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张瑞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金山,我的,他的张瑞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芳草天涯》―――他导我演
1944年的前前后后,我和金山携手跨入共同生活的门槛,有很多地方我感到无所适从……直到抗战胜利前夕,在中国艺术剧社,由金山执导,我参加演出了夏衍的新剧《芳草天涯》,又找到了一头扎进角色的感觉。这是夏公用了一年时间,特为中国艺术剧社之约而写的。夏公的戏和郭老、曹禺的风格又不同―――没有顶天立地的英雄,也没有感天动地的悲情,只是淡淡地、极其生活化地描写一个故事本身,写实到了几乎就是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但夏公的厉害就在于他可以一边讲述着一个故事,一边却还让另一个自己永远保持着一双冷静、理性的眼睛在审视着戏中的故事。所以,演夏公的戏和看夏公的戏,都要够一定水平才行。《芳草天涯》讲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两户中年知识分子的家庭,在爱情、婚姻问题上,为一己之私,纠缠在个人得失中……
这出戏由金山导演,同台演出只有六个演员:陶金、石羽、赵蕴如、吴茵、王戎和我。我在剧中扮演孟小云,一个热情又自我的当代女青年。这个人物身上有一种新的东西。过去我的角色都“忘我”,但孟小云不是,她只是当代无数同类青年中的一个典型,正直、善良、有理想,同时也敢爱、敢恨,不达目的誓不休,她可能会误会或伤害到别人,但一旦意识到自己不对,也会知错必改。
上演《芳草天涯》时,抗日战争刚刚结束,社会上人心浮动,看话剧的人也少了,我们每个人也在做各种复员的打算,但演出仍然火爆,从11月初演到11月底,还又加演了6场。著名导演蔡楚生就注意到我们“演员之间好像化合在一起”了,可见大家的配合有多么默契。但也有评论对该剧的“非政治”倾向提出批评,以何其芳的意见最为尖锐。不过我更认同金山在《新华日报》上发表的“导演手记”:
这是一个写知识分子的戏,戏里照明了他们潜藏在形体里面的一切渣滓……谁也不能否认,知识分子是中国优秀的分子,如果我们能使他身上应死的死绝,该生的盛生,那将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有着多么大的贡献! 只有在这个时候,我才有一种和金山并肩作战的感觉,非常充实,信心满满!
张瑞芳 - 老年时光
接待外宾、开会、聊天、干家务、锻炼身体、捐收藏、办敬老院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不久前向上海历史博物馆捐献了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这700余件被张瑞芳看起来像垃圾的破旧什物,却见证了一段段宝贵历史,也保留下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瞬间。虽然张瑞芳口口声声说早就想扔了这些“垃圾”,可当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把整理得整整齐齐的清单交到她手中时,她说:“真没想到,这些破烂到你们的手里会变成宝,会弄得这么好。它们终于找到归宿了!”张瑞芳十分欣喜,同时还幽默地说:“早知道,很多东西我就不丢掉了!”话虽如此,可以看出她终究对这些被她称为“垃圾”的东西的不舍之情。
“垃圾”藏金
张瑞芳老人的这批捐献品中有她历年获得的各类奖状、聘书、节目单、参加党代会、人大、政协会议等各类会议的代表证件、名人的题词、贺信、贺电等。最特别的是在捐献品中还有张瑞芳平时记的几本厚厚的笔记,以及109张各式请柬。
