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 [唐] 中国古代十大文豪,唐诗四大家,古代十圣,唐朝诗人
(712~770)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别名杜少陵、杜工部等,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自号少陵野老,有“诗圣”之称。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杜工部集》、《三吏》、《三别》等。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对后世影响甚大。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详细]
|
2、杜如晦 [唐] 唐朝十八大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唐朝宰相
(585~630)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字克明。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从祖杲为北周、隋显官。 杜如晦自少聪悟,好谈文史,是个典型的彬彬书生。隋炀帝大业年间作为候补-,只补个滏阳尉的小官,不久就弃官回家。秦王李世民平定京城时,引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不久,当时的太子李建成恐怕秦王府内英才云集,日后于已不利,就以朝廷名义把许多李世民的手下文武从秦王府中调去外地任职。房玄龄当时对李世民讲:“府僚去者虽多……[详细]
|
3、杜乔 [汉] 东汉八俊
(?~147)
杜乔(?―147年),字叔荣。河内林虑(今河南林州)人 。东汉时期名臣,与李固齐名。年轻时为诸生,受司徒杨震征辟。历任南郡太守、东海国相、侍中等职,汉安元年(142年)以侍中职守光禄大夫,奉命与七使巡行天下,-不法。回京后,杜乔接连担任太子太傅、大司农、光禄勋,对梁冀家族擅权不法的行为极为厌恶,多次上疏-梁冀及其亲信,受到梁冀的忌恨。建和元年(147年),杜乔升任太尉,旋即受宦官及梁冀诬陷,下狱……[详细]
|
4、杜牧 [唐] 唐朝诗人
(803~852)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诗人和散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古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善于将叙事、议论、抒情三者融为一体,……[详细]
|
5、杜鸿渐 [唐] 唐朝宰相
(709~769)
杜鸿渐(709年-769年),字之巽,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宰相,礼部尚书杜暹之侄,安州都督杜鹏举之子 。杜鸿渐出身于濮阳杜氏,进士及第,历任王府参军、大理司直、朔方留后。安史之乱时,杜鸿渐参与拥立唐肃宗,授为兵部郎中,后历任兵部侍郎、河西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尚书右丞、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卫国公。广德二年(764年),杜鸿渐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大历元年(766年),又以使相出镇西川,……[详细]
|
6、杜暹 [唐] 唐朝宰相
(?~740)
杜暹(?-740年),濮州濮阳(今河南濮阳)人,唐朝宰相。杜暹出身于濮阳杜氏,明经及第,历任婺州参军、郑县县尉、大理评事、监察御史、给事中,以清廉著称。后出任安西副大都护,深得西域民心,并平定于阗王尉迟眺叛乱。开元十四年(726年),杜暹被召拜为黄门侍郎、同平章事。他任相三年,因与同僚李元�不和,被罢为荆州长史。此后历任魏州刺史、太原尹、户部尚书、长安留守、礼部尚书,封魏县侯。开元二十八年(740……[详细]
|
7、杜预 [晋] 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222~284)
杜预(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太康元年(280),因灭吴有功,被封为当阳县侯。军事上长于谋略,博学多识,特别喜好《左传》,自称有《左传》癖。据《晋书・杜预传》引《上律令注解奏》,杜预认为法律是断案定谳的准绳,而不是穷理尽性的工具,反对繁琐的法律条文和晦涩的辞意。他还著有《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和《春秋释例》……[详细]
|
8、杜杲 [隋]
(?~582)
杜杲(?~约582年),字子晖,北周外交家。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县)人。少年勤学,博览经史。北魏末年,其叔父杜瓒在孝武帝朝中任黄门侍郎,兼度支尚书、卫大将军、西道行台,因将杜杲荐于朝廷。永熙三年(534)七月,孝武帝西逃关中,建立西魏政权,杜杲为奉朝请。从西魏文帝大统初年(535),直到恭帝末年(556)的20年间,他历任成州刺史、汉阳郡守等。北周明帝元年(558),杜杲转任修城郡守。后入……[详细]
|
9、杜范 [宋] 宋朝宰相
(1182~1245)
杜范(1182~1245)南宋大臣。字成之,号立斋,谥清献,台州黄岩(今属浙江)杜家村人。嘉定元年进士。历官殿中侍御史、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同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兼枢密使。2006年12月,杜饭在黄岩被发现。杜范,字成之,黄岩人。少从其从祖�巍⒅�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嘉字定元年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六年,迁大理司直。端平元年,改授军器监丞。明年,入对,……[详细]
|
10、杜周 [汉]
(?~前95)
杜周(?―前95),字长孺,西汉南阳郡杜衍县(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南)人,出身小吏,甚有能名。义纵任南阳太守时,“以为爪牙”,推荐他为廷尉史(廷尉属官)。他为张汤服务,汤称赞之,官至御史。受命查办沿边郡县因匈奴侵扰而损失的人畜、甲兵、仓廪问题。他在查办过程中,严格追究造成损失的责任,很多人因此被判死罪。由于他执法严峻,奏事称旨,因而得到武帝的赏识,加以重用,同减宣更替任御史中丞十余年。汉武帝时代 ,……[详细]
|
11、杜延年 [汉] 麒麟阁十一功臣
(?~前52)
杜延年(?―公元前52年),字幼公,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人,御史大夫杜周少子,西汉官员,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杜延年通晓法律,初任补军司空。始元四年(公元前83年),平定益州蛮夷叛乱,回朝后任谏大夫。上官桀等人谋乱时,杜延年知其谋报告汉昭帝,上官桀等被诛杀,杜延年因功封建平侯。历任太仆、给事中、西河太守、御史大夫等。杜延年论议持平,使朝廷和谐。后向大将军霍光提出治国良策,议论废除专卖酒、盐铁,皆从……[详细]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