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李佩红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京剧,演出,农历李佩红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李佩泓基本功扎实,戏路宽广,文武兼能,扮相凝重大方,饰演巾帼英雄,颇有大将风度,为常人所不及。她的演唱特点是在严格规范的程派韵味中,充分体现人物的内心情景,既有程派含蓄低回、幽咽委婉、深沉跌宕的情韵,又不单纯追求音色的形似,而是以情带腔、以腔抒情,力求从探索人物的性格、心理、情绪的深层底蕴上,来体现程派演唱艺术的精髓。因此,原工刀马、花衫的李佩泓,不仅是一位文武兼备、不可多得的好演员,也是继承程派艺术的佼佼者。
,艺术经历
李佩红,生于1966年,1981年毕业于天津戏曲学校,工刀马、 花衫,1984年进入 天津市青年京剧团,先后求教于 刘秀荣、 马祥麟、 李金鸿、 冀韵兰、 阎世善、 崔荣英、陶汉祥、 朱宝义、吴祥珍等名家,1988年拜著名 京剧表演艺术家 关肃霜为师,李佩红长久以来 酷爱程(砚秋)派艺术,1992年受 程派名家 王吟秋老师亲授,主演了程派名剧《 六月雪》,一举成功。1995年正式拜 王吟秋为师, 立雪程门。在老师的悉心指教、严格训练下,加之她刻苦勤奋、潜心钻研、虚心求教,使其对程派名作《 锁麟囊》、《 朱痕记》、 《六月雪》、《 武家坡》等剧的艺术真谛,均能领悟、掌握,是目前绝无仅有的在刀马和 青衣两个行当均取得不俗成绩的青年演员。她还曾就读于第二届 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
艺术特色
李佩红 基本功扎实,戏路宽广, 文武兼能,扮相凝重大方,饰演 巾帼英雄,颇有大将 风度,为常人所不及。她的演唱特点是在严格规范的程派韵味中,充分体现人物的内心情景,既有程派含蓄低回、 幽咽委婉、深沉跌宕的情韵,又不单纯追求 音色的形似,而是以情带腔、以腔抒情,力求从探索人物的性格、心理、情绪的深层底蕴上,来体现程派演唱艺术的精髓。因此,原工到刀马、花衫的李佩红,不仅是一位文武兼备、 不可多得的好演员,也是继承程派艺术的佼佼者。
获奖情况
她所获的奖项有:1984年以《 刘金定》获天津市新剧目会演优秀表演奖;1988年以《凤吉公主》获全国 京剧新剧目会演优秀青年表演奖;1991年获全国京剧中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获最佳表演奖 中国戏剧 梅花奖。
1999年,《 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主办“评说 五小程旦”活动。 李海燕、 张火丁、 迟小秋、李佩红、 刘桂娟荣获“五小程旦”称号。
代表剧目
李佩红的擅演剧目有:《 竹林计》、《凤吉公主》、《 铁弓缘》、《 盗库银》、《 六月雪》、 《锁麟囊》、《 春闺梦》、《 红鬃烈马》、《 朱痕记》、《 荒山泪》、《 三娘教子》、 《刘金定》、《 穆桂英大破天门阵》、《 扈家庄》、《 小上坟》、《 思凡》、《 昭君出塞》、《 坐楼杀惜》、《金山寺》、《棋盘会》、《 活捉》、《青风岭》等。
人物故事
艺惊申城