那些泛黄的笔记本,隐藏了不少有意思的故事。张瑞芳做事很认真,几乎每参加一次重要的会议都会认真地做笔记。她的这个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原来,解放后她参加人大会议时,会议主要议题是有关公私合营的问题,她听了以后很激动,“可事后邓大姐(颖超)问我会议情况时,我传达不清会议的内容,说了一堆‘很好,令人激动’。邓大姐就笑了,说‘我净听见你说形容词了,实质的内容一点都没有听到’。我当时羞愧极了,想如果做笔记该多好!”从那以后,张瑞芳就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这些笔记本在十年浩劫时还差点惹下祸端。当时的造反派看上了这堆可贵的“资料”,想据为己有。幸亏张瑞芳所在的上影剧团(张瑞芳这时已被关押)坚决不允许他们把笔记掠走,并特地把笔记封好,建立了专门档案,这些材料才完好地保留了下来。说起这段很多人都为之色变的历史,张瑞芳并不动容,除了有时显得有点忿忿之外,更多只是付之一笑。那时在干校里,每天都要填写材料,写这几年来,自己在何时何地做过什么事情。张瑞芳就翻着历史书,对照在中国发生大事时,自己都在做什么,倒也想得八九不离十,连造反派都感叹她的记忆力真不错。
张瑞芳还告诉记者一段趣事,她说:“到了干校,要家人送睡衣。我先生就在家里找,找来找去也找不到,最后只能把一条很旧的、一撕就会破的睡裙给送来了,我都不好意思穿,可笑的是造反派还把这算成我的一条罪状,说我把少奶奶的习气带了进来。”
等张瑞芳回家以后,老伴劝她把材料烧了,说他有一个朋友家有壁炉,可以去销毁。张瑞芳嘴上说好,可一看里面还夹杂着周总理的亲笔信时,就舍不得了,说等整理好了再烧。这一拖就没了底。最近,张瑞芳整理房间时,想起应该把这些破旧的东西处理掉,可她身处闹市,烧东西太多恐怕引起火灾,还污染空气。于是就想隔段时间去莘庄亲戚家(她家有院子)去烧掉,无奈路途遥远,一直没时间。碰巧这时候上海历史博物馆打来了征集电话,这才把这堆珍贵的“历史见证”从火中救了出来,也帮张瑞芳解决了“麻烦”。难怪打心里舍不得烧了它们的张瑞芳连连说:“终于找到了归宿,它们终于找到了归宿!”
“郭老背我赛跑!”
在张瑞芳的家中,挂着一幅字,这幅字是郭沫若特别写给她的,弥足珍贵。张瑞芳曾经在郭老的剧作《屈原》中扮演婵娟,这个人物虽然是郭老虚构的人物,但却是倾注了郭沫若最多心血、最喜欢的人物,他把她当做是真善美的化身。张瑞芳说,首演《屈原》的时候,郭老和他们剧组的人在一起,“他一点也不像作家、更不像领导,倒是更像一个小孩子,吃完晚饭,我们在河边玩,郭老也来了,大家商量着怎么玩,于是就决定比赛跑步。不是一般的跑步,一个背着一个的负重跑,郭老也参加。因为郭老年纪最大,所以他背我,我最矮小。跑完了以后,郭老还作了诗……那时候真是很高兴的!”在这幅字上,郭沫若把张瑞芳演过的角色嵌在了诗里,特别有纪念意义,所以张瑞芳舍不得捐。
瑞芳现在舍不得给的还有家里的那口樟木箱,箱子里全是珍贵的照片,她已经托付在新华社工作的一个北京朋友,帮她日后把这些照片捐给上海历史博物馆。
至于那109张请柬,张瑞芳说自己不是刻意保留收集的,只是看到一些请柬很漂亮,扔了又舍不得,就放在箱子里了。谁知道一放就是上百张,其中大大小小,各类文化活动都有,细细看来非常有意思,大到上海电影节开、闭幕式、金鸡百花奖颁奖典礼,小到1994年9月8日北虹中学的120周年校庆、1993年6月9日参加杨延晋、玄小佛婚礼,甚至还有1994年5月27日担当集体婚礼证婚人的请帖……这一张张请柬,可以看出张瑞芳虽然年事已高,依然热衷社会的各项事务,积极参加公益事业,感受到她一颗滚烫的热心。这与她打算开敬老院的行为,其实是相连的。
上一篇:门措上师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