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何伯权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乐百氏,品牌,万元何伯权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20-12-06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何伯权,男,出生于1960年,2008年何伯权已30亿的身价排行中国内地富豪第261位。,
何伯权 - 个人简介
中山市小榄人,1960年出生在广州,15岁辍学,后在大学进修。以其1998在集团拥有的净资产计算,何伯权的财产为8500万美元。12年间,何伯权带领一群年轻人不但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品牌培育成中国著名的食品饮料品牌,而且还创造了业内广为传颂的乐百氏奇迹―――1989年租用乐百氏商标创业,1992年北大征名组建今日集团,1994年千万元购买马俊仁“生命核能”配方并于同年拍卖产品经销权,1997年收购广州乐百氏由商标租用者变为拥有者,1998年巨资聘请麦肯锡作企业高级管理战略咨询并引进全球最先进的SAP管理信息系统,1999年入选哈佛大学教学案例,同年今日集团更名为乐百氏集团,2000年与法国达能合资…… 据2000年的统计资料,乐百氏集团公司是中国饮料工业十强企业之一。乐百氏是目前国内著名的食品饮料品牌和行业内为数不多的中国驰名商标,是国内乳酸奶市场第一品牌。乐百氏与达能合资 去年3月,乐百氏与法国达能正式签订协议,共同投资组建“乐百氏(广东)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乐百氏与达能的合资是在部分项目上的合资,合资公司由法国达能公司控股,由乐百氏集团经营管理,除非乐百氏方面要求,达能不派员参与管理。达能将其与乐百氏的这次合资视为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合资公司作为达能在中国的重点企业将获得巨大的自由发展空间和强大的资金支持。乐百氏集团仍拥有“乐百氏”商标所有权,合资公司以有偿许可的方式使用“乐百氏”商标。合资公司的生产经营将集中在乳酸奶和瓶装水领域。 何伯权说,乐百氏过去10年主要业务的经营几乎完全靠自身积累滚动发展,融资策略还是略显保守,面对国内外巨大的市场机会以及竞争对手逐步国际化,乐百氏感受到加速融资步伐亦是很有必要的。早在数年前就有许多国际著名财团及跨国公司关注乐百氏,当乐百氏向外透露有引进大型外资的意向时,就有数家全球著名的投资公司和食品集团与乐百氏接触频密,经多方、多轮的接触与谈判后乐百氏最终选择了与达能合作。
何伯权 - 品牌机会主义者
何伯权无疑是上世纪90年代饮料业急速发展时代的营销代表人物之一。
在市场空间放大的环境下,何伯权对品牌的如痴如醉成就了他与乐百氏在饮料业的6年霸业,然而,当市场空间随着新世纪的竞争日烈紧步压缩时,仍沉醉于品牌痴梦中来不及抽身的何伯权,与他苦心经营的“乐百氏”帝国,便无可挽回的被饮料业掀起的一波大浪生生吞噬了。
这是一个市场悖论,悖论的发生缘起于市场的变迁。
在接手乐百氏最初的草创阶段,何伯权表现出了对品牌和品牌价值强烈的先知先觉。他将瓶形设计为方形,颜色用单一的红色,在包装上与竞争对手尽可能的差异化;在瓶标的设计上,凸显“乐百氏”的商标,并且在后续的宣传小单的制作上,刻意彰显“乐百氏”品牌,而产品功能、属性等的介绍只是在小纸的角落和页底低调提及,两相比衬,“乐百氏”的品牌效应自是不显自明。
倚重高知名度的锋芒来快速拓展空间放大的市场,是何伯权时代惯用的伎俩。所不同的是,他同时又是一个品牌的先知先觉者,他不但要知名度,更希望极尽他的能力和整合最优的资源来沉淀出一个有价值的品牌。
相较于整个90年代的粗放式媒体投放,乐百氏像是一个另类,它并不排斥媒体,并且对媒体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当年史玉柱操作脑黄金,但乐百氏不是大鸣大放,它没有出现诸如脑黄金的“飞机”和“坦克”的广告闹剧。
幸运源于何伯权较早开始牵手国际级的4A广告公司――盛世长城,由其全权操盘乐百氏品牌整体的品牌塑造和推广。
1992年到1998年,几乎是饮料市场一段漫长的“乐百氏”时代。但时至1998年,称雄饮料行业6年之久的乐百氏还是无可避免的显露了颓势,一直在饮料业与其争锋相对的娃哈哈终于将乐百氏反手超越,被超越的不仅是水饮料,还有乐百氏长期倚重的酸奶系列。伴随着乐百氏神话的破灭,更多饮料业的后起之秀开始蜂拥而上,争相蚕食乐百氏的饮料天下。
问题出在哪里?是因为饮料行业已悄然迈入了多品多牌的细分时代,靠单一品牌、靠粗放式的市场版图扩充征服。随着消费者的日趋成熟渐渐落伍了,消费者的口味开始多样化,渠道分销也开始了深度化演进,传统品牌知名度的第一购买导向沦至中落。何伯权过去的杀手锏明显不灵验了。
在全面审视自己时何伯权发现,长期称霸的安逸生活早已将氏百氏的组织肌体僵化,乐百氏整体的管理机制和渠道经销体制已明显落后于了变化后的饮料市场环境,乐百氏这个品牌陷入了“大马拉小车”的僵局,它的品牌价值的确沉淀得非常丰厚,但它的企业资源根本就无法消化和发挥出它所积聚的品牌能量。
然而何伯权终未能摆脱对单一品牌过分依赖的桎梏,他没有将精力转向品牌产品的对应细分,也没有进行必要的终端细化,他将东山再起的希望全权冀望于品牌的再规划再塑造。
于是,在借用外脑中尝到了甜头的何伯权再次将绣球抛给了外脑,这次他选择的是麦肯锡、用1200万的代价,何伯权换回了一本长达300页的咨询报告。麦肯锡信手一指,乐百氏的未来是做非碳酸饮料的马首。当乐百氏紧步跟进的时候,对手娃哈哈调转枪头,以‘非常可乐’将心猿意马的乐百氏挑下马来。
另外,麦肯锡间接促成了达能和乐百氏的闪电联姻,资本的大手迅即将何伯权等5位元老清除出局。对何伯权这个近乎狂热的品牌信徒来说,这是真正的痛彻骨髓。
何伯权 - 借助他人成就自己
商场上常见的现象:一个能人创造了一个品牌,但在中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现象:一个品牌创造了一个人。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保健品市场风风火火,在广州兴起了第一次高潮,除太阳神之外,还有乐百氏。太阳神的诞生和失去都伴随着某种痛苦。太阳神与乐百氏的创业者本属一个团队,共同创造了“太阳神”。太阳神在中国首次全面导人企业形象设计,当时如红日喷薄而出,咄咄逼人。但由于内部原因,不久后从太阳神的早期创业者中便分出了另一支人马,自立门户。为了得到一个堪与“太阳神”媲美的好名字,他们绞尽脑汁,翻遍字典。终于,“乐百氏”三个字不经意间闯进了他们的脑海,这个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洋味十足又充满喜庆味道的中西合壁的名字,一下子就博得了众爱。名字已定,他们与广州另两家机构联合成立了广州乐百氏公司。
与此同时,中山市小榄镇的一个28岁的年轻人――何伯权也开始受镇政府之命来投资办厂。镇政府拿出95万元资金,让他创办新企业,以便发展小镇经济。何伯权站到了人生的一个新舞台上,除了95万元及几个合作伙伴外别无所有。一番权衡,他决定投身当时热火朝天的保健品市场。
上一篇:李京龙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