重要贡献。1971年针对陕西汽车厂的产品发展问题,大胆改革设计,大力组织攻关,使延安250军用越野车于1973年通过国家定型,从而投入生产。在他的主持下,仅用了9个月,就攻克64项产品重大质量关键,使“东风”车以其马力大、速度快、性能好、耗油省、轻便灵活等优良性能,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19……[详细]
|
董维键
(1892~1942)
董维键(1892-1942) 经济学家。湖南省桃源县人,1892年5月10日生于桃源县仙洞乡一个中产之家。常德中学毕业后,基于“只有振兴工业才能救中国”的认识,考入湖南省高等工业学校。后公费留学美国。7年苦读,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20年学成回国。先后在长沙、武昌执教。1924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任长沙市党部执行委员。1926年7月,北伐军攻占长沙,中国国民党活动公开,当选为湖南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宣传部长,并被聘为湖南省农民协会顾问,还任湖南省教育厅厅长。通过接近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徐特立等,奠定了共产主义信仰。1926年冬,他以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特派员身份到常德一带视察,发现桃……[详细]
|
杜美霜 常德花鼓戏传承人
杜美霜,女,1965年3月生于湖南省桃源县,1986年考入常德市鼎城区花鼓戏剧团、常德市丝弦艺术团工作至今。湖南省戏剧家协会、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国家三级演员。1986年1月考入常德鼎城区花鼓戏剧团,师承石柏林老师、杨建娥老师。二十多年来,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掌握了常德花鼓戏的演唱风格与表演形式,现继承的传统剧目与新编剧目达50多个,1994年还得到兄弟剧团长沙花鼓戏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张建军老师的亲自指点。在常德花鼓戏的演唱与表演上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取得了很大成绩,先后多次获省、部级嘉奖,表现突出,成绩卓越,1986年参与花鼓戏《嘻队长》进京演出深受专家一致好评。1994年花鼓戏《山里哥哥山里……[详细]
|
唐伯球
(1891~1960)
唐伯球(1891-1960) 湖南省参议会议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实业家。湖南省桃源县人,1891年3月生于桃源县漆河乡一个秀才之家。先后就读本县高小、长沙明德中学。湖南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冶金科毕业后,从事工矿事业多年。他是一位著名的实业家。1916年后,任衡阳甲种工业学校矿科主任、湘南民政处技正、省财政厅矿务科科长、省建设厅第三科科长,主管矿务。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先后任湘军总司令部副官长、警卫团团长等职。1928年任湖北枝江县县长。1930年至1937年,继任湖南省建设厅第三科科长、水口山铅�矿务局局长。跋山涉水于湘南、湘西,首先发掘开采了世上稀有的钨矿(今湘西金矿前身),编撰出版了《……[详细]
|
戴志敏
(1959~1979)
戴志敏(1959―1979),湖南省桃源县人,1976年毕业于桃源县龙潭中学。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曾连任五届班团支部书记。1977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广州部队某部三营炮兵连,任七班班长。197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预备党员。1979年1月4日,在本县太平公社公益大队与左安大队交界的黑水河段中,为抢救落水壮族儿童和战友而光荣牺牲。戴志敏从小便受父母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和关心集体的思想教育。读中学时,他学习认真,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团员。1977年参军后,任劳任怨,苦练军事技术,曾三次受到连队嘉奖。1979年1月4日上午,戴志敏带领全班战士正在黑水河畔进……[详细]
|
刘戡 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1906~1948)
刘戡(1906年-1948年3月3日),字麟书,号三寿,中国湖南桃源县桃花源镇膏田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二十九军军长。1933年,刘戡任国民革命军83师师长,奉调北上援助宋哲元部,参加抗击日本侵略的长城抗战。战后,晋升为93军军长。1943年,日军攻占洛阳,陕西震动,在胡宗南的推荐下,刘戡被任命为第63集团军总司令,在河南灵宝一带构筑防线,抵抗日军。1944年秋,刘戡调任重庆陪都卫戍副司令。1945年抗战胜利后,刘戡赴陕西任37集团军总司令。1946年,37集团军整编为第29军,刘戡任军长。1948年2月,彭德怀率军攻打宜川,刘戡率第27师和第90师两个整编师驰援,2月……[详细]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