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 一省包一国名单 最新消息中国台湾支援美国 2020-12-06
- 台湾空姐女神庄乃柔 因哭而走红被大家认识 2020-12-06
- 台湾人被大陆阅兵震撼 台湾媒体惊叹大陆经济太强大 2020-12-06
- 台湾歌手张芸京的老公是谁 张芸京结婚了吗? 2020-12-06
- 拜登竟针对台湾放如此厥词 到底怎么回事?(图) 2020-12-06
- 台湾今天疫情最新消息 台海要闻公布确诊人数 2020-12-06
- 郭台铭参加台湾选举 竟是妈祖托梦让他参选 2020-12-06
- 台湾有哪些风景名胜(台湾著名十大景点) 2020-12-06
- 美国又一军舰穿航台湾海峡 美方又要做什么?? 2020-12-06
- 庭竹(台湾)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2020-12-06
林海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台湾,林海音,纯文学林海音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9-0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林海音于1994年荣获“世界华文作家协会”及“亚华作家文艺基金会”颁赠的“向资深华文作家致敬奖”,于1998年获“世界华文作家大会”颁“终身成就奖”。其自传体长篇小说《城南旧事》,于1999年获第二届五四奖“文学贡献奖”,德文版获瑞士颁赠“蓝眼镜蛇奖”。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
人物经历
林海音,1918年3月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1921年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又随父母迁居北京。林海音的童年在古城北京度过,其著名代表作《城南旧事》正是林海音对其童年往事的回忆。
林海音的成长岁月与大半五�年代作家相同,都经过旧时代的交替、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熏陶。林海音16岁时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在学期间一边读书一边当实习记者,19岁毕业即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跑妇女新闻。
1948年11月,林海音在三十岁时回到台湾。1953年受聘于《联合报》副刊,担任主编一职。任职期间(1953-1963),林海音以敏锐的文学触感发掘了相当多的人才,且重视台湾本土作家,如林怀民、黄春明、郑清文、钟理和等。此外,还鼓励日据时代停笔的老作家,例如杨逵、钟肇政、文心、陈火泉、施翠峰等执笔再写,是推动台湾文学的重要推手。在此期间,林海音自己也出版了其第一本散文集《冬青树》、第一部长篇小说《晓云》、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等作品。
1963年,林海音因故离开主编十年的《联合报》副刊。
1964年,林海音受聘担任台湾省教育厅儿童读物编辑小组第一任文学编辑,从此把笔头拓展至儿童文学。同年其短篇小说集《绿藻与咸蛋》英文版出版。
1965年,林海音辞去儿童读物编辑小组工作,出国访问美、日。同年其第一本儿童读物《金桥》出版。
1967年1月,林海音与几位朋友合办了一份文学杂志《纯文学月刊》(1967-1972),担任发行人及主编。。编这份杂志时,她曾亲笔发出了一百多封书信,向编报期间所拥有的基本作者邀稿,她的热情和真诚感动了好多人,引来了很多投稿者与订阅人,杂志也得到好评,产生了不少佳作。
1968年,林海音创立了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学专业出版社,出版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好书,如彭歌译的《改变历史的书》,子敏的散文集《小太阳》、《和谐人生》,长篇小说《蓝与黑》、《滚滚辽河》等都历久不衰。林海音夫婿何凡撰写《玻璃垫上》专栏超过三十年(1953-1984),彷佛是一部台湾社会发展史,纯文学特将这些珍贵的资料出版《何凡文集》,这套书并荣获图书主编金鼎奖。
1971年,林海音将《纯文学月刊》转于学生书局。次年《纯文学月刊》停刊。
1990年,林海音回到阔别了四十一年半的北京,成为两岸文学交流的重要桥梁。她寄出了全套的纯文学丛书和纯文学月刊给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还号召台湾出版界大量捐书以充实台湾文库;她又担任了《当代台湾著名作家代表作大系》顾问,完整介绍台湾作家作品。林海音的文学成就也获得中国大陆文学界的重视,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曾于1997年以及2000年举办“林海音作品研讨会”。
1995年年底,林海英结束了其一手创办的纯文学出版社。创社二十七年来,出版了四百余本书,为文坛留下了一批质量优异的出版品。
2001年12月1日,林海音病逝于台北振兴医院,享年83岁。
个人生活
林海音的父亲林焕文为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母林黄爱珍为台湾板桥人。林海音是家中长女,下有二妹秀英、三妹燕珠、弟弟燕生、四妹燕瑛、五妹燕玢、么弟燕璋。其父林焕文先生于1931年5月病逝于北京,享年44岁;1932年其四妹燕瑛(6岁)去世,么弟燕璋(3岁)去世。
林海音在京期间,因工作之故,认识了一生的伴侣、《世界日报》编辑夏承楹,两人于1939年5月13日在北平协和医院礼堂结婚,为当时北平文化界盛事,婚后住进夏家永光寺街的大家庭。1948年11月,林海音与夏承楹携三个孩子、母亲黄爱珍及弟弟燕生、妹妹燕玢返回故乡台湾。在台两人又生育了一个孩子。
1983年,林海音之母林黄爱珍女士于去世,享年81岁;
1988年8月在香港,林海音与分离37年、留在上海的三妹燕珠会面。
创作特点
林海音的作品,显得特别,有其特质和与众不同的风格,是由于她更固执地把题材只限囿于女人身上,以女人的心眼和细致的观察来塑成一个世界;时代的推移,社会的蜕变,世事的沧桑,皆透过女人的心身来寻觅表现。可以说,她笔下的女人几乎没有一个是善终的;这意思是说,她所描写的女人皆尝过失望,爱情的挫折,大都是不幸的。没有一个女人得到真正的幸福,虽然这些女人并不缺乏生活上的欢乐或赖以生存的爱情,但她们仍是不幸的一群。不过,幸福是什么?它在那儿?幸福不过是虚渺的幻觉?抑或一只青鸟?这是颇值得思索的。然而,以世俗的观点来说,林海音所雕塑的女人映像,皆面带忧戚,在酸苦的不幸中翻滚的女人;好似围绕她们周围的,命运造成的冰壁,冷森又残酷,显然她们是一群被虐待者。(文选自《叶石涛:林海音论,《台湾文艺》5:18》)
《城南旧事》不论从那个角度阅读都是很好的作品,有人说它是女性作品,因为里面的主角,比如惠安馆里面的秀珍、宋妈,都是以女性为主角,特别整个小说的叙述者英子,她还没有受过社会的熏染,用纯洁的眼光看这世界,即使看到一个小偷,也不会有那种我们既定的眼光,直接判定小偷是坏人。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成长小说,每段故事的最后都是别离,最后一段「爸爸的花儿落了」,写道:爸爸去世了,英子也长大了。整部小说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可以是青少年成长小说,也可以是儿童读物,或是成年读者对童年的回忆,它是有很多面向的,我想这是经典小说很重要的条件。(文选自《应凤凰:《阅读林海音:林先生的编辑、写作生涯与台湾文坛》,成功大学图书馆刊2003年11期)
获奖记录
上一篇:谢长廷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