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北条氏康简介(资料简历介绍)
关东,盛时,家臣北条氏康简介(资料简历介绍)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家族背景
氏康的祖父“早云庵宗瑞”(法号)原名伊势盛时,出自历任室町幕府要职的世家;1467年应仁之乱时,盛时响应骏河(今静冈县中部)守护今川义忠率军“上洛”之举,而与其结好。后来盛时的姊妹(北川殿)嫁义忠为妻,生下今川家嫡男“龙王丸”(即后来的今川氏亲);1487年,盛时离开京都前往骏河,拥立外甥氏亲,然后凭借着机运及谋略,从伊豆国(今静冈县东部的半岛部份)发迹,成为一介战国大名。
盛时(宗瑞庵早云)的嫡男氏纲继承家业后,附会镰仓幕府执权北条氏故事,改氏“北条”,史称后北条家;氏纲一代改以位在相模国(今神奈川县)西部的小田原城为根据地,朝甲斐、武藏(今东京都及�玉县)等邻国攻略。氏纲有女(芳春院;氏康胞妹),由古河公方足利晴氏收为侧室,生下次男义氏;日后,小田原城方面即以义氏为傀儡,试图掌握统摄关东的名义。另外,氏纲命三子为昌(氏康胞弟)出任位在相模国东部的玉绳城主;而有一出自骏河福岛氏的武将认为昌为养父,并娶氏纲之女(大顶院殿)为妻,继承了玉绳北条家,此人即为后来的名将北条纲成。
由于今川北条两家渊源,氏康以氏纲嫡男身份,迎娶了今川氏亲之女(瑞溪院)做为正室。氏康子女众多,其中长大成人者包括后来继任家督的次男氏政、氏照、氏邦、氏规、氏忠、氏光、“藏春院”(今川氏真正室)、“桂林院”(武田胜赖继室),以及过继予越后(今新泻县)国主上杉谦信为养子的三郎景虎等多人。
生涯前期
1515年(日本永正十二年,以下括号中所示均为日本年号)北条氏康诞生于后北条氏的本城小田原城,母亲为二代当主氏纲的正室“养珠院”;作为氏纲的嫡男,他在重臣清水吉政的指导下成长。
当时在氏纲的领导下,北条家在关东地方迅速扩张势力,连败山内、扇谷两上杉家,支配武藏国大半领地,并进出甲斐郡内地方及总州国境。1530年(享禄三年),氏康于小泽原之战“初阵”,击败扇谷上杉家当主朝兴;嗣后于1535年(天文四年)甲斐山中合战(对抗甲斐守护武田信虎)、1537年(天文六年)河越城攻略(对抗上杉朝兴继承人朝定及其家臣),以及1538年(天文七年)第一次国府台之战(对抗房总大名里见义尧)等,均参阵并立下战功。然而1536年(天文五年)以后,由于今川家家督之争(花仓之乱)的影响,今川家新当主义元改采与甲斐武田氏合作的战略;北条家则因相甲国境、富士川以东领地等争端,转而与骏甲同盟敌对(河东之乱),逐渐陷入四面受敌的危局。
扩大势力及甲相骏三国同盟
史家推测氏康于1538年至1541年间继任家督;1541年(天文十年)氏纲故世,氏康延续父祖的基业,领导北条家持续在关东方面扩大势力。
河越城之战
1545年(天文十四年)氏康为河东之地出兵与今川军对阵之际,关东管领?山内上杉家当主上杉-,联合上杉朝定及古河公方足利晴氏,集结号称八万大军,包围仅有三千北条军驻守的河越城。通过甲斐新国主武田晴信(日后的“信玄”)的斡旋,氏康以放弃河东之地为条件与今川义元和解,从而得以回师关东,全力对抗足利上杉联军。1546年(天文十五年)氏康亲率八千军势驰援河越城,与守将北条纲成协同展开夜袭,一举击溃军心涣散的足利上杉联军,甚至击毙上杉朝定,致使扇谷上杉家绝嗣而亡。河越夜战北条军以绝对劣势之兵力取得全胜,被誉为“日本战国三大奇袭战”之一;此役之后,北条家不仅支配武藏全境,并攻入上野国(今群马县)境内,迫使上杉-逃离居城平井城,-常陆(今茨城县)、越后等国。
