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张果老(神话人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玄宗,广宗,开元张果老(神话人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典故二
河北有首民歌《小放牛》,可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歌词大意是: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过?什么人推车轧了一道沟?赵州桥是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过,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是一个很有趣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位能工巧匠鲁班,一夜之间,在赵州城南郊河上建成了一座大石桥。仙人张果老听说后,便骑上毛驴前来观看,路上遇到南路财神柴王爷,于是两人一同来到郊河畔观桥。看过赵州桥后,两人无不暗暗惊叹鲁班的精湛技艺。为考验鲁班,张果老与鲁班打赌,如果他们三位能顺利过桥,而桥不倒,从此便倒骑毛驴。两人走上桥时,张果老转身施法,聚来日月星辰,装入身上的褡裢里,柴王爷也运用法术聚来了五岳名山,悄悄放在了独轮车上,由于载重猛增,两人还没有走上桥顶,大桥就经受不住,开始摇晃起来。鲁班见状,急忙跳下河去,举起一只手,用尽全力托住桥身,大桥才转危为安。张果老当面认输,从此开始倒骑毛驴。而桥面上也留下了车轮印和毛驴的蹄印,以及柴王爷的车辙印和滑倒后留下的膝盖印。在桥的拱顶东侧底面,鲁班用力托桥身时,还留下一只大手印。
张果老为什么倒骑驴?
张果老之说以倒骑驴是因为他觉得:正着走的时候自己的背对着后面人的正面,不礼貌、别人的背对着自己的正面,太吃亏;而倒着走的时候自己的正面对着别人的正面,表示礼貌,别人的背对着自己的背,很公平。
江湖道术
关于张果老的江湖道术,在张果老的神话故事的演绎中,众所周知的有“八仙过海”、“张果老和他的纸驴”、“唐玄宗赐婚张果老”等等,但说得最多最经典是张果老装“死”的本领。张果老自称尧时人,有长生不老之术,死而复活当然能显示他的长生之术,所以“死”成了他的拿手和绝活。唐太宗、唐高宗征召他时都婉拒了。武则天派人召他出山时,张果老以“死”回绝,“死”在“妒女庙”前。时值盛夏,不一会,他身体腐烂,而且长了许多蛆。武则天无奈,只好作罢。但后有人在恒山再次见到张果老。至开元二十三年( 725 年)唐玄宗继续派人招朝张果老,他故伎重演,“辄气绝朴,久乃苏”。但唐玄宗欲求长生不老之术心切,又令近臣裴晤、徐峤携玺书去请他,在“三顾茅庐”下,张果老只好进了京师。但唐玄宗尽管盛情款待,还是没有讨到任何长生术,反而招到了张果老百般捉弄。他先是喝酒戏弄,后又敲掉牙齿长出白牙,白发变乌发等,直到皇帝脱帽赤脚求他救活叶法善――那个因说出“张果老是混沌初开时一只白蝙精”而“暴死”的道士。最后,当唐玄宗要把玉真公主嫁给他,并拜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时,他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回到中条山,不久又施“死”术。不死心的唐玄宗派人验尸,却发现棺里空空如也。
这些动人故事,在《旧唐书》《新唐书》《明皇实录》《八仙出处东游记》《初刻拍案惊奇》等书中均可找到。久而久之,张果老的神话传说在民间不断被丰富完善,思想内容上也增添了许多的积极因素,他嘲弄王权,抨击富贵,世态炎凉,劝化世人,自然、必然地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神话人物。尤其是他“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蕴涵着深刻的哲理,是中国朴素的哲学辩证思想表现,也是中国宝贵的文化财富。梁兴扬道长参考《旧唐书》《新唐书》《明皇实录》
人物法器
张果老的法器是渔鼓。渔鼓,又叫做道通、竹琴,是用竹筒做的,最早相传是一头用鱼鳔蒙住的,所以叫渔鼓,但是现在多用猪皮、羊皮蒙住,简板,又叫简子,用竹片制成,两支为一副,简子和渔鼓合起来叫做“渔鼓”。
人物疑问
张果老何许人也
张果老是哪里人,并不为人熟知,这主要是因为最早记载张果老的《旧唐书》《新唐书》两部史志中均未有明确的籍贯,前者说其“不知何许人”,后者说“晦乡里”,而唯一确切记载的是“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这就在其籍贯问题上给后人留下了想像、猜测和推断的极大空间。谁不想沾仙人的光呢?张果老久隐的中条山位于山西永济市东南,东太行,西华岳,说他是永济人或长治人都可以理解。而其他仙迹地,也同样如此。河北省邢台市有个五峰山,也叫五老山,据说其山有石碑记载,“广宗道人张果,在此修行成为八仙之一”,唐玄宗李隆基敕封张果老为仙翁,改五峰山为仙翁山,并建一座栖霞观,将一山洞改为仙翁洞,成了明代以来邢台八景之一;张果老仙迹地的另一处甘肃两当县,也说是张果老是两当人,且似乎有更多的理由和更有说服力的佐证――《全唐诗》第二十四卷,有张果老《题登真洞》诗一首(诗曰:修成金骨炼归真,洞琐遗踪不计春。野草漫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风摇翠条敲寒玉,水激丹砂走素鳞。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经尘),诗附小传不仅有“张果两当人”之说。两当县东15公里处,进入神秘的山峦,此处不仅有奇特的高原岩溶地貌,而且有幽深莫测的原始森林,在山的半悬空似的剑峰危崖上躺卧着一个数百米深的洞穴,此洞就是张果老修仙得道的“登真洞”。据说此洞来之不易,是北宋时两当邑书吏崔明远率民众,为感神惠乡里,福泽百姓,特赴京请命,才使宋王朝皇封“登真洞”的。张果老也被封为“冲妙真人”。这不难看出两当人对张果老有虔诚的崇拜。
其实,从可考的史学角度研究,张果老的籍贯是确切而清晰的,即河北广宗张固寨村人。
邢台市张果老山上的唐代开元二十三年《唐玄宗敕封仙人张果记》记载:仙翁张姓果名,邢州广宗人也(全文在下文“敕封仙人记”栏中),张果老本名张果,老乃后人对其尊称,如孔丘之孔子、墨翟之墨子者,子乃对其尊称一样。广宗县张果寨村至今保存有张果老墓、张果老井等历史遗迹,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据当地地方志记载,该村本名张固寨,自从出了仙人张果老后便又名张果寨,该村还流传着众多关于张果老成仙前后的传说,如张果老韭菜畦等,但因洪水泛滥等原因,至今张果老韭菜畦已不存在,故居也已毁坏,不过张果老墓和张果老井依然是张果老故居的铁证,再加上唐开元年间的记载(须知,唐开元年间张果老还健在,所以可信度可以说毋庸置疑)。
当然关于张果老的籍贯还有山西交城说和甘肃两当说,但其记载无非是明朝地方志甚至是诗歌,地方志尚可信,诗歌我们应当存疑。不过,关于地方志的记载,除了山西交城地方志外,《顺德府志》和《广宗县志》也有记载说其为广宗人,但毕竟相去唐开元年间较远,张果老山上的唐开元二十三年古碑记载当是最有力的史料证明,广宗县张果寨村的古迹则是张果老籍贯的文物证据。
如今,除了当地流传的张果老韭菜畦传说外,河北还广为流传着《小放牛》等传说:“赵州石桥鲁班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过,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节选),2010年《飞翔石家庄》歌曲在石家庄甚至河北大地上飞扬,其开头和结尾便采用了河北的这首广为流传的传说。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