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梁 [春秋战国]
季梁,随国都(今随州市西北)人,生卒年不详。文献中最后一次记载他的活动是在《左传 ・ 桓公八年》,时值公元前704年。根据此时他已久居高位,且此后文献无载来看,当时他已届暮年,而且不久便寿终正寝。假定他此时尚属青年或壮年,以他的地位和名声,想必不会从文献记载中遽然消失。由此看来,季梁应该出生于春秋初年。季梁,季为其氏,梁为其名。季氏,《元和姓纂》以为系陆终氏之子季连之后,《古今姓氏书辨证》以为系鲁桓公子季友之后,《通志・氏族略》则二说并存。若联系有关文献分析,这两种说法都不可靠。按理说,陆终氏之子季连之后应为季连氏而非季氏,《万姓统谱》即谓季连氏源于“鬼方氏陆终第六子季连,因氏焉”。其实,《元……[详细]
|
杨涟 [明] 东林六君子
(1571~1625)
杨涟(1571~1625),字文孺,号大洪,明代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政治家,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 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给事中。明神宗病危,力主太子进宫服侍皇帝。明光宗即位,极力反对郑贵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召见大臣,他不属大臣,亦在召见之列,临危顾命;光宗逝世,李选侍居乾清宫挟太子欲把持朝政,他说服朝臣,挺身而出,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并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安定了朝局,升兵科都给事中。 天启五年(公元1625 年)任左副都御史,因弹动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惨死狱中;后平反昭雪,谥号“忠烈”;有《杨忠烈公文集》传世。……[详细]
|
何成�
(1882~1961)
何成�(1882―1961),字雪竹,湖北随州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湖北省省长,人称小孟尝和湖北大家长,被誉为天才的说客和杂牌军的领袖。 早年追随黄兴,黄兴去世后随孙中山和蒋介石,在北伐和中原大战中活跃一时。因西安事变棋错一步而受到冷遇。抗战开始后却被任命为执法总监。抗日战争胜利后以后任湖北省议长,1961年5月7日在台湾病逝。生平著有《八十回忆》。天才说客何成�,湖北随州人。早年入武昌经心书院。1904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振武学堂。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5期步兵科。1909年回国,供职于湖北督练公所。次年去北京,任陆军部军制司科员。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派兵南……[详细]
|
高清波
(1972~1993)
高清波,1972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广水市蔡和镇柏树村。高清波聪明好学,在学校读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他所就读的广水市一中,是全市惟一的重点中学,按他的学习成绩,考取高等院校是很有把握的。1990年10月,正在高三学习的高清波却放弃考大学的机会,报名应征入伍。他在日记中写道:“看了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英雄事迹的电影后,我非常受鼓舞。我要像他们那样做人,像他们那样奋斗。”高清波入伍临行前,其父再三嘱咐他在部队要好好干,当个合格兵。高清波表示:“我一定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父母,当个合格的军人。”从此,他再也没有动摇过立志军营的决心。高清波有体育特长,在地区运动会上曾获得铁饼、标枪两项第一。入伍前……[详细]
|
李庭芝 [宋]
(1219~1276)
李庭芝(公元1219年-公元1276年),字祥甫,随地(今湖北随州)人。淳�元年(公元1241年)进士,宝�中知真州,累迁两淮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扬州。后益王派遣使者以少保、左丞相的职务召回李庭芝,李庭芝与姜才一起转战到泰州,突围失败,被执殉难。早年经历李庭芝出生的时候,在他家的屋梁上生长有灵芝,同乡里人聚集观看,以为是生男孩的吉祥之兆,于是以它作为名字。他少年时特别聪颖,每天能诵读数千个字,而其智慧知识常常出于长者、老者之上。王�任随州知州,李庭芝当时十八岁,告诉他的各位叔、伯与父亲说:“王�贪残而不抚恤下属,下属多有怨言,随州一定会出祸乱,请把家迁徙到德安避祸。”叔、伯与父亲勉强听他的话举家迁……[详细]
|
陈牧 [汉]
(?~25)
【陈牧】(?-25),新莽末平林(今湖北随州东北)人。地皇三年(公元22年)与廖湛等在平林起兵,号“平林兵”,后合于绿林军。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刘玄封他为阴平王。后遭刘玄疑忌,被害。李松与棘阳赵萌说更始宜悉王诸功臣;朱鲔争之,以为高祖约,非刘氏不王。更始乃先封诸宗室:祉为定陶王,庆为燕王,歙为元氏王,嘉为汉中王,赐为宛王,信为汝阴王,然后立王匡为�阳王,王凤为宜城王,朱鲔为胶东王,王常为邓王,申屠建为平氏王,陈牧为阴平王,卫尉大将军张�(áng)为淮阳王,执金吾、大将军廖湛为穰王,尚书胡殷为随王,柱天大将军李通为西平王,五威中郎将李轶为舞阴王,水衡大将军成丹为襄邑王,骠骑大将军宗佻为颍阴王,尹尊……[详细]
|
汪东波
(1915~1946)
汪东波,又名汪立福,笔名汪洋,1915年7月生于湖北省应山县陈巷镇寿山新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汪东波的家乡,是应山县西南的一个偏僻小镇。他的父亲汪本英,是一个心灵手巧的裁缝,长期靠租种地主的田和做裁缝手艺为生,四季辛劳,所得甚微,生活甚苦。汪东波7岁就开始放牛、拾柴,并随父进行田间劳作;13岁随父学做裁缝手艺;19岁挑起货郎担,巡回在寿山周围乡村。为行商所需,他开始自学文化。1937年4月,汪东波一家迁居寿山新街,一面耕种,一面经营小杂货铺。这时,他的文化知识日有长进,能记账、计算简单的收支业务,能写普通书信,阅读报纸。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他从报纸上得知华北沦陷,忧心如焚。1938年10月日军侵占……[详细]
|
明玉珍 [元] 元末大夏政权的建立者
(1331~1366)
明玉珍(1331~1366) 元末大夏政权的建立者。湖北省随州人,家世务农。至正十一年(1351),农民战争爆发,明玉珍集乡兵千余人屯青山,结栅自固。十三年冬,参加徐寿辉领导的天完红巾军,任元帅。十七年春,由巫峡引兵入蜀,克重庆,被授为陇蜀右丞。次年,克嘉定(今四川乐山),逐渐占有川蜀全境。二十年夏,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为帝,明玉珍不服,不与相通,自称陇蜀王,立徐寿辉庙于重庆城南,四时致祭。二十一年夏,以元进士刘桢为参谋。次年三月,受刘桢等人拥立称帝。国号大夏,以恢复汉族王朝的统治为号召,纪年天统,都重庆。仿周制,设六卿,以戴寿为冢宰,万胜为司马,张文炳为司空,向大亨、莫仁寿为司寇,吴友仁、邹兴……[详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