1554年(天文廿三年)出兵下总,控制自1455年享德之乱以来关东公方的驻在地古河御所,逼退足利晴氏,代之以由“芳春院”所出的次男义氏;以其为傀儡,氏康树立了北条家关东霸主的地位。同年,利用今川义元出兵三河,趁隙攻入骏河,与今川及武田援军对阵。然而,通过今川家重臣太原雪斋的仲介,氏康与今川义元及武田晴信于善得寺会商,终以迎娶晴信之女(黄梅院)为嫡男氏政正室,及将其女(藏春院)嫁与义元嫡男氏真做为正室等条件,成立了“甲相骏三国同盟”。
对抗上杉谦信及关东反北条势力
三国同盟成立后,氏康加紧关东支配的步伐,与里见义尧争夺上总领地;然而1555年(弘治元年)三浦三崎之战,北条水军败于里见水军,氏康在房总半岛的扩张受挫。1557年(弘治三年),足利晴氏的嫡男藤氏趁机起兵反抗北条家,结果失败,与上杉-同样-越后,投靠春日山城主长尾景虎(即日后的上杉谦信)。
1559年(永禄二年)将家督之位让予氏政,隐居于小田原城,被家臣称为“御本城�”,仍掌握家中军政大权。
1561年(永禄四年),从-越后的上杉-处继承上杉宗家家督名份的上杉政虎(由长尾景虎改名),以拥护正统关东公方足利藤氏为名义,大举出兵关东;关东各地原上杉家臣及反北条势力纷起响应,集结成号称超过十万的空前大军,压制包含古河御所在内的诸多据点,并以藤氏取代义氏为关东公方。氏康氏政父子率军固守小田原城;由于城坚粮足、全军战志坚定,终使来袭的上杉军无功而退。政虎于镰仓鹤冈八幡宫正式就任关东管领职后,在攻小田原城不克、诸将失和、粮草不济等不利状况下,不得不收兵北返;北条军趁势追击,取得局部胜利。上杉政虎自关东撤退后,北条家声威复振,在关东支配权的争夺中,逐渐占得上风。1562年(永禄五年)北条军再度压制古河御所,足利藤氏被掳往小田原城,终焉不明。
1563年(永禄六年),于第四次川中岛之战获得战略性胜利的武田军,攻向上杉家在北武藏的据点松山城;里见义尧应上杉辉虎(由政虎改名)之邀,派嫡男义弘领兵驰援,虽突破北条军-进入武藏国境,却因松山城陷落而只得退兵。翌年,为支援反叛北条家的江户城守将太田康资,义弘率军一万二千进占上总武藏边境的国府台城;氏康、纲成等领兵二万与之对抗,苦战而胜(第二次国府台之战),嗣后北条家势力深入上总。1567年(永禄十年),氏康策动上杉家臣?上野厩桥城主北条高广(与后北条氏并非同族)反叛,重挫上杉谦信的关东经略。然而,同年的三船山之战,由氏政指挥的北条军却败于由义弘指挥的里见军;北条家在房总半岛的影响力再度受挫。
生涯后期及相越同盟的转折
当北条武田联手在关东地方及北信浓(今长野县)对抗上杉的同时,东海道(范围包括今爱知、静冈、山梨、神奈川、�玉、千叶、茨城等县及东京都)形势大变,导致甲相骏三国同盟瓦解,牵动东日本势力重整。1560年今川义元于尾张(今爱知县西部)桶狭间战死后,三河(今爱知县东部)冈崎城主德川家康独立,今川家东海道霸权的地位开始动摇。武田信玄为趁机夺取今川家领地,不惜逼死嫡男义信,终于1568年(永禄十一年)发兵一万二千攻入骏河;德川家康也由三河发兵攻入远江(今静冈县西部)。今川家新当主氏真虽与上杉谦信结盟,且动员有一万五千兵力,仍难独力抵挡武田、德川两军交相入侵;赖氏政亲率四万五千大军强力干预,方迫使兵力居劣势的武田军(一万八千)退兵。以此为契机,北条家与上杉谦信和解,以氏康七男成为谦信养子(日后的上杉景虎)为条件,缔结“相越同盟”;北条高广又复仕于上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