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网站导航收录 > 百科知识百科知识
陈志武(经济学家)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中国,美国,耶鲁大学陈志武(经济学家)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发布时间:2016-12-08加入收藏来源:互联网点击:
-
陈志武(1962年7月-),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终身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他的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陈志武是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跃的学者之一。其获得过美国默顿·米勒(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研究奖、芝加哥期权交易所研究奖等多项重大奖励。2006年,被《华尔街电讯》评为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
个人简介
1962年7月生于湖南省茶陵县
1979年考上中南矿冶学院(中南大学前身)
1983年获中南大学计算机理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国防科技大学管理硕士学位
1986年去美国留学,放弃了攻读7年的计算机专业,转而学习经济,并于1990年获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博士学位
1990-1995年任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助理教授
1995-1997年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助理教授
1997-1999年任俄亥俄州立大学金融学副教授
1999年转任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根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
2011年全美大学排名,耶鲁大学综合排名全美第三名,金融学排名全美第十四名)。
现任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
于2010年11月18日,被中国交通银行委任为非执行独立董事。
美国Value Engine 公司创办人,美国Zebra对冲基金公司三大股东之一及首席投资经理。
个人经历
陈志武的父母都是农民,陈志武的童年和青少年都是在湖南茶陵的田野、山岭上度过。整个启蒙阶段都在“文革”期间,没好好上过课,“老师都是本村本镇的,没有人上过大学,给不了启发性教育,就是按教科书很枯燥地讲。”
直到1979年考上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前身),他才第一次离开了茶陵县老家,来到大城市――长沙。班上有很多来自城市的同学,“和他们一比,才知道生活条件、父母家庭带给他们的影响和自己有多大的差距。”
在国防科大读研时,陈志武经常去湖南省图书馆借书看,印象最深刻的,一套是80年代非常有影响力的《走向未来》丛书,还有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系列翻译介绍西方思想家、政治学家的经典著作,“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佛里德曼的《自由选择》。”
这个时候,他结识了影响他走上学术之路的人――崔之元。当时,崔之元还只是数学系大一学生,读过非常多的书,高中时就在大学学报上发表过文史哲方面的文章,和李泽厚这些人都有来往。陈志武最初对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趣,是受到崔之元的影响。
1986年,陈志武被国防科大留校任教。
80年代中期,出国留学的一股风也刮到了这个角落。陈志武开始尝试申请美国的一些大学,他给耶鲁大学一位老教授写信,询问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可能性。“我没有参加托福和GRE考试,因为当时中国的外汇管制很严,参加这些考试都需要32美元,而我一美元都找不到。所以我就给耶鲁负责招生工作的教授写信说明原因,我向他们解释之后,他们答应让我免掉托福和GRE的考试。”
在崔之元的建议下,陈志武选了金融学,“当时我连金融(Finance)这个词都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他当时给我看了一些书,但我还是没有搞清楚。”4个月后,一封来自耶鲁的录取通知书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带着几十美元,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
1990年,陈志武从耶鲁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他先后在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任教,1997年晋升为金融学副教授,1999年晋升为金融学教授并重返耶鲁担任终身教职。
他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地发表在《美国经济评论》、《经济理论》与《金融经济学》等主流学报上。在美国、欧洲、日本,以及中国香港等地的金融经济学圈子里,陈志武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
2001年7月,在上海飞纽约的飞机上,陈志武翻到了一本当月的《财经》杂志。“从头到尾都读了一遍,觉得很吃惊,办得和美国的《商业周刊》没什么区别,完全没有那种国内杂志惯有的、意识形态化的官腔官调。”
从那时起,陈志武开始把目光投向中国国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2001年,正是中国A股的转折之年。当时,《财经》接连曝出深圳世纪新源、银广厦等一系列的内幕交易丑闻。吴敬琏由此抛出“股市赌场说”。几个月后,股指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中国股市便进入了4年多漫长的熊市。在媒体上,关于上市公司的治理成了重要话题。
2001到2002年,陈志武在《新财富》上开设专栏,介绍美国证券法案,监管规则、法律以及诉讼案例、内幕交易。
2006年,美国《华尔街电讯》公布了一份十大华人经济学家的榜单。这份引人注目的榜单把学术影响力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其次是经济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陈志武名列其中。他陆续整理出版了《24堂财富课》、《金融的逻辑》、《陈志武说中国经济》等书。其中,《金融的逻辑》把历史、社会文化与现代金融联系起来,把枯燥专业的金融问题阐述得通俗而有趣,试图从另一种可能性来解答近代中国落后之原因。尤其是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部分运用金融学分析,引起了社会巨大的兴趣及热议。
个人生活
“人生就是各种随机事件的组合。”在陈志武看来,自己的人生很随机、很自由,没有任何人给自己制定计划,自己也没有计划,所有的变动都是兴趣使然。他说,自己比较相信非受控制的人生和社会,这样反而能活得更好、更自然。
当然,人生的某些必然也给了陈志武太多惊喜。“女儿一定是我这辈子最幸运、最好的礼物。”每次和旁人谈起两个女儿,骄傲和幸福总是洋溢在他的脸上。两个女儿由于没有在中国出生长大,对许多中国文化、历史难以理解,常常质疑陈志武回国调研、考察的动机和行为。而陈志武却不会以传统中国式的教育方式,强迫女儿们去认同甚至改变。
“或许和我自己对于私人空间、个人自由的推崇有关系,我尊重女儿们,尊重其他学者,甚至包括我的对手,因为我也希望他们给予我同样的尊重和自由。”陈志武坦言自己仍有一些传统的中国思想,但是在教育理念、治学理念上都更认同西方的观点。
老友李利明总是劝说陈志武,尽量减少一点工作时间,给女儿更多的管教和关爱。陈志武的确这么做了,但是不同于一般的中国家长的“家长式”约束。陈志武总是觉得,既然很幸运地拥有了两个女儿,就一定要给予她们最好的关爱、最完整的尊重。“从道德和伦理上来说,父母可以选择要不要孩子,但是子女却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他说,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最大的差别在于,中国人强调子女对于父母的责任和赡养义务,而西方社会则更多地强调父母对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多年前陈志武曾给两个女儿写过一封信,在信中他提到,“你们一生幸福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和指望,长大以后你们做任何事情都应以是否让自己幸福为标准。”
“我很幸运,自己和太太可以有足够高的收入、有较好的金融投资品选择,未来对于女儿们可以没有任何经济上的要求。”陈志武说,自己和太太已经做了非常充足的准备。等自己真正老去,要么雇人照顾,要么去养老院。总之,作为父母的他们,一定会在经济上做好各种安排,不会成为女儿们的负担。
上一篇:李明顺简介(资料简历图片)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链接 |
||
网友回复(共有 0 条回复) |