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丰华瞻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外国语,学报,上海丰华瞻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丰华瞻,丰子恺之子。民盟盟员。中国作协会员。1945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外文系。1948―1951年在美国伯克莱加州大学研究院攻读英国文学。1983年赴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讲学。曾任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上海外文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主要着作有《中西诗歌比较》(获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比较文学奖”)、《世界神话传说选》,和戚志蓉合著《我的父亲丰子恺》,合编《丰子恺散文选集》、《丰子恺论艺术》、《丰子恺漫画选》。,
论文一览
1. 格雷的“乡村墓地挽歌”
裘克安 丰华瞻 英语沙龙 2000年 第02期
2. 小议译诗时专有名词的处理
丰华瞻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8年 第02期
3. 古稀年述怀
丰华瞻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年 第05期
4. 萨松的战争诗篇
丰华瞻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7年 第02期
5. 音韵谐美的古代歌谣──读英译《译经》
丰华瞻 外语与外语教学 1996年 第05期
6. 英国诗人霍斯曼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6年 第01期
7. 英语的故事
丰华瞻 读书 1995年 第11期
8. 征人怨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4年 第04期
9. 江上渔者
范仲淹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3年 第04期
10. 翻译《西风颂》随感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3年 第03期
11. 平易与深奥――读中西诗歌随想
丰华瞻 兰州大学学报 1992年 第04期
12. 汉诗英译二首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2年 第03期
13. 美国诗人桑德堡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2年 第03期
14. 绝句
丰华瞻 杜甫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2年 第01期
15. 游小园不值
丰华瞻 叶绍翁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2年 第01期
16. 从英国诗人改诗看诗的艺术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1年 第05期
17. 诗神联结海峡两岸人心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1年 第01期
18. 借鉴前人,自出心裁――谈诗歌创作
丰华瞻 兰州大学学报 1990年 第04期
19. 诗词六首英译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0年 第03期
20. 英译诗词五首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9年 第03期
21. 我与《外国语》的缘分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9年 第02期
22. 试评苏曼殊译诗
丰华瞻 中国翻译 1989年 第01期
23. 在洛杉矶讲授比较文学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7年 第06期
24. 诗歌翻译的探索――《中西诗歌比较》付印记
丰华瞻 中国翻译 1987年 第06期
25. 斯托雷奇论中国古典诗
丰华瞻 社会科学战线 1987年 第03期
26. 略谈汉诗英译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6年 第02期
27. 丰子恺与翻译
丰华瞻 中国翻译 1985年 第05期
28. 花城谈诗散记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4年 第05期
29. 春风催桃李――记李叔同对我父亲丰子恺的教导
丰华瞻 教育与进修 1984年 第01期
30. 艾米·洛厄尔与中国诗
丰华瞻 外国文学研究 1983年 第04期
31. 儿童读物中韵文的翻译
丰华瞻 中国翻译 1983年 第06期
32. 庞德与中国诗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3年 第05期
33. 意象派与中国诗
丰华瞻 社会科学战线 1983年 第03期
34. 含蓄与隐晦――英汉翻译漫谈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3年 第01期
35. 丰子恺传略
丰华瞻 晋阳学刊 1982年 第04期
36. 译诗漫笔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2年 第02期
37. 从艺术家到高僧――缅怀弘一法师
丰华瞻 法音 1982年 第03期
38. 翻译《乡村墓地挽歌》的几点体会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1年 第04期
39. 译诗与民族化
丰华瞻 中国翻译 1981年 第03期
40. 也谈形似与神似――读汉诗英译随感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1年 第02期
41. 漫谈书名的翻译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80年 第02期
42. 谈新诗格律
丰华瞻 社会科学战线 1979年 第03期
43. 略谈译诗的“信”和“达”
丰华瞻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 1979年 第01期
44. 谈外语诗歌的汉译
丰华瞻 复旦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1964年 第01期
相关阅读
意在言外(丰华瞻)
父亲画集《丰子恺漫画选》终于拿到了手。翻看之后,有不少感想。特别使我感触的一点是父亲的漫画常有寓意,且意在言外。读画时不能只看表面,还需要思索其内含的意义。现在举三幅画为例。
先说这里刊出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幅。可能有的人不明白这幅画包含着什么意思。倘知道画题词句的来源,便可探索得这幅画的寓意。“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北宋词人柳永的名句。柳永的原词《雨淋铃》,写的是男女离别。词的有关几句如下:“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晓风残月”,原是风雅人欣赏的情景。但这里画的却是两个农民在田里插秧。此画作于一九三五年,漫画作者的意思是:士大夫阶级很会“风雅”,但农民们在清早的晓风残月中却在辛辛苦苦地种田呢!
再说《羔羊口在缘何事,阎死屠门无一声》这一幅。这幅画作于一九四八年,登在当时的报纸上。画中是一个人牵着两只羊,拿着刀要去杀。根据作画与发表的年代,我们可以断定,这幅画有所影射。一九四八年是旧社会行将崩溃之时,那时全国哀鸿遍野,饿死、冻死的人不少;特务横行,到处杀人。漫画作者在这里以羊影射人,指出:既然有口为什么“阎死屠门无一声”呢?为什么不起来抗议,起来斗争呢?
第三个例子是《花不知名分外娇》这一幅。这幅画似乎有不止一种的含蓄意义。画中是两个男子站着欣赏露出墙头来的娇艳花朵。同时楼上窗口坐着一个少女。读者很容易想到,画题也暗指这女子。但我想画的意义恐不止此,可能还有别的比喻意味。我们常说“百花齐放”,这花字几乎从来不指真正的花,而总是指文艺作品,因此,“花不知名分外娇”可有其他的暗示。我体会漫画作者的意思是:我们不要眼睛老是盯着“出名”的人或物;普通的、不出名的人或事物中,大有美好者在。
父亲曾说过,他希望一张画不仅能给人“看看”,最好还能使人“想想”。我在文章中所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丰子恺小传(丰华瞻)
父亲于一八九八年(清光绪二十四年)十一月九日生于浙江省 崇德县石门湾(今桐乡县 石门镇)。祖上在 石门镇开一家小染坊。祖父名丰璜(字斛泉),长于诗文,于一九零二年乡试时中「举人」。父亲是祖父的第七个孩子,是长子;父亲的姐弟大多夭折早亡。父亲八岁时,祖父就患肺病去世。
父亲九岁时进私塾读书,十二岁入石门湾西溪小学。一九一四年他十六岁时,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浙江第一师范的教师李叔同先生(后出家,法号「弘一法师」)教他图画、音乐,发现他的才能,鼓励他向绘画方面发展。李先生不但精于图画、音乐,也擅长戏剧、文学、书法,对父亲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上一篇:黄倩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