2002年10月5日晚《 锁麟囊》一剧,李佩红出色的唱念,贴合人物命运发展轨迹的不同扮相,表演上将分寸感和技艺展示合理配合的功力等方面都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美好印象。“朱楼”、“ 大团圆”几场中的演唱、 水袖功夫展示出了她在 程派艺术方面日益成熟、老到的本事。10月6日下午的悲剧《 荒山泪》也是李佩红得程派名家 王吟秋手把手亲授的戏,表演这样 高潮不多而重在舞台上下内心沟通的戏,更容易使演员有 吃力不讨好之感。李佩红在剧中的发挥则是不断令观众眼前一亮,即便一个小小的叫板起唱念白或者一个不起眼的身段,也会引来观众十分热烈的掌声。至于剧中的几段著名唱段,更是博得行家和观众的盛赞。上海名丑 孙正阳(在 《智取威虎山》中饰演过 栾平)的加盟助演,也令李佩红的戏增色不少。
程砚秋之子 程永江、上海越剧名家 袁雪芬等观看演出后,对李佩红在程派剧目方面所下深功和多年来的不断提高给予了充分肯定。
艺多不压身
此前,李佩红是程派名家王吟秋先生的徒弟,后又拜 李世济先生为师。对此,李佩红解释说:“许多前辈名家都曾向多位老师求艺,重视吸收多方面的艺术营养,程派艺术博大精深,我以前和王先生学习了很多程派艺术,但是艺多不压身,这次拜师也是为了丰富我的艺术特点,更好地传承程派艺术。我一定要认真学习李世济老师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富有强烈感染力的演唱艺术,提高自己塑造人物的能力和表演水平,以求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不辜负老师和广大观众的期望。”
作为一位 允文允武的程派著名青衣,李佩红不仅是 中国戏曲学院第二届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的研究生,还曾荣获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金奖和 中国戏剧“ 梅花奖”等重要奖项。原本可以自己带徒的她,却在艺术生涯的关键时候选择了拜师继续学艺。她说:“现在我深刻地体会到, 京剧艺术真的是博大精深,一个演员必须用一生的时间去不断学习。也有朋友劝我,希望我休息一下,但是学无止境,我必须继承老师们对京剧事业的执著,才能奉献出最好的艺术。作为戏曲演员,我们站在前辈艺术家的肩膀上,理应看得更远,对演传统戏思考得更深:怎样演才能让老戏不老,怎样通过再雕琢让老戏重新焕发出经典艺术的光芒,怎样用以情带腔、以腔抒情的程派演唱艺术来吸引当今的观众……”
啃下“硬骨头”
《 文姬归汉》是程砚秋先生鼎盛时期量身定做的一出 唱功戏。该剧难度很高,光连唱10多分钟的唱段就有6大段,是极为吃功夫的大文戏,历来是程派戏中的一块硬骨头。当年程砚秋先生一年只唱一场 《文姬归汉》,而每唱此戏票价必加一倍,足见这出戏的难度之大。加上程先生版本中繁复的挥鞭等身段,要求表演者能唱能表,致使这块硬骨头20余年没有人啃,舞台难觅全本《文姬归汉》的踪影。
这次复排,李佩红有幸得到了82岁高龄的程派艺术家 熊承旭老先生整整3年的悉心指导。新版《文姬归汉》选用了汪珍琦改编的剧本,吸收了 唐在�源醋鞯囊衾郑�完整保留了程先生当年的表演风格和唱腔精华,还复排了当年程先生“整归鞭”一折,不坐车,而是用马鞭的表演形式,来突出 才女蔡文姬归途思子心切。
早年工 刀马旦的李佩红后师承王吟秋,这位程派 大青衣透露,演出《文姬归汉》后,她还计划把 《锁麟囊》《 春闺梦》《 三娘教子》《 玉堂春》等12出程派名剧整理出来,去全国巡演。她说:“作为戏曲演员,我们站在前辈艺术家的肩膀上,理应看得更远,对演传统戏思考得更深:怎样演才能让老戏不老,怎样通过再雕琢让老戏重新焕发出经典艺术的光芒,怎样用以情带腔、以腔抒情的程派演唱艺术来吸引当今的观众……”她介绍,在14日演唱的《 贺后骂殿》中,她将突破以往程派青衣、 言派老生合作的固有模式,与上海优秀 杨派老生李军一起,进行一次新的演绎。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