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童�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建筑,建筑师,中国童�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童�,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他设计的作品凝重大方,富有特色和创新精神。数十年不间断地进行东西方近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对继承和发扬中国建筑文化和借鉴西方建筑理论和技术有重大贡献。他是位建筑界融贯中西、通释古今的大师。早在30年代初,进行江南古典园林研究,是中国近代造园理论研究的开拓者。,
童� - 人物简介
童�,满族,字伯潜。1900年10月2日出生于奉天省城东郊(今沈阳市郊)。家庭世代务农,父亲是家族中第一代读书人,晚清岁贡,经殿试后钦点七品,回乡先后任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和省教育科长等职。
童�8岁进蒙养院,1910年,入奉天省立第一小学,1917年,考入奉天省立第一中学。这一阶段正值推翻满清王朝和军阀混战时代,东北又饱受日本侵略之苦,因而“渴求和平”、“建设富强中国”和“读书救国”、“科学救国”成为他的理想。
1920年,中学毕业后去天津新学书院专修英语,次年夏天,先后参加唐山交通大学和北平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高等科入学考试,均以优异成绩通过。他学习勤奋,各门功课成绩优异,英文和绘画更为突出。还被选为《清华年刊》艺术组成员和美术编辑,举办过个人画展。
1925年升入大学科,获得留美资格。同年秋,公费赴美,就读于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与杨廷宝、陈植、梁思成等先后同窗学习。在校学习刻苦勤奋,同学间以从不涉足娱乐场所而广为传闻。在校学习期间,先后获全美大学生设计竞赛一、二等奖牌各一枚。
1928年冬,以3年修满6年全部学分,获得建筑学硕士学位,提前毕业,接着在费城、纽约两地建筑师事务所实习、工作各一年。
1930年春,赴欧洲英、法、德、意、瑞士、比、荷等国考察建筑,最后经东欧、苏联回国。旅欧期间,西欧古代文明和瑰丽建筑遗迹,以及生机勃勃的新建筑,使他为之振奋和叹服,这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写生画作品。
从欧洲回国即受聘于东北大学建筑系,先后任教授、系主任。
1931年,九一八事变,建筑系被迫解散,他帮助学生脱离险境后,自己也举家迁住北平。年底应陈植之邀赴沪,后来与赵深、陈植合组“华盖建筑师事务所”。
1937年,上海沦陷,次年接受资源委员会技术长官叶诸沛之邀辗转至重庆。后在贵阳开办“华盖建筑师事务所”分所,完成省立陈列馆、科学馆、图书馆和清华中学等许多建筑设计。
1944年,应中央大学建筑系刘敦桢之邀抵重庆,在授课之余继续建筑师业务。这一时期还有许多其他著名建筑师应聘,中央大学建筑系一时人才荟集、蒸蒸日上,这就是中央大学建筑系“沙坪坝黄金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大学迁回南京,他仍往返沪宁两地从事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业务和在中央大学建筑系任教。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专职任教于南京大学建筑系。
1952年,院系调整,他在南京工学院建筑系任教授。
晚年他带研究生并潜心从事研究著述,即使在动乱的年代身处逆境也不中止读书写作。曾任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和江苏省第五届人大代表。
童� - 建筑作品
20世纪初,中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和建筑技术发展,商业和文化娱乐活动增加,出现了新型公共建筑,特别是在大城市,规模较大的银行、图书馆、医院、饭店和影剧院都在兴建,这些建筑工程设计多由外国人包揽。此时也开始出现一批曾接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建筑师,建立大小不同的建筑师事务所,童�是当时最有影响的建筑师之一。在“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中,童�负责绘图房业务。
1932―1951年,他主持或参加的工程项目有100多项,最具有代表性的有:1932年,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办公大楼和官邸,以经济、实用、富有民族特色而取代宫殿式的设计方案中标。建成后的这幢建筑以线条简洁、比例匀称,体态端庄而受到称赞。将传统民族风格进行简化和提炼,突破了这时期多沿用的大屋顶式样,成为创造现代民族风格成功的实例。此外还有1936年建成的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这幢建筑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手法,上部以少许琉璃花饰点缀,气势宏伟,可惜毁于战火。其他还有1931年的南京下关首都电厂、上海大上海大戏院、南京首都饭店、首都地质矿产陈列馆等。抗日战争时期在内地设计建造的有重庆炼铜厂、贵阳花溪中学、大夏大学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设计建造的公路总局、航空工业局、美军顾问团公寓等一批优秀而有特色的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在现代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华盖建筑师事务所三巨头,在抗日战争期间3人分处三地,都做了不少工程。3人均重视创造性地发扬传统,勇于向陈腐观念挑战。童�和其他老一辈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的努力和成就,奠定了中国建筑师的实力地位。
童� - 教育事业
童�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的先驱者之一,对教育赤诚之心感人至深。在东北大学任教期间,当其他教师因种种原因离职时,他一直坚守岗位。九一八事变后,被迫离开沈阳,亦将建筑系部分图书资料随身携带,几经辗转迁移,直到解放后尽数归还东北大学。在他于沪安定后,即通知逃亡的建筑系学生到上海,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设法为学生修毕未竟学业。对关内无经济来源的东北学生,他总解囊相助,还设法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他这种热心为建筑教育事业的精神在东北大学建筑系学生中广为颂传。从1944年在中央大学建筑系兼职、任教一直到1951年,专任教学工作,他认为“建设我们这样大国,仅靠几个建筑师不行,要通过教育培养出成千上万的建筑师。也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对建筑有科学的认识”。在教育园地上辛勤耕耘,培养出一大批建设人才,许多人成为教授、学者以及著名的建筑师。
他治学严谨,对学生严格要求,教学中特别注意对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培养。他精通英文,通晓德、意、法多种文字,又能博闻强记。博大精深的知识,深邃睿智的见解,成为学生和老师的“活字典”,不时为师生答疑解惑。
童�在晚年更加勤奋著述,是指导硕士生和中国第一批博士生的导师。1982年,重病住院期间,在7月中旬南京的酷暑下,在病室中,他以惊人的毅力,强忍疼痛,挥汗为大百科全书撰写条目,为教师研究生答疑和修改教师英文讲稿,他在教育园地上耕耘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童� - 园林研究
园林在中国有数千年发展历史,但仅有明清少量遗迹存在,比较系统而完整地论述造园原则、要素、经验等理论专著应推明代计成的“园冶”,其他则散见于诗文、绘画以及方志小说。童�在30年代初于上海工作期间,即用工作余暇遍访苏、浙、沪60多处园林,只身一人不辞劳苦踏勘、调查、测绘、摄影,又广为收集资料文献,1937年,完成《江南园林志》一书,这是近代最早一部用科学方法论述中国造园理论的专著。包括园林历史沿革、境界、中国诗、文、书画与园林创作的关系以及中国假山发展等众多内容。书中许多园林今早已荡然无存,其测绘图纸和照片都格外珍贵。学术界公认《江南园林志》是近代园林研究最有影响的著作。该书完成后即经建筑营造学社建筑学家刘敦桢介绍出版,梁思成看后在致童�信中说“拜读之余,不胜钦佩”。后因“芦沟桥”事变,学社南迁而中辍,直到1963年,转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上一篇:孟雪梅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