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太昊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伏羲,黄帝,盘古太昊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八卦台,北临黄河,南依连山,东据虎牢,西望洛川。此处原是河洛交汇处,自古以来气候温和,土地肥沃,交通便利。早在一万多年前,便有中华的祖先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而成了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发祥地,成了河洛文化的核心。如今这里仍然是一个村落,叫洛口村。清代嘉庆年间重建洛口村寨门时,寨门横额镌刻“古洛油”三个大字。两边刻有石楹联,上联是“涂光休气兆北阈”;下联是“赤文绿字焕东周”。概括了古洛响辉煌的过往岁月。
现今古成纪有规模的伏羲庙有三处,即位于天水市区的伏羲庙,卦台山伏羲庙,秦安泰山庙的伏羲庙。尤以天水市的规模宏大,历史悠久。据记载,它建于元至正七年(1342),占地10270平方米,庙院内原有古柏六十四株,是按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卦方位栽植的,现存三十七株,四季长青,生机盎然。而今古成纪人民把相传伏羲诞辰的农历正月十六日和成道升天的农历五月十三日作为伏羲庙祭祀的重大节日。
太昊 - 现代评价
在中国古代传说时代的帝王世系中,太昊伏羲氏被奉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地位十分显赫。然而,自古及今,关于太昊的名号、时代、地望、族系等问题争讼不已;太昊是人还是神?太昊和伏羲是一人还是两人?这些问题一直湮漫不清。但是如果沿波溯源,理清太昊伏羲在上古帝王世系中地位确立的历史过程,上述这些问题便会自然得到解决。
一、古代典籍中的太昊太昊的名号,古籍中有许多写法,除“伏羲”( 《庄子・人间世》 )之外,还有“伏戏”(《庄子・大宗师》 )、“伏牺”( 《法言・问题》 )、“包牺”(《易・系辞下》 )、“宓�住保� 《汉书・古今人表》 )、“炮牺”( 《汉书・律历志下》 )“庖牺”( 《水经注・渭水》 )、“虑羲”(《管子・封禅》 )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相对于黄帝等中华民族的始祖,太昊伏羲氏在古代典籍中晚出。战国中期以前的典籍中, 《论语》 、《墨子》 、 《左传》 、 《国语》 、 《孟子》等对伏羲未置一词。既便是记载神话人物、古帝王甚多的《山海经》中,仍未有太昊伏羲一席之地。
最早记载太昊的是出于战国中晚期的《庄子》 ,然庄子此公好古,“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所言太昊,亦虚亦实,亦神亦人,大都是托名设譬,借以形象说理,未可当作信史。《庄子》中关于太昊的记载有5处,2处出于“内篇”,3处出于“外篇”。在“内篇”与“外篇”中,太昊在古帝中的排位有所不同。属于“内篇”的《庄子・人间世》 :“是万物所化也,禹、舜应物之所纽也,太昊、几蘧之所行终,而况散焉者乎!”庄子在这里将伏羲列在禹、舜之后。《庄子・大宗师》:“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L韦氏得之,以挈天地;伏戏氏得之,以袭地母;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堪坏得之,以袭昆仑;冯夷得之,以游大川;肩吾得之,以处大山;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这里是说“道”体无形、功用无限,�L韦氏运用“道”来整顿天地,伏羲氏运用“道”来调和气。此段人神相杂,星月并现,十分混乱,《庄子》的许多注家疑为后人添加。其为后人添加则未必,但起码说明太昊伏羲在这里尚未从神话脱形为人祖。
《庄子》“外篇”学术界历来认为是战国末或秦汉时期庄子后学所增益,不出于庄子之手,时代晚出。《庄子・�l箧》:“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太昊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太昊伏羲位列轩辕黄帝之后,神农之前。《庄子・缮性》:“逮德下衰,及燧人、伏羲始为天下,是故顺而不一;德又下衰,及神农、黄帝始为天下,是故安而不顺。”《庄子・田子方》:“古之真人,知者不得说,美人不得滥,盗人不得窃,伏戏、黄帝不得友。”在这两段中,伏羲在古帝中的排位,颇近于后世所列。
《庄子》一书之中,太昊号有三种写法,或记为“伏羲”、或记为“伏�住薄�“伏戏”,前后不统一;身份混乱,或人或神;在古帝王中序列不定,或在禹、舜、黄帝之后,或在其前,地位渐次升高。这说明在庄子时期,太昊尚在传说时期、创造过程中,是一个不确定的、尚未定型的人物。《庄子》之后的典籍,如《管子》 、 《荀子》 、 《商君书》诸书所记伏羲,或为由《庄子》移入,或为秦汉所掺。《易・系辞》托名孔子所作,其实大部分为秦汉间人所撰。《系辞下》记载太昊功业最著:“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这段话影响甚大,但叙述太昊功业如此全面系统,当出于秦汉年间,不会早于《庄子》。
《史记》从黄帝记起,不为太昊作传,所记太昊有两处,均系引前人所言。《太史公自序》 :“余闻之先人曰:‘太昊至纯厚,作《易》八卦’。”《封禅书》中借管仲言:“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云云。”司马迁治史严谨,由于当时对太昊传说语多谶误,难以辨识,虽不否认,但记之存疑。东汉班固《汉书》突破《史记》的界限,将上古帝王从黄帝推至太昊,至此,太昊开始登上官定正史。《汉书・律历志》引刘歆《世经》言:“庖牺继天而王,为百王先。首德始于木,故帝为太昊。”(详见下析)《汉书・古今人表》中首叙太昊,次列炎、黄,以太昊为历史源头,认为太昊氏“继天而王”,因而他是百王之先,而炎、黄诸帝继太昊而王。《白虎通义》言:“三皇者何谓也,伏羲、女娲、神农是也。”把太昊推到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地位。
晋代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 ,是一部专述帝王世系、年代及事迹的史书,所叙上起三皇,下迄汉魏。三皇首列太昊,言太昊功业:“继天而王”、“作八卦”、“造书契”、“作瑟三十六弦”、“制嫁娶之礼”、“取牺牲以供庖厨”等。皇甫谧说:“女娲氏……承庖牺制度。……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混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之号。”他一方面把太昊当作一个古帝,另一方面将《庄子》中提到的一些名称统统纳入太昊名下,“皆袭庖牺之号”,其实是把太昊当成一个时代,这样,太昊的赫赫功业,就未必是一人所创。(注:由于象形文字出现在铜石并用时代,造字者乃黄帝轩辕氏的助手仓颉,故伏羲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造书契”的说法立据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