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俞鸿钧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中央银行,台湾,上海俞鸿钧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1936年代理上海市市长,1937年7月任市长。据[录自国史馆藏褒扬俞鸿钧专档]案:“民十六年上海改设特别市,第二任市长张定�[先生稔知先生之能,邀入市府参议,未几复任上海财政局局长,整顿税收,厘剔弊窦,提倡科学管理,收入大增,绩效称最。张岳军、吴铁城两先生继任市长,均以先生为秘书长,倚重至深。沪市为远东第一商埠,华洋杂处,治理之难,远非其它各地可比。先生综其缓急,悉洽机宜。其中尤以收回越界筑路一事,为当时人士所称道。”抗战爆发迨沪市撤退,国民政府撤退,政府西迁,先生乃向关赴渝(重庆),任中央信托局常务董事,1941年6月,初受任财政部政务次长,8月旋兼外汇管委会及中央信托局局长,至1944年11月任财政部部长,同年兼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处长。1945年5月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7月任中央银行总裁。1946年2月辞中央银行总裁,3月为国际货币基金及国际复兴建设银行理事,6月兼最高经委委员。1948年,国民党政权陷入全面危机,其时时局失利,面临撤离台湾前夕,金融剧烈波动,复因改币关系,全国纷如,先生力支危局,虽未能力挽狂澜,然大势已去,尽心尽力,盖良苦矣。适值京沪处于共军兵临渡江前夕,朝不保夕时,举国骚然,唯国民党政权命脉所系,能搬运的仅是库存黄金,先生默审事机,首须默审事机,谋其安全,毅然排除各方非难阻挠,密将全部库存黄金,于数夕之间,以海军巡舰,悉数运台。
犹虑旅途有失,中心沉重,朝夕绕室彷徨,及台湾安抵电至,始欣然若释重负。未几国民党兵败如山倒,京沪相继被共军占领,长驱直入,而黄金库存及时应急转移至台湾,皆俞先生力也。旋台湾改革币制,即以此笔黄金库存作为新币发行准备,以坚币信,用能奠定今日新台币之基础,使台湾草创殆兴,得以顺利成章,累积其功尤足多也。当年政府以外省人币份的总代表入驻台湾。所谓入台问境,入境问俗,入乡随俗,务必有熟悉的过程,同时政府发行纸币,充裕库存以坚币信的执行货币政策,俞鸿钧立下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耶!国民党政府念先生前劳,敦促复出,三膺国政,规划复兴,同时兼交通、农民两银行董事长。嗣后兼台湾银行董事长,悉心规划,献替益多。值得补上一笔其临危受命于国民党,准备退移台湾前夕的1948年,俞鸿钧被蒋介石任命为中央银行总裁,进行币制改革以挽救危机,1948年8月任上海经济督导员。1949年1月,蒋介石隐退不久,俞鸿钧也辞去中央银行总裁一职,改任中央银行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
1949年4月代中国银行董事长。赴台后任台湾省主席,新任之初即以“从安定中求进步,从进步中求安定”为施政根本。其时适值粮价暴涨,民心惶惶,先生稔知各地存粮尚裕,且收获有期,不以为虑,且指示主管粮政人员,建立粮食预算制度,整顿粮仓储量,尽力抑平米价,卒以安渡难关。对于耕者有其田政策,尤彻底执行,以固国本。他从严吏治,如停止林班特卖,革除积弊,政风为之丕变,观感为之一新。并主持经济安定委员会,以简化财经机构,推动经济建设。迨1950年总统第二任膺选,提名先生为行政院院长,谦辞不获,兢业从事,四年之间,虽严脞多端,而先生身许党国,昕夕焦虑,不以难易樱心,不因劳怨自馁,肩负重任,悉力以赴,其成败毁誉,非所计也。在其任内所持政策,稳健而开明,以崇法务实的精神,创造良好政治风气,并使经济维持长期安定。1953年辞去行政院院长,专任中央银行总裁,鉴于时机未熟,一时不能全部复业,居恒引以为念。顷奉命全部复业,乃计划甫上,而先生因积劳触发旧疾,未及两日,竟以不起,可痛也已。病逝于1960年(1898-1960年),享年62岁。综其一生,见危授命,竭忠尽智,实国家之干城也。(摘录自台湾国史馆褒扬俞鸿钧专档。)
与蒋介石的关系
12月16日复秘书处本局应行装运卷宗、账册共87箱,并派周忠延前往。(发文5921)。
这里尽量全文引述,因为这是中央银行档案中有关金圆券发行后“搜刮”民间金银的记录关键所在。此处提及“业(物)发(行)局贵重物品已另行密饬办理外,其他重要公物及卷宗、账册,应尽一星期内运出。先尽复员起至本年6月底止卷宗、账册运出……”这里,发行局账册87箱,包括复员(1945年8月)至1948年6月的账本,就在运台湾途中随“太平轮”沉于海。随同没于海的,除了发行局账册外,还有物资57箱及秘书处的文件200余箱、会计处文件账册近300箱、国库局文件账册200多箱、业务局文件账册200多箱、人事处文件47箱及理监事会文卷各3箱,中央银行档案共约1200余箱都同为海水吞没。时在1949年1月27日,在舟山群岛白节山南,由上海去台湾的航道上与一货轮相撞沉没。“各单位自派押运员一人”,六处局共六位在“太平轮”上押运,1月27日海难,五位丧生。
但随“太平轮”沉于海不是最重要的部分。1948年8月发行金圆券后,以快速贬值的金圆券收购黄金、银元、外汇数量的账册最重要,应该运到广州(“6月底以前可装运台湾,6月底以后者装运广州”),应该没有沉入海中。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存的应仅是部分,更完整的应在广州、重庆、成都或台北的央行内,除非在战乱时遗失或故意销毁,有待继续寻觅。
1954年4月,有位记者在台北访问俞鸿钧,曾问他中央银行运台湾黄金究竟价值多少?俞筹思后回答:“很难以清点决定。”(《美洲世界日报》2008年8月13日)台湾当时的立法院、监察院及台北地方法院等都曾调查,而都不了了之。最近逐渐浮现的《大溪档案》的电子档中,黄金的数字,除了一笔约60万两的秘密军费黄金(第三批)外,大致都有记录,包括先父在厦门的军费黄金,但没细账。外汇与银圆的资料尚缺。关于密藏的军费部分,先父因与央行的“军费草约”的规定,为蒋介石守密,背了黑锅。如此残缺不全的记录,自然无法让海峡两岸老百姓满意。
对国民党政府而言,俞先生是有功的;但对绝大多数因金圆券贬值而受害的中国人民来说,俞或有过。重要的是:将来如何将此金圆券的准备金(部分剩余的)回馈中华两岸,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呢。
上一篇:王丽红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