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 小汽车动画视频道路清障车(儿童小汽车动画片大全) 2020-12-06
- 济南多功能环卫车(儿童画环卫车) 2020-12-06
- 积木拼装清障车视频(儿童乐高拼装玩具视频) 2020-12-06
- 环卫车垃圾掉一地(环卫车收垃圾儿童视频) 2020-12-06
- 黄色环卫垃圾车儿童(环卫扫地车) 2020-12-06
- 几岁可以办身份证 儿童身份证有效期多久? 2020-12-06
- 小孩需要买保险吗 哪种儿童保险最适合小孩 2020-12-06
- 莆田30名10岁以下儿童核酸阳性 具体是什么情况? 2020-12-06
- 泸县地震安置点建起儿童乐园 到底是怎么回事?(图) 2020-12-06
- 参赛作品简介怎么写(儿童画参赛作品简介怎么写) 2020-12-06
郑春华(作家)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小头,儿童文学,儿童郑春华(作家)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郑春华(1959年-),浙江淳安人,毕业于南京大学,作家,中国作协会员。
她于1980年开始儿童文学创作,其代表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已成为中国优秀原创儿童文学最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由它改编的同名动画片风靡全国,深受孩子们喜爱。她曾获得2017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评奖年度图书(绘本)奖等奖项。
,人生经历
1959年出生在一个回族家庭,小时候父母工作忙,她就与洋娃娃为伴,“那时我就希望隔壁能来个小朋友,直到现在,我特别喜欢小孩子。”1979年,郑春华当上了一名托儿所保育员,这是很适合她的工作。“孩子们太可爱了,每天都能碰到许多有趣的事。”晚饭桌上,郑春华不停地给父母讲起一个个充满童趣的故事。郑春华的父亲郑成义是一位工人作家,他建议女儿把这些故事写下来。郑春华由此开始了创作之路。
1980年,上海举办全市青年诗歌创作比赛。评委、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圣野欣喜地发现了唯一一首以儿童题材、儿童角度创作的诗歌《小床》。它的作者就是郑春华,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单位同事的小儿子“贝贝”。贝贝想把小床换成大床,但是真到了换床的时候又舍不得地哭了。年轻的女诗人诗兴勃发:“小床,像洁净的睡莲,莲心就是宝宝……”最终,这首充满爱心的诗作被评为比赛的一等奖。
1981年,郑春华调入少年儿童出版社担任编辑。在那里,郑春华得到了朱庆坪、鲁兵等一批老前辈的悉心指导。至今,她还保留着一个习惯,定期到幼儿园、托儿所呆上十天半个月,体味童心。
1990年起动笔创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2018年11月,出版小说《米斗的大计划》。
家庭生活
郑春华膝下有一双儿女,抚育孩子的过程给她诸多灵感。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是郑春华的成名作,如今“大头儿子”作品系列已经发行了两三百万册,创下了幼儿文学作品发行量的高峰。她由此也得了一个雅号:“大头儿子的妈妈”。
作品从1990年起动笔。当时每逢周末,夫妻俩都要带着平时全托的儿子出门痛痛快快地玩耍。父子俩的欢声笑语引发了郑春华的感动,作为出版社《幼儿文学报》的编辑,她曾接听过许多孩子来电话抱怨:“爸爸回家只知道看报纸。”“爸爸要看足球比赛,我就不能看动画片了。”“爸爸从来不跟我玩,不关心我。”
凭借着女性的敏感,郑春华深切体会到了孩子对父爱的渴望。她要用自己的笔,描绘一个理想父亲的形象。《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由此开端,先在期刊上连载,然后又出单行本,接着又改编成动画片。这部作品洋溢着家庭生活的温馨,又带有女性的轻灵和幽默,同时还不失机智和生动。
有评论认为,郑春华写出了幼儿真正的天趣、童真,细腻地、传神地、好玩地刻绘出幼儿在现代家庭生活中的亲情和温情、成长与感动,以及同样可亲可爱、幽默快乐的成人形象。
作品发表后,很快得到了小读者的热烈欢迎。郑春华听说过一件趣事,一个小男孩气呼呼地对父亲说:“你再打我,我就不要你了,去找u2018小头爸爸u2019。”
在照顾女儿的时候,郑春华又返回儿歌创作领域。女儿喜欢看到摇篮边挂满气球,一首儿歌《球球》由此而生。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发表之初,引来了一番争议。“小头爸爸”这个称谓引发了“有损u2018父道尊严u2019”的意见。有人批评说:“u2018小头爸爸u2019,小孩子怎么能这样叫自己的爸爸呢?”
对此,郑春华有自己的理解:“儿童文学不能是单纯的说教,而要回归儿童,以平等、平和的心态为孩子们写作,让他们感到快乐。儿童文学的作者首先是进入儿童思维,而不是按照成人思维进行创作。童心是最宝贵的,应当精心呵护,而决不能u2018拔苗助长u2019。”
“童心无国界”是郑春华常说的一句话。她曾随丈夫在波兰、德国生活了4年。“在国外,放学以后满街的小孩子都在骑车、打球、玩耍,非常开心。我们中国的孩子这个时候正背着书包往家里赶,急着要做作业呢,中国孩子的负担太重了。”
因此,郑春华深切感受到儿童文学尤其是幼儿文学的责任。“儿童文学是孩子和文学的第一次接触。它的任务就是要让孩子们懂得什么是善良和美丽,充分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为他们今后全面发展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想象力是最可贵的,它影响到孩子长大成人后的创造力,许多学生成绩很好,但创新力贫乏,我认为这和他们童年时过早地失去想象力很有关系。”
目前,郑春华还在继续她的“大头儿子系列”创作,最近已经推出了“大头儿子和动物系列”。与此同时,郑春华还在积极从事儿歌创作。她告诉记者,目前儿歌创作并不景气,儿童文学期刊都不刊登儿童诗歌了,许多孩子记得的都是老儿歌。儿歌对于牙牙学语的幼儿熟悉母语和养成节奏感至关重要,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孩子们创作出琅琅上口的新儿歌。
成功之道
其一,保持宽松、愉悦的创作心态。创作需要情绪,需要激情,从事幼儿文学创作,更要有一份好心情。郑春华十分珍惜童年生活对自己的馈赠,始终保持纯真的童心,“保持了小时候玩洋娃娃的心情进行儿童文学写作”。自己沉浸在快乐、感动之中,写出的作品也才有可能让孩子快乐、感动。其二,努力做生活的有心人,孩子的贴心人。郑春华生花之笔描写的都是孩子们当下平平常常的、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她的优势和本领在于:善于从平凡琐细的生活中发现美、诗意和情趣;善于捕捉生动的、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又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良好素质,准确细致地把握孩子的内心世界、感情世界。这样写出的作品就能贴近孩子心灵,让他们感动。其三,在艺术品格上有着独特的追求。郑春华认定幼儿文学是一种充满爱心和快乐的文学。从她的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她执着地追求爱心、智慧、诗意的交织,想像、趣味、幽默的融合。在充满阳光的生活气息和妙趣横生、想像奇妙的儿童天地里,让读者领略到浓浓的父子情、母子情、师生情和动人心弦的友情。
其四,十分讲究浅语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儿童文学尤其是低幼文学,则是浅语的艺术。无论是写童话、故事还是小说,郑春华的文字都单纯明快,质朴平实,明白浅显,在生活化、口语化上可说是达到无懈可击的程度。她又是一位出色的儿童诗人,遣词造句,一向注意韵脚、音节,富有音乐性、节奏感,读来琅琅上口,娓娓动听,因而易于为孩子所接受和喜爱。
代表作品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