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许应�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光绪,尚书,侍郎许应�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晚期生活
戊戌政变后,许应�出任封疆大臣闽浙总督,并被特许“仍在紫禁城骑马”,以示优宠。一年后又兼署福州将军、船政大臣,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后来许应�的手下官员渎职,他也因此被解任,退出政治舞台。许应�回到广州后,便从高第街搬了出来,在广州白鹅潭畔建造了一处颇具规模的私家园林――后乐园,现在的广州海珠区还有一条“后乐园街”。
反对变法
但这位平步青云的权臣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却扮演了守旧派反对变法的“急先锋”,以他顽固执拗的性格来捍卫他自己心目中的“道”,被后人被称为“戊戌黑旋风”。1898年,光绪帝下“明定国是”的诏书,宣告变法,御史宋鲁伯上书朝廷废八股文,光绪皇帝准奏。但许应�迂腐荒谬,顽固反对,惹怒了宋鲁伯、杨深秀,他们联合上书弹劾许应�,要求罢黜他。光绪帝诏令许应�对他们的弹劾给予回复。许应�也针锋相对,写了《明白回奏折》,更将矛头指向了康有为。百日维新中,光绪皇帝准许臣民直接上书言事,礼部主事王照请光绪帝游历考察日本等国,当时的礼部尚书怀塔布、许应�不肯代送奏折,王照于是直接上堂递交,并且弹劾尚书,怒火中烧的许应�上奏反击,结果激怒了光绪皇帝,许应�被撤了职。
不过这个“戊戌黑旋风”在百日维新中也办了一件好事,这件好事也成了戊戌变法唯一硕果仅存的政绩。京师大学堂是由许应�和奕�选址办理的。两人全北京城里外跑遍才选中了地方上报光绪皇帝。京师大学堂本是戊戌维新时光绪帝在1898年筹办的中国最早的国立大学,校舍在北京地安门内马神庙。吏部尚书孙家鼐为管学大臣,管理大学堂事务。大学堂的办学方针为“中西并用”;宗旨是“广育人才,讲求时务”;课程分普通学和专门学两类。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戊戌变法”中,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黜了光绪帝颁布的所有新政,但唯独保留下了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之所以能成为“戊戌政变”后唯一幸存者,关键在于慈禧太后的态度。清朝末年,内忧外患,慈禧太后要维护她的封建政权,只能依靠顽固守旧派。但是,这些顽固派却缺乏实际的办事能力,领导权之外的各项具体事务,只能依靠新人去办理。而新人的培养需要用新的办法,京师大学堂就将承担这一项重任。所以,慈禧太后不仅对京师大学堂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且对全国各省省会与各州府县在变法风气影响下兴办的大量学校,基本上也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允许其继续存在与发展。当“戊戌政变”后的第五天(1898年9月26日),京师大学堂正心惊胆战地等待噩运降临,不料慈禧太后在谕旨中却说道:“大学堂为培植人才之地”,应予以继续兴办。就凭她这一句话,京师大学堂化险为夷,得以幸免于难,成了“戊戌变法”诸多新政的唯一的幸存者。
许应�顽固的反对“戊戌变法”,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太光彩的一笔。但有意思的是,这位封建老顽固却有自己非常“反传统”的一面。许应�的母亲不是正室,按照几千年的族规和祖制,许母死后棺材不能从家庙的中门抬出。面对这一局面,许应�非常气愤,向族人咆哮:我能不能从正门中出去?族人答道:您为堂堂一品官员,当然可以从正门中出去。于是许应�就坐在母亲的棺木上,对旁边人说道:给我连人带棺一起抬出去。众人都惊呆了,眼睁睁看着一死一活两个人被抬出了许氏家庙。
其他信息
民国初年,许应�的后人举家南迁到香港,日本人攻占香港之后,曾经在这位清朝重臣后人的门上贴一张“立入严禁”的告示,由此不仅他的后人免遭了战祸之苦,而且许应�的遗物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许应�的一品朝服现在还由他的后人收藏着。
相关后代:许应�亦为香港TVB艺人许绍雄的太公。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