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杨石先 中国科学院院士
(1897~1985)
杨石先(1897~1985),原名绍曾,怀宁县人,中国现代化学家、教育家。他的曾祖父在清代任过四川学台、国子监学官、翰林院学士。在他祖父任嘉兴知府时,举家迁往杭州。后其父任职山东,又迁家济南,时年6 岁,入私塾就读。11 岁迁家天津,入天津民立第二小学。宣统二年(1910 年),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苦读8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高等科。民国7 年(1918 年)赴美留学,入康奈尔大学农科学习,翌……[详细]
|
13、杨振宁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杨振宁(1922.10.1-)安徽合肥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22年10月1日生于安徽合肥。1923年父亲杨武之赴美留学,随母亲留合肥居住,4岁时开始跟母亲学习认字。1928年父亲学成回国,受聘为厦门大学数学系教授,随父母赴厦门,入当地小学。1929年,父亲受聘于清华大学,随之入清华园内成志小学。1933年考入北平崇德中学。1937年抗战爆发后,返回合肥,入庐州中学。193……[详细]
|
14、郭重庆 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郭重庆(1933.6~),出生于甘肃兰州。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设施规划与设计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加入九三学社。郭重庆出生在一个破落的大家族,幼年时饱尝世态炎凉。严酷的社会现实使他从小就形成独立自强的品格,坚定地走自己路,勤奋追求理想和未来。15岁初中毕业,考入远离兰州城区的西北师范学院附中。附中为抗战时期北师大内迁时建立,师资力量雄厚,生源的录取也很严格,管理则采用大学……[详细]
|
15、齐学启 抗日战争牺牲高级将领
(1900~1945)
齐学启(1900―1945) 湖南宁乡人,生于1900年。国民党新编第三十八师副师长,陆军少将追晋中将衔,著名抗日将领。192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是孙立人将军的同窗好友,后赴美国学习陆军。1929年在美国诺维奇军事学校毕业后返国,曾任宪兵第6团团长,负责南京治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沦陷,他认识到身为军人责任的重大,为国土沦落敌手而深感耻辱。次年1月28日,日寇突然向闸北地区发动……[详细]
|
16、杨学诚
(1915~1944)
杨学诚,1915年8月8日出生于湖北省黄陂县研子岗杨保益湾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七八岁时入私塾,后来由三伯资助到汉口新民小学读书。1930年他考入湖北省立高中,因经济困难,白天读书,晚上做工。193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一二九运动后,转入哲学系学习。杨学诚初入清华时,还是一个埋头读书,不太关心政治的人。那时他常夹着书本进图书馆,平时沉默寡言,很少参加课外活动。随着日本侵略者扩大对华……[详细]
|
17、梅汝�H
(1904~1973)
梅汝�H(1904年~1973年),字亚轩,江西省南昌市青云谱区人,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代的梅汝�H在江西省立模范小学读书。因父亲梅晓春家教极严,梅汝�H每日必须早早起床到外面拾猪粪牛粪当农田的肥料。每日出门拾粪时,他总要带本英语书,一边拾粪一边苦读,常常到了忘我的境界。12岁那年,梅汝�H小学毕业,旋即以优异成绩考取清华留学预备班(清华大学前身)学习。1924年,梅汝�H赴美国留学。1926年毕业于美国斯……[详细]
|
18、吴有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1897~1977)
吴有训,物理学家、教育家 1897年4月26日生于江西高安。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7年11月30日逝世。 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抗战期间同时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理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校长,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详细]
|
19、江泽涵 中国科学院院士
(1902~1994)
江泽涵(1902―1994),旌德县江村人。父亲江世才,早年在芜湖经商,后回乡务农。江泽涵从小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克己待人的习惯。他7岁入私塾,后来转入本村改良的“养正小学堂”。1915年,进入旌德县三溪公立高等小学堂。小学毕业,家中准备送他到芜湖读中学时,堂姐夫胡适回绩溪上庄为母亲办理丧事。1919年1月,胡适带着侄子思聪和江泽涵回到北京,江泽涵报考南开中学,当年夏被录取为二年级新生。在南开中学读……[详细]
|
20、凌则之
(1911~1940)
凌则之,原名凌家增,字季瑜,又名凌松如,1911年正月生于四川省屏山县楼镇一个封建地主家庭。1929年秋,凌则之考入宜宾叙属联立中学第二十八班。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常获得学校减免学费的奖励。1930年秋,他用他三哥凌松如在宜宾县中毕业的文凭,到成都考入成都联中,其遂改名叫凌松如。毕业前,由于他对当局派来的军训教官甚为反感,便被校方扣上“反对军训”的帽子要开除他。尽管叙府联中在成都各校的同学联名向……[详细]
|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最后一页]
[下一页]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2/2 首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